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父親的石榴(1 / 3)

湘村紀事

第十二章父親的石榴

關於臨潼石榴的來曆,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相傳女媧氏煉石補天時,將一塊紅色的寶石失落在驪山腳下。有一年,安石國(安國指今日的布合拉,石國指塔什幹)王子打獵,在山林裏看到一隻快要凍死的金翅鳥,急忙把它抱回宮中,又是喂食,又是治病。金翅鳥得救後,為了報答王子的救命之恩,不遠萬裏,將驪山腳下的那塊紅寶石銜到安石國的禦花園,不久就長出一棵花紅葉茂的奇樹,安石國王便給它賜名“安石榴”。

石榴原名安石榴。據史載,約在公元二世紀,石榴產在當時隸屬漢王朝的西域之地—安國和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和塔什幹)。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才將其引入內地。這其中還有一段優美的佳話。張騫到達西域安石國以後,在他住的房子門前,有一顆樹繁花怒放,色豔如火。張騫甚為喜愛,經常站在其旁觀賞,後經打聽得知是石榴樹。後來天旱了,石榴花葉日見枯萎。張騫不時擔水澆灌,從而使其枝葉返綠,榴花複豔。張騫完成使命回中原時,安石國國王贈金送禮他皆不要,卻請求帶回那棵石榴樹,國王欣然應諾。不幸的是張騫在歸途中遭匈奴人攔截,在衝殺中將那棵石榴樹失落了。當張騫人馬到了長安,漢武帝率百官出城迎接。正在此時,隻見一位著紅裙綠衣的妙齡女子,氣籲籲、淚滴滴,向張騫奔來。

漢武帝及百官皆驚,不知出了何事。張騫定睛一看,也大吃一驚,這不是在安石國下榻時被自己哄出門的那位姑娘嗎?原來,張騫起程的前一天夜裏,他的房門被輕輕叩開,隻見那位姑娘正向他施禮,請求與恩人一同前往中原。張騫一時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暗想必是安時國的使女想隨自己逃往中原。自己身為汗使,不能因此惹出禍端,於是將其勸出門外。不想今日她又追來。張騫問道:“你不在安石國,千裏迢迢追趕我們究竟是為何?那姑娘垂淚回答:“奴不圖富貴,隻求回報澆灌之恩,中途遭劫,使奴未能一路相隨。”言罷忽然不見,旋即化為一棵花盛葉茂的石榴樹。張騫恍然大悟,向漢武帝稟報了在安石國澆灌石榴樹的事。漢武帝大喜,命花工將其移植到禦花園中,從此中原大地就有了石榴樹。

石榴在我國曆史悠久,非常受到我國人民的喜愛,因為它外表美觀,口味酸甜,更是因為它寓意吉祥,象征了中國人希望的那種紅紅火火多子多福的美好生活。我國古代文人墨客甚是喜愛石榴並賦予了很多情感,石榴花色彩豔麗如火一般的顏色,待到花開時節甚是紅火,中國人向來喜歡紅色,滿枝的石榴花象征了繁榮、美好、紅紅火火的日子,所以很多中國人都喜歡在自家庭院裏種植一兩顆石榴,以祈求生活如石榴花般紅紅火火。另外石榴果實非常飽滿一粒一粒地包裹在皮內,象征了多子多孫的美好景象,中國人向來喜歡子孫繁多、兒孫滿堂的景象。

我國有幾大石榴產區,北方以陝西的臨潼、山東的棗莊為代表,南方有四川的會理、雲南的蒙自。南方的石榴水分大些,北方的石榴偏酸,最好的是淮河中遊安徽懷遠的石榴,含糖量高汁多雜質少,尤其是白花玉石籽石榴,是石榴中的極品。長江中下遊的湘南也產石榴,規模沒有上述幾個地方大,但品質還不錯。

先自我介紹吧,我還是叫四毛,家住靠山屯(後來改名叫石榴溝),我爺爺叫劉二元,我父親叫三角,將來我的孩子絕對不能再叫五分了,這樣的名字也忒賤了點,越來越賤這簡極。

我還依稀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家院子裏有棵大石榴樹,這棵樹也有些年頭了,樹高過了屋頂,一到秋天,樹上掛滿了紅紅的大石榴,像一樹紅燈籠。那是父親的石榴樹,也是他的石榴,樹上結的是他一個一個的甜酸澀苦的故事。

