一個人要獲得財富,最重要的不是資本,而隻是一個正確的觀念。
當你開始思考而財富也逐漸增加時,你會觀察到財富的積累在於一種心態,一種明確的目的,再加上不懈努力。任何人,想必對於如何獲得這種吸引財富的心態會感到興趣。沒有資本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的追求致富的勇氣。你可留心一下,一旦當你擁有了強烈的致富動力,並遵照內心的願望去行事之後,你的經濟狀況會開始改善,你所觸及的每件事物都將變為對你有利的資產。這是絕對可能的事情。
擺正財富心態後,你要積累資本獲得財富,自然而然便會水到渠成。然而,當有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財富後,還是不能掉以輕心。要知道有一點小錢後就揮霍無度的人是不會實現財務自由的,有財之後,隻有持續地理財才能防止資本的流失,否則很容易會功虧一簣。
許多朋友在談到理財問題的時候,經常會說“我沒有錢可以理”。我遇到的80%以上的年輕朋友幾乎都這麼說,尤其是剛畢業工作不久的年輕人更是如此。真是如此嗎?讓我們看看下麵的例子。
小王,22歲,本科畢業,工作剛半年,未婚,月收入2600元;小劉,25歲,專科畢業,工作3年,未婚,月收入1500元。按常理小王每月收入比小劉多,他應該比小劉“更具備理財的條件”。事實真是這樣嗎?他們兩人均是每月月初單位開支,結果半年後,小劉存下了3300元,小王隻存下了不到600元。
讓我們看看兩人的收支情況吧。小王在衣食住行上的開銷都要高出小劉,除去這些基本消費,在旅行、健身、購置自己喜愛的電子產品方麵還有一大筆支出,粗略算下來,基本消費加上娛樂消費,小王的2600元月收入所剩無幾。而小劉雖月收入不高,但一切從簡,基本消費隻有800元,又沒有抽煙喝酒等其他嗜好,喜歡看書,每月花100元左右買書。這樣算下來,小劉每月的開銷大概在900元,半年能節餘3600元,除去一些別的開銷,小劉半年下來存了3300元,之後他又把其中的3000元轉成了一年期定期存款。
其實比小王收入低得多的大有人在,一樣能理財。千萬不要告訴自己“我沒財可理”,要告訴自己“我要從現在開始理財”。隻要你有收入就應嚐試理財,這樣才能給自己的財富大廈添磚加瓦。
無意義的負債會將你置於狼口
羅伯特·清崎先生在他的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中道出了成為富人真正的秘密:富人擁有資產,越來越富;窮人擁有負債,越變越窮。
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懂一點基礎財務常識的人一定知道這兩個名詞。比如,公司買了一棟廠房,或買了一輛轎車,在財務報表中這些都是資產。可是,現在我要講的資產和負債和我們公司財務中的概念有所不同。
凡是能讓錢進入口袋的係統或產品就是資產,反之,讓錢從口袋裏往外流失的係統或產品就是負債。
拿住房舉例,假如這房產是靠銀行貸款買下來的,每個月向銀行按揭。若是自己住的話,這套房子就是負債,因為,每個月的錢是往外流的。除非該地區房子升值,你賣出獲利,或是出租出去抵扣一部分貸款,那麼房子的資產才能是正值。
如果是轎車,一買回來,就已經變成了二手車,在汽車二手市場上已經要折價才能賣出。如果要上路,就需要買牌照、辦保險、買車位、汽油、維修、折舊等各種費用支出,那它就是負債。假如在車頂裝個燈,上麵寫著TAXI,恭喜你!那這輛車就變成了資產,因為每天都會有現金流進口袋。
羅伯特·清崎先生在他的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中就道出了成為富人真正的秘密:富人擁有資產,越來越富;窮人擁有負債,越變越窮。
