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財商觀念永遠跟著時代走
這似乎是個金錢萬能的時代。但把錢存在銀行裏是無法致富的,因為銀行利息永遠趕不上通貨膨脹。要想致富,財富觀念先行。而財富不看年齡,財富不等於學曆。
要想致富,財富觀念先行
觀念就是財富!麵對相同的機遇,不同的觀念可以帶來天淵之別的結果。
老父親對三個兒子說:“現在我分給你們每人5粒麥子,你們要收好它們,過兩年等到我要收回的時候,你們還得把它們還給我。”
?三個兒子都響亮地答應了,老父親便給了每人5粒麥子。
三年過去了,老父親自知棄世的時間到了,於是又一次把三個兒子召集起來,想知道他們把5粒麥子怎樣處理了。
首先問及長子。長子早把那5粒麥子扔掉了,因為他想自己家裏有的是麥粒,5粒麥子如何能看得上眼?這時他隻好從自家的倉庫隨便挑選5粒麥子拿給他父親看,老父親一看就知道不是原來的麥子,於是問明緣由。結果,大兒子受了他一頓責罵。
緊接著該檢查二兒子的了。二兒子當時留了心思,認為老父親肯定別有用意,所以這5粒麥子被特別地包了起來,層層包好後裝在一個小木盒裏。當二兒子打開盒子,交出5粒麥子給老父親時,老人見了默默無語。
最後該小兒子說話了。小兒子告訴父親:“ 老爸,我恐怕沒辦法再把那5粒麥子送回給您了。在得到那5粒麥子後,我回去找了塊麥田,在下雨之後趁著地麵濕潤播了種,長出麥苗後移植到肥沃的一小塊土地上,四周圍上柵欄,及時澆水除草。結果這5株麥苗長勢喜人,接穗飽滿。待麥子成熟後,我便即時收回,藏在罐子粒繼續作為種子。這兩年收獲的麥粒全部都用於做種,所以一年比一年多,現在要全部拿給您看,起碼得動用馬車。”
老父親聽了大喜,立刻立小兒子為繼承人,比較起來的確隻有小兒子最懂得理財之道。
?一樣的麥子(錢種),不同的思維方式(觀念),成就成功與失敗。
以下是讓你發財致富的幾個觀點:
1. 提高工作收入。
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Adam Smith)提出過一個基本原理:技藝隨著從事專業工作的時間而增進。
技藝的增進一般會直接影響到財富的收入。在年輕的時候,工作是我們收入的主要來源,這個階段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工作的收入和提成上。重點是選擇一個行業並投入大量的精力來提高這一行業的技藝,利用時間的推進積累財富。
這裏有個關鍵,那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和工作崗位”,並以積累經驗和提高能力為主,不要過分追求薪酬。一般來說,在工作7~10年之後的薪酬上升趨勢,會讓你有機會在工作第11年裏,1年賺的錢超過前10年賺的所有的錢。
2. 轉移風險,買適量的保險。
在提高了工作的收入之後,就要考慮保險的問題。人生無常,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絕對不會遇上什麼意外。購買重大疾病險和一定的人壽險,是財務上的必需品。如果不買,將是一生最大的疏忽。隻要發生一次意外,就可以將一個人的一生都打入地獄。當然,有人會認為,如果一直沒有生病,買保險的錢不是白花了嗎?但保險有很多品種,如到了一定的年限返還本息的險種。總之,保險是要買的,但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和選擇適當配置不同的保險。
3.每兩年做一次重要的投資,回報要高。
當你有了一定的財富,如何投資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每隔兩年做一次重要的投資,是一個比較可行的辦法。同時,習慣了這樣的重要投資,日後在投資中便會越來越得心應手,更容易讓財富呈飛速增長。
4.步入中年,努力讓自己的投資收入占總收入的30%~50%。
人的一生中, 20~45歲之間是賺錢的黃金年齡。45歲之後,一般人的事業都呈停滯狀態或走下坡路。隨著年齡的增長,想不想繼續把事業做下去,已經很難隨著自己的意願進行了,而自己的投資則完全可以由自己做主。
在習慣了長年做出重要而高回報的投資後,很容易讓自己的收入以投資收入為主,這有利於財富的持續增長。力爭在習慣了投資賺錢的過程後,學會讓投資收入占據自己的總收入的重點。
把握好了以上幾點,便可以讓自己的財富比年齡增長更快。讓這些習慣帶著你走向財富的尖端吧!
