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把錢存在銀行裏,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導致“顆粒無收”。
先不去討論這些因素是什麼,而來問問讀者以下幾個問題:
——你積攢的錢都存在銀行了嗎?
——你了解貨幣的價值,知道通貨膨脹是什麼嗎?
當然,絕大多數人(可能也包括你),他們的錢都存在銀行裏,等著享受利息。但這是明智的決定嗎?從經濟學的角度,思考過其不安因素嗎?
銀行利息的浮動永遠趕不上貨幣價值的變化。
目前,儲蓄仍然是大部分人傳統的理財方式。但是,錢存銀行裏短期是最安全的,長期卻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那些有經驗、成功的富人都知道,把錢存進銀行是很難發財的。
那麼,銀行存款何錯之有呢?其錯在與投資報酬率太低了,不適於作為長期投資工具。假設一個人每年存1.4萬元,而他將這些錢全部存入銀行,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後他可以累積1.4萬元x(1+5%)x40=169萬元。與投資報酬率為20%的項目比如股票、房地產等相比,40年後他可以累積1.4萬元x(1+20%)x40=1.0281億元,兩者收益竟相差70倍之多。
所以,銀行不是生財之地,把錢存進銀行是最大的浪費
銀行存款,短期內的確可以獲得一筆利息,但是各種因素會導致變化。如果物價在存款生息期間不斷上漲,貨幣價值就隨之下降;存款者本人死亡時,還須向國家繳納遺產稅;還有各種保管費、手續費、年費、卡費,等等。所以,無論多麼巨額的財產,存放在銀行,相傳了三代,價值都會大大降低。這是經濟發展變化和國家稅收法律共同起作用的結果,世界各國概莫能外。
而在眾多因素裏,最可能發生變化的是通貨膨脹,有它在作怪,錢放進銀行,不斷發不了財,甚至不能安全保值。
通俗的解釋,通貨膨脹的意思是:物品和生產要素的價格普遍上升,貨幣被貶值了。它有利於債務人和獲取利益的人,而不利於債權人和領取固定收入的人。
張乾是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大學畢業工作兩年,在一家國有企業當辦公室主任,每月領取2000元的工資。他的思想比較保守,隻想每月存點錢下來放在銀行裏吃點利息,這樣既保險又有利可圖。所以,每月扣除各種花費後,張乾都會把餘下的1000元錢存到銀行裏。當時的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為2%,張乾的銀行存折裏已經有了1.5萬元,按說一年後,張乾能享受到300元的利息。可是出人意料的是,一年後,國內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據統計通貨膨脹率超過了3%,結果一比較,張乾那1.5萬元存款的實際價值不但沒有增長,反而輕易被通貨膨脹覆蓋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通貨膨脹是不可能消除的,政府隻能想辦法把它控製在一定的範圍內。在通貨膨脹為5%的年份裏,名義上利率為5%的定期存款,其實質報酬率等於零。試想一下,一個人一年存下50萬元,需要多少年才能成為億萬富翁呢?答案是200年!這就是說,這個人的第七代子孫到時候可以繼承先輩遺產,成為億萬富翁。但到了那個時候,這個子孫也沒有多少優越感、富足感了,因為那個時候的億萬富翁可能和今天的萬元戶一樣,滿大街都是,又有什麼意思呢?
在通貨膨脹無法回避的現代社會,銀行的存款利率根本無法彌補通貨膨脹的殺傷力。存在銀行的錢,看上去越來越多,實質上泡沫成分多,愈存愈少。若要以錢生錢,則其根本途徑是主動出擊,將存入銀行的錢提出來,然後投資到報酬率高於銀行存款利率的投資領域裏。
資產增值速度趕不上通貨膨脹?