石榴能有什麼故事呢?怎麼說呢,說它有那就肯定有;說沒有,也可能就沒有。我隻記得父親曾在石榴樹下給我講過一個關於石榴的故事:

從前,有弟兄倆住在一個破舊的茅草房裏。他們養著一頭爺爺傳給他們的年邁的老黃牛!後來分家,貪心的哥哥拉走了老黃牛,隻給弟弟留下一隻小牛蠅。

一天,小牛蠅被舅舅家的小公雞吃掉了,弟弟傷心大哭。舅母說:“把我家的小公雞賠給你!”沒想到有一天小公雞又被老公公的小黃狗給偷吃了。弟弟又傷心地哭起來。老公公說:“拿我的小黃狗賠給你!”弟弟喂飽了小黃狗,就帶著它一塊下地犁田了,小黃狗耕田比牛還快。這消息,傳到了哥哥的耳朵裏。哥哥硬要拿老黃牛換弟弟的小黃狗。弟弟沒答應,隻把小黃狗借給他耕田一天。哥哥帶小黃狗下地耕田,小黃狗寸步不動。哥哥一氣之下就把小黃狗打死了。弟弟看到了傷心大哭,挖了個坑把小黃狗埋了,還親手修了一座墳,墳上還栽了一棵小石榴樹。不幾天,火紅的石榴結滿了一樹。一顆石榴在弟弟的手掌上裂開了立刻變成了一座漂亮的房子。房子裏麵什麼家具都有。石榴太多了,弟弟就把石榴分給窮人,每個石榴都能變成一座漂亮的房子。

哥哥見了就喊道:“為什麼要把石榴送給窮人呢?我們自己做房主人不好嗎?”趁夜,哥哥爬到石榴樹上,把那些紅石榴一個個地全摘下來,裝進口袋裏,背回了自己家。

他撿了一個最大的放在手掌上,石榴慢慢地裂開了。從裏邊飛出來一隻小牛蠅。小牛蠅飛到哥哥的臉上狠狠地叮了他一口,就向遠處飛走了。他伸手又拿起第二顆,石榴在他的手掌上又慢慢裂開了,從裏麵卻跳出一隻小公雞。小公雞跳到哥哥的肩膀上,狠狠地在他臉上啄了幾口,哥哥被啄成大花臉,小公雞也飛走了。他取出第三顆,石榴在他的手掌上又慢慢地裂開了。這回卻蹦出被哥哥打死的那隻小黃狗,小黃狗張口就要咬他。他立刻就被嚇暈倒了,等哥哥醒來的時候,紅石榴一個也不見了。

這隻是兒時父親給我講的一個童話故事。現實生活中有更精彩的石榴故事,那些都是父母親的故事,他們說不了也不好意思說出來,我不妨說說。

那還是一個城裏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年代,情況與現今的成千上萬的農民工進城相反,表麵上看起來就是一來二去浩浩蕩蕩的壯觀景象,但其內涵同樣是無比的辛酸。

那個年代物資極端匱乏,盡管人們每天都起早摸黑下地勞作辛苦得像頭騾子一樣,可還是吃不飽穿不暖,饑寒交迫,要是能吃上一顆石榴,這是難以想象的奢侈。

一個院子用竹籬笆隔成兩半,一邊住著一對城裏下鄉的“知識青年”,那女的體麵白淨還挺著大肚子,再過五六個月就要生產了。院子另一邊有棵大石榴樹,石榴樹下住著一對農家夫婦和一個三歲大的小男孩,男孩叫“劉三角”他爹叫劉二元。這個劉三角不是頭上長三隻犄角,還是因為他娘生他那天(月子裏)他爹花了家裏僅有的三角錢買了半斤紅棗四個雞蛋煮了一大鍋雞蛋紅棗湯給他娘吃。在那年月三角錢很珍貴,是他家全部的家當,“三角”的意思與“寶兒”無異,所以給孩子取名叫三角。

三角,他是個淳樸農民的兒子,所以他繼承了農民的淳樸。對麵那個體麵白淨城裏女人的孩子要生下來了,城裏人嬌氣,生個孩子竟然讓村裏的赤腳醫生忙活了大半夜,那個女人也殺豬似地嚎叫了大半夜,第二天早上才知道生了個女孩。女孩她名叫石榴,她父親姓石,她母親說懷她那段時間沒少吃鄰居家的石榴,孩子小臉蛋紅通通的還真像紅石榴,所以她取名叫石榴。很土的名字,她卻是個時髦的從城裏下鄉插隊知識青年男女的閨女,她向往時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