觀念就是財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評論一個人的想法或是做法時,也經常會說他的觀念如何如何。觀念的含義,從字典上看,就是指人的思想意識。
觀念這個詞也有一般生活中的解釋。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上海一些工廠,因不符合城市發展格局的要求,要外遷。一些企業的領導和職工很不理解。但有些企業卻看到了機遇,積極響應——由於當時很多外商正準備搶灘上海,特別是陸家嘴一帶,是國外金融企業的首選地帶——這些企業通過土地置換,得到了一筆不小的資金,並用這筆資金進行技術改造、資產重組,給企業帶來新的生機。那些拒絕外遷的企業,為此非常後悔。
麵對相同的機遇,不同的觀念可以帶來天淵之別的結果。轉變觀念,使企業從生產性經營向資產性經營轉變中獲得財富。這是“觀念就是財富”的最佳印證。
我們平時說的觀念,就是看法和認識。觀念有什麼作用呢?它一旦形成,就成為我們評判事物,分析問題的框架、依據和準則。觀念有定向性,它會確定我們思維的方向,限製我們思維的積極性。有時候觀念一旦固定,就會帶來消極的影響,我們不再多角度地考慮問題,造成思維定勢。企業的命運是由觀念的優劣決定的。新陳代謝的觀念,促使企業不斷獲得新的活力。這種觀念產生的直接效果,是促使企業不斷取舍,不斷進取,從企業內部將滯阻發展的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但是,好的觀念,不會直接轉化為財富。它往往需要一個過程。比如,在觀念的傳遞上。好的觀念隻有良好地傳遞到企業內部的每一個員工身上,形成共識,才會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勢,在實踐當中轉化為財富。
觀念的轉變不僅依靠思想工作來說服教育,更重要的是以實踐來說明問題,讓職工在得到切身利益的過程中,切實體會到轉變觀念帶來的好處和變化。一個企業,怎麼讓一個好的觀念為大家接受,而且是普遍的接受,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隻有這樣,觀念才可能轉化為財富。一、觀念是可以向財富轉化的,二、在觀念轉化為財富的過程中,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
但是,觀念轉化為財富,還需要過程。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第一,隻有正確的觀念,才可以為企業創造機會獲得財富;第二,對信息全麵的掌握,以寬廣的視角審視全局,是培養正確觀念的前提;第三,觀念是以人為本的,人才是企業製勝的關鍵;而人才的聚集,需要健全的機製。
學習富人,像富人一樣思考,想要致富,首先就要打開財竅,具有渴望財富的信念,拋棄安分守己的想法,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窮人為政府和自己工作,富人用錢讓社會為他工作。世界上大多數人是窮的,但窮是可以改變的,要想改變窮的狀況,需要了解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區別——不是簡單的錢和資產的懸殊,而是觀念、思維方式的不同。所以,要改變貧窮的狀態,先要改變自己貧窮的思維方式,像富人一樣思考。變則通,通則贏。死守老傳統隻會讓你走進死胡同。
有時候固守老傳統、老經驗,會掐斷財富的萌芽;而尋求新的做法,走出新的道路,你就會邁上財富的康莊大道。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金錢麵孔
過去的人早已在潛意識裏被灌輸了這樣的思想――"金錢是萬惡之源",並在現實生活中都對這一格言奉行不渝。而如今的觀點卻是:"缺乏金錢才是萬惡的根源"。
中國的五十年代流行一首歌曲,歌詞的第一句是“我在馬路上撿到一分錢”,歌詞朗朗上口,旋律動聽,給一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更可貴的是,這首歌曲教育了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培養了高尚的"錢"意識。
一分錢是個什麼概念?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分錢買一包火柴,一分錢可以存一次自行車,一分錢可以買一塊用彩色紙包裝的水果糖。即使是在低工資時代,也沒有人把一分錢看在眼裏。但是,一旦在馬路上看到了一分錢,事情的本質就起了變化,撿起來,或者是踏過去,表現了一個人對於貨幣的尊重,而尊重貨幣,更體現著一個人神聖的公民意識。更重要的是,撿起這一分錢之後,以高度主人翁的態度交給警察叔叔,更體現了一個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從小處做起,培養廉潔品德,為一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時代進步,市場經濟體製下,工資成倍增長,低工資時代結束,進入小康,一分錢不再被人重視,甚至於幾乎不再是貨幣概念了。中國人剛剛"富"起來,一分錢時代就已經終結了。
