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紀事
第二十七章雞冠蛇
永州之野產異蛇,柳宗元所作《捕蛇者說》中黑質白章之蛇最為詳盡、最為著名。據猜測,柳宗元所指的異蛇是銀環蛇。但是永州特產的雞冠蛇卻很少有文獻記載。
古書上說有一種奇怪的蛇名叫“螣蛇”,是一種能飛的蛇,據說能乘霧。不知這“螣蛇”是否就是祁永地區傳說的雞冠蛇。
蛇冠是指蛇頭上類似雞冠一樣的構造,這樣的蛇年齡一般較大。從我們祖國傳統的神怪文化方麵來講,這種蛇應該是蛟的一種。幼時頭上長有肉瘤,再長大後變為冠,而後成角,繼而化蛟。或者說是洪荒異種,太古靈物。
《錄異記》:雞冠蛇,頭如雄雞有冠。身長尺餘,圍可數寸,中人必死。會稽山下有之。譯文:蛇頭象雄雞一樣長個肉冠,身長一尺多,粗大約幾寸,咬中人一定死。會稽山下有這種蛇。
個人認為,《靈異記》中所述是蛇的特定區域一個品種,而非普遍意義上的雞冠蛇。按民間的說法,蛇到了一定的年限就會長冠子,成精,成仙;也有一說是變成了蛟龍,而蛇冠最後就是龍的角了。也就是說,雞冠蛇是沒有種類限製的,很多種蛇都有機會。
當然,本人從沒見過這種所謂的雞冠蛇,但卻堅信以前的永州地區一定有這樣的一種蛇。因為從老一輩人的傳說中得知祁永地區確實有一種能飛的蛇名叫——雞冠蛇。
據老輩人描述說,雞冠蛇雞頭蛇身,還有翅膀,沒有腿,但可直立,成年蛇身長三尺有餘,口內有倒鉤狀毒牙數十顆。雄蛇有火紅肉冠,翅上羽毛豔麗,鮮美無比;雌蛇無冠,羽毛色澤稍暗,爬行時“咯咯”有聲,如百靈鳴唱。此蛇在山間活動,或掛樹枝,或鑽草叢,或臥於大石,或藏於洞中,以蟲、鳥、小獸為食;此蛇性情凶暴,劇毒無比,會騰空飛行(跳躍),凡被這種蛇咬傷的,沒有能夠被救活的。
雞冠蛇有個特性:遇著能移動的東西就挺直身體比高矮,並以此來決生死,它們同類也一樣,兩條雄蛇相遇,比高,低者被高者啄死吞吃;兩條雌蛇相遇,比高,低者被高者啄死吞吃。然雌雄相遇,則相安無恙,雙雙結為伴侶,繁衍生息。如果遇著人畜,雞冠蛇挺直身體,目視對方以辨高低:若人畜比蛇低,蛇則拍翅躍起,淩空而來,追而不舍,直至人畜身中劇毒,倒地而亡;若人畜比蛇高,蛇就含羞離去,不幾日肚皮如鼓,爆破而亡。
雞冠蛇危害永州多年,因此蛇而死的人畜不少,當地百姓真是苦不堪言。隨著對雞冠蛇了解的不斷增多,人們也總結出了對付它們的有效方法。當地人入山,常備鐮刀,如遇雞冠蛇,或割樹枝高舉頭頂,或脫鞋、撿石拋向空中;雞冠蛇見狀,認為人與樹枝、或鞋、石為一體,皆比己高,它們最終含羞逃離,不幾日便鼓氣破肚而亡。
農夫們一般都是在外麵農作的時候才會遇上。如果有人遇到這種“雞冠蛇”,它咕咕叫著,這就是要求和人比高,這時要快速用刀(農作時都會帶上刀)在旁邊砍上一根棍子,把自己的帽子高高挑起,並說:我比你高,我比你高!反複說。如果沒帶帽子,把鞋子襪子高高拋向空中也可以。這樣就可以把“雞冠蛇”比下去,把它活活氣死。如果不把“雞冠蛇”氣死,它就會咬你一口。
據老一輩人說×村東麵的一家(姓什麼忘記了)男人,有一天下地幹活,到了中午的時候,天氣炎熱,就在地旁邊的樹下乘涼,等著家裏的人給送水送飯。那個樹底下有一個大窟窿,他在樹旁邊坐著休息,就聽見樹洞裏有類似公雞“咕咕”的聲音,他以為是誰家的雞跑出來鑽到樹洞裏去了,那樹洞是通到地下的,於是他就拿鋤頭伸到裏麵去撥,結果並沒有雞撲騰的聲音。他就蹲地上,鋤頭都伸了一大半進去,還是沒有動靜。不一會突然竄出來一條蛇,死死地盯著他,幸好還沒有咬到,唯一不同的是,蛇頭頂上有一個火紅的雞冠。當時嚇得他趕快跑回了家。他家的女人舍不得那把鋤頭,要去拿回來,雞冠蛇要與她比高,她雙手高舉豎立的鋤頭,直到兩臂發麻才撿回一條命。這種雞冠蛇確實極其罕見,誰敢與之對峙。
隨著永州地方人口的不斷增多,山野不斷被開墾,不知何年何月,雞冠蛇不見蹤影,後世的人們再也見不到了。也許這個物種滅絕了,成了傳說!應證了那句古話:騰蛇乘霧,終為灰土!
想到雞冠蛇的遭遇,我感慨頗多!說到此蛇的美,那真是鳥中的鳳凰,柱上的神龍,蛇中的佼佼者。如果不是危害百姓,誰見著誰不為它的美麗而傾倒呢?說到它的凶暴和劇毒,那在百蟲中也是屈指可數的吧,打鬥起來誰又真能勝過它們呢?然而,雞冠蛇最終絕跡於永州山野。滅絕它們的,不是別人,正是它們的凶殘和好鬥!比起烏龜和鱉,它是另一個極端。
(第二十七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