城市居民不吃肉或少吃肉了,農村居民也不敢大咧咧買煤取暖了。通貨膨脹徹底打消了窮人買房的願望,還在繼續掏空人民辛苦積攢多年的儲蓄。我們的錢正在變得不值錢。
城市居民不吃肉或少吃肉了,農村居民也不敢大咧咧買煤取暖了。通貨膨脹徹底打消了窮人買房的願望,還在繼續掏空人民辛苦積攢多年的儲蓄。家家戶戶的貨幣資產都在貶值縮水。一些沒有收入僅靠儲蓄生活的家庭,在嚴重的通脹下正遭遇著滅頂之災。換句話說,我們的錢正在變得不值錢。
把錢存放在銀行裏,固然是資產增值的速度永遠趕不上通貨膨脹,何不妨通過其他途徑讓資產增值,與通貨膨脹競賽一下。但如果不能通過投資使自己的資產有效增值並超過CPI的增速,那麼等待你的隻有財富縮水。
那麼在高通脹環境下如何使資產增值?家庭財產要保值增值,就要有“跑不過劉翔但要超過CPI”的認識,這樣才能有機會讓財富增值保值。
人們在理財時比較常見的錯誤是,將自己的資產全都投資到一類資產中,當這類資產升值或貶值時將對個人財產產生巨大影響。
建議大家可以把個人資產做一個金字塔形的配置。首先是將資產10%左右的錢,做一個應急儲備。資產的30%到40%,投資到收益比較平穩、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裏,比如銀行的新股申購產品或債券型基金等。餘下的30%到40%的資產可投資一些相對來說風險較高、但收益也較高的理財產品。另外,資產中的5%到10%的比例,還可以做些其他投資,比如投資黃金、藝術品、收藏品等。
資產保值有一個常識,就是什麼東西漲得快,就買什麼來保值。
黃金作為一種中長期投資工具,其保值功能開始逐漸升溫。投資者可以按照不超過其總資產三成的比例進行實物黃金投資配置。黃金以其“硬通貨”的特性,具有較好的保值增值功能,而美元貶值、原油上漲的趨勢暫時不會發生改變,黃金價格在高通脹和國際局勢動蕩的環境下將長期看漲。
張先生今年31歲,在福州從事建築設計師工作,現有房屋一套,無房貸,另外還有15萬元的可用資金,家用轎車一輛,價值10萬元;他月入1萬元,妻子為全職太太,小孩今年3歲,家庭月支出4000元;他每年年終獎2萬元,自己除了有單位提供的社保外還擁有保額20萬元的重大疾病保險及意外險,妻子已繳社保及10萬元的重大疾病險。他希望資產能抵禦通貨膨脹,獲得穩健增值,並籌備好孩子將來上大學的費用,以及兩口子的養老金。
從以上所提供的收支情況中可以看出,張先生的家庭屬於單收入家庭,家庭生活收入都由張先生一人承擔,雖然壓力很大但由於張先生的工作比較穩定,每年有60%的結餘可以積累8萬元的資金,可以保證較高的儲蓄率。但是家庭資產閑置比例過高,無任何投資,在通脹壓力下喪失了貨幣的時間價值。目前,家庭正處於事業成長期,子女的教育金積累與養老金儲備都到了需要麵對的時期,所以從現在起要積極培養理財意識,進行合理化資產配置。
在通貨膨脹等預期下,貨幣的“含金量”逐年降低,尋找貨幣保值的投資方式成為人人關心的一大熱點。不動產作為具備升值空間的固定資產,被公認為最能夠有效抑製通貨膨脹危機的投資。而產權式酒店作為一種新型的房產投資和消費模式,以其高回報、低風險等諸多優勢,倍受白領階層、中產家庭與企業的青睞和追捧。從上世紀90年代產權酒店登陸中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成為一種為社會廣泛接受的房產投資品種。
近來,通貨膨脹成了不少人擔心的事,擔心自己的財富被通脹悄然吞噬,開始製定以 “抗通脹”為目標的理財計劃。
說到“抗通脹”,人們最先想到的工具便是“黃金”及“房地產”,但關於“保值”與“增值”的概念,理財大眾卻常常存在誤解。
舉例來說,一棟原價50萬元的房子,20年後價格變成100多萬元,看起來“增值”不少,卻隻是通脹魔術下的障眼法。因為實際計算出的年複利報酬率與通脹率,剛好都是4%。這兩項數字所代表的意義是:純從價格的變化看來,投資房地產是有一大段的價差;但實際上,這位房地產投資客的年化報酬率,剛剛好被通脹的“怪獸”全數吃光。也就是說,20年下來,投資房地產的“保值”功能,或許比單純把錢存在銀行要好,但是一來一往之間,也隻不過是留下一棟房子在手中,並沒有發揮“增值”的效果。
實際上,如果投資人真正想要獲得資產累積的效果,不單是價格數字上的變化而已,重點還是在於“實際報酬>累積投資”。同樣以原價50萬元的房子為例,20年後的實際價格必須超過110萬元才行。在“抗通脹”中,“增值”固然是比 “保值”更重要的一項目標,但除此之外,筆者認為“變現性”及投資人本身對標的的熟悉能力,也應該列入考慮。
想買房子,手中資金卻不多的人,而且對股票投資有興趣,願意多花點時間選股的人,則可以采取“先股票,後房地產”的策略。因為根據過去的經驗顯示,通脹年代,股票會領先開始上漲,漲幅也至少有底部指數的三到五倍左右。
以產業的角度看,與黃金、原物料、節能環保、生物科技與糧食不足等議題有關的標的,也可列入投資人參考。
這個時代,如果沒有金錢你將失去什麼
社會上曾經流傳一句話:錢不是萬能的,可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這世界什麼東西是萬能的?