21 世紀是一個資本競爭、人才競爭和科技競爭的世紀,也是一個沒有金錢就沒有話語權的世紀。兒童教育投入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家家戶戶動輒幾萬、幾十萬為孩子學前教育投資,為孩子的考大學鋪路,為子女就業忙碌,似乎這一切必須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沒有錢,就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沒有了良好的教育,就失去了找到好工作的機會,沒有了好工作,就隻能繼續貧窮下去。仿佛一時間,這個世界被封閉在一個由金錢圍繞著的怪圈裏。
借句俗語,“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世人都以成敗論英雄,在這個和平年代,經濟社會人家都以你的金錢多少衡量你的能力。當你住靚房、開名車時,人家就會對你另眼相看,羨慕不已,甚至對你阿諛奉承。
過去的小孩子,看見別人吃幹脆麵是何等的奢侈;現在的小孩子,為了收集《水滸》人物套畫,不惜用錢買上108袋,甚至更多的幹脆麵,取出其中的人物畫,扔掉幹脆麵。
過去的人早已在潛意識裏被灌輸了這樣的思想――"金錢是萬惡之源",並在現實生活中都對這一格言奉行不渝。這個基本的錯誤假設導致很多人失去了對獲取更多財富的渴望,而包含其中的罪惡感更是阻礙了人們對賺取更多金錢的問題的思考及得到解決這一問題的策略。在他們的意識裏,已經被灌輸了商人都是“奸商”的觀念。
而如今的觀點卻是:"缺乏金錢才是萬惡的根源"。縱觀全球最大的公害"恐怖襲擊",那些"人體炸彈",哪一個是"有錢人"?那些街頭的小偷、搶匪、吸毒者……他們都是因為沒有錢才鋌而走險。哪裏貧富差距大,哪裏就有鬥爭。
金錢就像氧氣,沒有它,我們就不能生存。它是生活的支撐要素。金錢不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沒有錢肯定會使得很多事情變得無法解決。我們不是金錢的奴隸,我們隻想讓它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助益,幫助我們在生活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我不是在鼓動對金錢的欲望,而是在強調財務自由的重要性。
我們有義務照顧我們的父母、家庭,服務、貢獻於社區和國家,我們需要金錢來生存、實現夢想和達到成功。我們必須有能力賺更多的錢,但並不是因為自己需要大量的錢,而是因為我們周圍有其他人比我們更需要它。
如果要照顧他人,特別是那些貧窮、年幼、患有疾病的人,那金錢永遠也不會嫌多。我們可以創建企業,雇用更多的人;讚助應當讚助的項目,幫助人們實現夢想;繳納更多的稅款,把我們的社區建設得更美好;提供獎學金或助學金,幫助兒童今後更成功;給宗教機構捐款,讓更多的人在精神曆程中變得更富有……金錢的巨大用途實在是太多了。
有很多正當的途徑可以獲得更多的金錢,我們必須采取正確的行動。記住,成功應該是無憂無慮、心安理得的,而不是令人懼怕的,通過犯罪而迅速致富的。一言以蔽之:財富應該並且能夠迅速通過適當的途徑來獲得。
各種各樣的富豪榜、慈善榜充斥著中國人的眼球,人們傳統的"財不外露"的傳統觀念已被打破。大家突然發現中國居然有那麼多的富翁,中國人好像變得真的很有錢了。
錢不再變得像過去那麼庸俗,有錢人也搖身一變,成為了大受尊敬的人。
銀行利息永遠趕不上通貨膨脹
在通貨膨脹無法回避的現代社會,銀行的存款利率根本無法彌補通貨膨脹的殺傷力。存在銀行的錢,看上去越來越多,實質上泡沫成分多,愈存愈少。
20世紀70年代,小琴是我們班上最富有的女孩,因為她有一個在外公在國外,去世時留給她一筆遺產——換成人民幣有2萬塊!
當時,擁有2萬塊的小琴是一個標準的“富小姐”;在我們所在的那個小鎮上,她一躍成了“首富”。小琴很驕傲,小學和初中都在大家羨慕的眼光中度過了。同學中有好多人都暗恨自己沒有一個有錢的外公。但是小琴生活很節儉,是個會過日子的女孩。她的那筆錢安安穩穩地放在銀行裏,從未動過。
畢業後,小琴到一家百貨商店當了售貨員。同學們也都各奔東西。
一晃很多年過去了。同學中有一個發跡的搞了個同學會,請大家“搓”一頓。聚會當天,大家有開寶馬、開別克從外地趕來的,有從香港、澳大利亞飛來的,小琴再也沒有當年的光芒了。她苦兮兮地向老同學訴苦:“……我下崗了,日子過得很艱難,那2萬塊一直沒敢動,雖有一些利息,但現在的東西漲價快啊呀……”“現在就是拿出20萬,也不抵當年的2萬塊!”席間不知哪一位插嘴道。大家紛紛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