兔子三瓣長成了,在離家前,兔媽媽苦口婆心地說:“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把窩邊的草吃掉。”
三瓣在山坡上安家了,為了安全考慮,它在三個地方設計了出口。母親的囑咐一直放在心上,外出吃草時,三瓣總是跑到離洞口很遠的地方去。整個秋天,三瓣沒有遇到任何危險。
冬天來了,西北風呼呼刮過,三瓣外出覓食時被寒風逼出一個冷顫。想到外麵的寒冷,它不禁有了退意。“我隻吃一丁點,一旦天氣晴朗,我就到遠地方覓食。”三瓣為自己開脫,但一吃起來卻打不住,肚子吃得滾圓滾圓。
幾天過去了,大雪紛紛揚揚,三瓣又在洞口吃草填肚子,但它另外換了一個洞口。他為自己開脫說:“我的洞口多達三個,並且每個洞口都青草茂盛,在天氣不好的時候,每個洞口輪流吃一點草根本算不了什麼。”從此,一遇到不好的天氣,三瓣就在洞口吃草,並為發現這種便捷的方式而高興。
一天夜裏,沉睡中的三瓣直覺到某種不詳。它睜眼四處看,發現一隻碩大的狼霸道地堵在它的洞口,正試圖用狼爪挖開洞口。三瓣趕忙找到別的出口,卻悲哀地發現,另兩個洞口已經被岩石死死堵住了。
“從你第一次動了窩邊草後,我推測這裏必然存有兔子,但一般說來狡兔有三窟,沒確定另外兩個洞口的方位,所以不敢下手,一直等待了現在。”看到即將入腹的美食,狼美美地說。
這時,三瓣記起了母親的叮囑,後悔得直掉眼淚。
由此可見,未雨綢繆並不是種可有可無的態度,而是能救人救己的美德啊。
“花明天的錢,做今天的事”是當今有職業、有穩定經濟來源人群的流行活法。貸款買房、買車將現代人張揚而新銳的消費理念體現得纖毫畢露。
負債並不可怕,但負債的時候應多考慮還債,因為還不起債更為可怕。借錢投資是一件好事,如果是為了借錢而借錢,則勸君還是免開尊口。沒有意義的負債還是慎重為妙,莫把富翁的夢想變負翁。劉德華的骨灰級粉絲楊麗娟為了追星,一家人不惜賣掉房子,不惜負債十萬,這種負債對於楊麗娟的家人來說就太過沉重了。
原則上,沒有人以借錢為業,或是以借錢為樂。除了因自身拮據外,借錢的目的隻能是希望讓錢生錢。
事實上,不論是信用卡的循環信用、預借現金,還是現金卡的小額信貸,全都是負債模式的翻版。而就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樣,負債這個課題在個人或家庭的理財行為上,重要性並不輸於任何積極性的投資行為。所以,筆者想借此機會,與廣大讀者一同分享關於負債的一些個人看法。
首先,越是不用借錢的人,也才可能成為真正“不求人”的有錢人。特別是高利率而無意義的負債,在時間複利的加持之下,將是個人或家庭財務減損的最大原因。
其次,負債也有好壞之分。純消費的負債是不好的,但如果是能增加資產的負債,則是值得鼓勵的。事實上,有時負債運用得當,也可以創造出高額獲利,例如在善用杠杆操作的方式借錢投資,可以快速地讓財富增值。
當然,要透過負債創造財富,也需要天時(長期有通貨膨脹的趨勢)、地利(政府采取低利政策及其它相關的利多作為)及人和(投資的實際獲利高於借款利率)的配合才行。
再者,好的負債,比率也不能過高。負債投資雖然有可能獲利,但以這次襲擊並造成全世界經濟衰退的金融風暴為例,正由過於擴張信用、高杠杆投資所致。所以,任何時間都能維持一個個人及家庭都能承受的負債比率,將是財務健全的重要課題。
第四,負債會成為習慣,但一個人唯有培養出“借”的習慣,才能在投資理財上成功獲利。雖然方便的借貸工具,可以一解用錢者的燃眉之急,但也會讓人成為戒不掉的習慣。如果不想讓負債成為個人或家庭投資理財上的絆腳石,一般大眾必須學會更有效率地“管理”負債,以及建立正確的“負債”觀念。