人們常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這已不是以前那個社會了,沒有錢是不行的,包括方方麵麵。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社會上曾經流傳一句話:金錢是萬惡之源。但仔細一想,沒有金錢,“善”也隻是個空洞的概念。
要施仁義,沒錢怎麼行?
古書盛讚孟嚐君仁義,可門下食客三千,靠什麼來養活他們?
杜甫自己住個破茅草房,卻寫詩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廣仳天下寒士盡歡顏。多麼仁義呀,可說說管用麼?得有錢才行!
三十歲的窮人因為勞累看起來像五十,五十歲的富人可以去美容讓自己看起來像三十……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的。因為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怎麼可能會離開錢呢,你的一日三餐是不能離開錢的。沒有錢,好多的事是做不到的。
我們經常聽到年輕人抱怨說現在的女孩子太物質,因為沒有錢她們不能有漂亮衣服,不能去美容,不能去攀比。她們交朋友之前會先問你有沒有房子,車子,票子。而在我看來,不應該是這樣的。首先我覺得是這個人,這個人是最重要的。因為這個人是相伴你一生的人。而那些外界的因素,是可以靠兩個人的努力拚來的。當然,兩個人的生活也是要有物質為基礎的。
錢在兩個人之間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因為以後兩個人要吃飯。好多的孩子的家長會去替孩子想。他們不想孩子一結婚就吃苦,所以想找一個有錢有地位有好工作的人做女兒的保障。可是他們有時就忽略掉一點。如果這個男孩子有錢,也是因為他的父母有錢,並不是他個人的能力。而父母是不可能跟他一輩子的。所以說要找一個有能力的人比找一個當時有錢的人來說更重要。
人的一日三餐要錢,人的吃穿住行要錢。
缺錢給窮人帶來苦難,錢就成了窮人生活的重心,成了一個巨大的誘惑,他沒法不看重。然而對錢過分關注,就容易忽視錢以外的東西,結果,窮人所得甚少,失去甚多。缺錢會讓人失去平穩的心態,想要成就大事業,心態浮躁的話,會遇到比較大的心理困難。所以,窮人缺錢,很容易會陷入惡性循環。沒有錢,就難有大的作為,隻能為柴米油鹽操心……總之,缺錢的後果不僅是影響到生計,更重要的是影響到心計,影響到為人處世的方法,缺錢給窮人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壓力和心理壓抑,在如此重壓下,往往不是變壞就是變態,惟有杜康。因此窮人特好酒,特想一醉方休。事實上,借酒消愁愁更愁,隻有酒精壓上頭,好酒不僅誤事,還很傷身體,極消磨精神。窮人喝酒為了把自己灌醉,富人喝酒為了別人醉。?
而缺錢的窮人,也比較難有翻身的機會。因為沒有錢,就進不了有錢人的圈子,就隻能在窮人堆裏混。身居底層,很難高瞻遠矚,於是窮人總是錯過機會,一生都在仰望別人,為別人的事業添磚加瓦。
現代人的生存任務,除了養活自己以外,常常還要負擔一家子的消費。上有父母,下有兒女,如果缺錢,便很難維持下去。一個人的窮困,相比一家人的三餐不繼,怎麼說也是比較容易承受的。若是一家之主沒有能力把幾口人養活,便不隻是個人的問題了,而是整個家庭的困境。家庭困境如果不能解決,那給人帶來的不隻是無法飽餐的窘況了,整一戶的人,都會難以擺脫常年不散的低迷的精神狀態。?
可見,缺錢除了給人帶來物質上的不足,還會帶來心理或精神方麵的缺陷。
缺錢必然導致消極的心態。如果一個人沒有錢,日常生活消費不能自理,捉襟見肘,怎麼能有多餘的心情去想別的發展呢?一個人缺錢,常常就會陷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心態,隻求下一頓的溫飽,而不奢求太過虛無的翻身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