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紀事
第十三章小慧雲兒她
1.童養媳
就在他三歲那年,母親不知從哪兒抱養了一個哇哇哭鬧的女嬰,取名叫小慧。那時的他不知她就是童養媳,他將來的妻子!他隻知道多了一個玩伴,滿心歡喜。直到他上了學他才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他還知道他祖母、外婆、母親都是童養媳。但現在的他似乎已經記不得兒時的事情,隻聽母親常說那時的他是多麼的頑皮經常欺侮小夥伴。
童養媳,在城裏人眼裏或許是個古老但聽起來卻又新鮮的名詞,但在偏遠的農村是司空見怪的。
童養媳顧名思義從兒時(童年)開始養的媳婦。當一個農民家生了個女孩不想要,又養不起就送給別人家撫養,成了別人家的未來兒媳婦。就這麼簡單!在當時的農村幾乎每家都有童養媳。養一個童養媳不僅可以讓她幫忙幹農活,而且以後還可以省去一大筆聘金。因此這種婚俗在鄉下很盛行。現今,這種現象幾乎沒有了。
隨著歲月流逝,他上了中學,還考上了大學,而小慧,她卻因家裏貧困,小學畢業後就輟學在家幫忙幹活,每天重複著拾柴扯豬草洗衣煮飯。
直到要離家去北京上大學時,他發現小慧已經出落成一個美麗的農村少女了。這些年,他一直把他當成妹子。想起以後要和她結婚生子他就很難堪,更重要的是他和她之間的話已經很少了。兩人文化水平差異太大,對事情的看法觀點也會有很大的偏差。到了大學,他想了好一陣子,終於決定寫信告訴父母他的心思。父母回信道:“其實我們心裏也很明白,如果你看不上她,過幾年就把她當自己家的閨女嫁出去!……”看完父母的回信,不知怎的,他心裏有股說不清的滋味。
2.相親
相親就是在媒人或中間人牽線搭橋撮合下年輕的未婚男女為嫁娶而見麵,這還不同於約會。
放寒假回家,有一天母親突然把他叫到身邊,愛憐地看著他,摸著他的頭說:“毛兒(四毛),明天跟你叔一塊去鄰村的雲兒家相親去,啊!那娃兒不錯,還是縣裏高中畢業的呢!”
雲兒,記得小時候見過,每天跟在她奶奶後麵就知道哭鼻子的跟屁蟲,十多年沒見了,是到了該出嫁的年紀了。
他睜大眼睛,迷惑不解:“媽,讓我去相親?這……我還在上學呢?!”
母親的手停下來,說:“毛兒,你多為將來想,你看啦,大學一畢業你就成了小老頭了!那時再找是不是晚了點?把事情定下來,我這個做母親也好安心些,不然啊,總覺得有件事沒辦完,鬧心呢!”
他不敢再說什麼。在農村,兒子是不能違抗父母的意願的。這一定是父母經過幾個通宵才商量好的。他也知道,父母已經為他付出了太多太多,這幾年為了供他上大學,日子過得特別艱辛,多體諒父母吧,他還能說些什麼呢?唉!
第二天一早,他和大叔一起上了雲兒家,按村裏相親的規矩,男方上女方家,姑娘親自出來沏茶招呼客人,而男方則抓緊時間看姑娘,一看姑娘接人待物是否落落大方,談吐是否通情達理;二看姑娘是否耳聰目明手腳麻利;三看姑娘是否儀態端莊麵容嬌好。如果中意,回家後三天內給女方家回個話,這門親事就定了下來。當然,女方出來沏茶也是好有機會看男方。雙方同意後才能互贈定親之禮。如果任何一方的人沒看上對方,就當是走走親戚串串門喝喝茶。
他是村裏的第一個大學生,雲兒家的人待他格外熱情。坐在雲兒家裏,他很不自在,跟坐在大學圖書館的感覺是那麼的不同!雲兒這時出來沏茶了,他隻是偷偷地抬頭看了幾眼,臉就紅到耳根了。雲兒很美,水靈靈的,臉蛋兒很白嫩,輕輕一捏似乎就能捏出水來,說話的聲音也很悅耳,給人的感覺如同她沏的茶水——清香甘甜。當然,她沏茶時手也有點發抖,不知是膽怯還是激動。然而,他的心裏卻浮現另一個女孩的甜美如同春天家鄉山上火紅的杜鵑花般爛漫的笑臉,她是他的大學同學。
回到家,母親問起他的意思,他低著頭說:“媽,我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