最後,資產與負債有時僅有一線之隔。根據“福禍相依”的道理,負債與資產不一定是完全對立的概念,反而可能是一線之隔的一體之兩麵。例如個人的賺錢能力,可以是一種資產,但當個人發生疾病或其它意外而無法工作時,原本的資產就成為個人或家庭的一大負債。
老想著自己是窮人,就隻能做窮人
世界上本來沒有窮人與富人之分,但是由於人們對待一係列問題的處理態度不同,就出現了富人與窮人。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窮人,也沒有絕對的富人。如果你嚐試改變一下你的生活態度,你就有可能改變你現在的生活狀況,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富人。
有一個人家裏很窮,富人見他可憐,起了善心,想幫他發財。於是牽了一頭牛給他,不要錢,並鼓勵他開荒種地,春天翻耕播種,秋天就可遠離貧窮的威脅。
窮人懷著滿腔希望開始奮鬥了。但僅僅過了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反而顯得比過去更艱難。窮人開始盤算,這樣子還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小羊,先殺一隻解解目前饑鋨之苦,餘下的用來生小羊賣錢,或者這樣可以換更多的錢。
窮人立刻這樣做了。但隻等到一隻羊吃完了,小羊還沒來投胎,日子比以前更見艱難。窮人想,這樣子還不如把羊賣了,換些小雞來,雞生蛋總比生小羊的速度要快一些吧,而且雞蛋馬上可以換錢,生活可以很快改善。
窮人很快把這個想法實施了。但是日子並沒有改變,反而日漸艱難。最後又殺雞了,到隻餘下一隻雞的時候,窮人崩潰了,他想,致富恐怕是沒希望了,幹脆把餘下的一隻雞也賣了,換成一壺酒,喝上幾杯,把愁事拋到九宵雲外去。
春天來了,善心的富人又滿腔熱情地送來種子,他想象中的窮人的生活應該有了很大的改變了。但他一進門,卻發現窮人正頹廢地挾著鹹菜喝酒,牛不見了,屋子裏更見貧寒。
富人呆了,他弄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幫助窮人的願望會落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窮人也有過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要堅持到底卻是很難。因為窮人目光短淺,不能承受壓力,習慣半途而廢,甚至最後吃掉了生錢的種子,所以隻能繼續當窮人,一直窮著。
生活對富人來說才是生活,對窮人來說隻是生存;同時,由於窮人的生存圈子,窮人的理財能力,窮人的精神心態,以及窮人對時間的浪費,造成了窮人本身。
每個人都有一個生活環境,環境和命運之間互為因果。窮人大多生活在窮人中間,久而久之,心態成了窮人的心態,思維成了窮人的思維,做事也遵循窮人的模式。一個人如果生活在窮人中間,很難對富人有一種理性的認識,更難有一種平和的心態去學習富人的理財投資絕招。一個生活在窮人堆中的窮人,要想躍上富人的台階,很多時候必須和自己這個階層說拜拜。這絕不是背叛,而是一種自我改造。
對於金錢的花費上,窮人倒往往表現得大方。他們認為賺錢就是要消費掉的。因此在沒有必要的投資上相當慷慨,隻怕被別人說窮。同樣是做生意,窮人都自以為聰明有本事,愛裝老大,寧可不賺錢也要顧麵子,結果白白損失了既得利益。窮人如果有點小錢的話,很喜歡揮霍享樂,導致社會逸樂風氣日盛,人心浮躁,隻貪圖金錢享樂;窮人如果花光錢後又想維持高消費,就可能不擇手段,屠命謀財,走上違法犯罪道路。而富人相當小氣,因為富人把錢當資本,隻在必要的地方投資,絕不亂花錢。?
富人之所以能成為富人,除了對金錢的認知,花錢消費的目的,對工作的態度,對時間的利用和對交友的原則性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待理財的科學態度。形象地說,在富人手裏,錢是雞,錢會生錢;在窮人手裏,錢是蛋,用一毛就少一毛。許多人看起來是有錢人了,總是認為把錢存在銀行更把穩一點,殊不知,正因為這樣,他們失去了能逐漸成為一個富人的機緣,並且永遠也富有不了,隻能成為一個辛苦賺錢的工具,而非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的人。他們根本說不上是真正的富人,從科學理財的觀念看,靠高收入和攢錢來實現富裕的思路完全是錯誤的,依靠攢錢,不僅多數人無法獲得最終的財務自由,甚至不可能得到正確的理財觀念。一個人必須善於運用你的財富,讓錢代替人去工作,隻有當錢能讓你獲得像工資一樣穩定而充足的收入時,你就是富人了。讓金錢為我而工作,而不是我為金錢而工作,這是正確的理財觀念。獲取財富並不一定要通過艱苦的勞動,理財不理財的結果可能相差萬裏。
理財,首先要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或者通過工作的積蓄,或者通過投資。有了原始積累之後,就要通過投資去獲得穩定的現金收益。隻有以穩定的現金流為目的進行的投資,才能讓人們在投資領域擁有持續的賺錢能力,才能規避投機行為所帶來的風險。既有穩定收益,又能規避風險,這樣才能讓人安心的享受生活帶來的樂趣,這才是富人。
世界上本來沒有窮人與富人之分,但是由於人們對待一係列問題的處理態度不同,就出現了富人與窮人。並且有些人開始是窮人,後來由於態度改變而變成了富人;同樣,有些富人也由於態度改變後來又變成了窮人。因此,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窮人,也沒有絕對的富人。如果你嚐試改變一下你的生活態度,你就有可能改變你現在的生活狀況,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富人。
幾乎每個人都很努力,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隻有20%的人成了富人,他們掌握了80%的財富,而剩下的80%的人都是窮人,他們僅掌握20%的財富!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
窮人的夢想特別強烈,物以稀為貴,既然他很難有實現夢想的機會,就會對它格外珍惜,看作是自己一輩子的寶貝。一旦機會來了,他會不顧一切,孤注一擲。窮人容易上當,原因就在於此,隻想到自己的夢,沒想到別人的夢,更沒想到別人的夢會吞噬自己的夢。
拚搏,在窮人那裏往往演化成了賭博,憑著直覺和僥幸,拚死一搏。不能說他沒有成功的希望,一腳下去,可能踩到一個元寶,也可能踩到一個地雷。如果給你一把槍,告訴你裏麵可能有子彈,也可能沒有,讓你對著自己的腦袋開槍,如果沒有子彈,你將得到一大筆美金,如果有子彈,那就該你倒黴。你會作何選擇??
孤注一擲是需要勇氣的。但最好在扣動扳機前把結果想清楚,如果腦袋開了花,除了你倒黴,還有沒有人會跟著倒黴;如果腦袋沒有開花,你又是否真的拿得走那筆美金?窮人的孤注一擲往往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但越窮的人越有可能向自己的腦袋開槍!
窮人大多生活在窮人的中間,久而久之,心態成了窮人的心態,思維成了窮人的思維,做出來的事也就是窮人的模式。
富有的思維創造財富,貧窮的思維造成真正的貧窮。
你認為自己是窮人嗎?你認定自己是窮人嗎?如果是,那將注定你永遠是窮人。這是窮人給自己下的“套”。如果思維模式已成定勢的話,窮人就很容易固步自封,難以自拔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窮人富人分別手上都有一塊錢,窮人會想著怎麼將它掰成兩半花,而富人卻會尋思怎麼將它增值為兩快錢。這就是窮人與富人的思維差異,正是這種思維差異造就了潛在的貧富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