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肖對子(1 / 2)

湘村紀事

第三十六章肖對子

對聯又稱楹聯俗稱對子,是一種對偶文學,利用漢字特征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

古今能寫妙對的人有很多,但若要找到那麼一個人因對子而死因對子而生為對子而活且曲曲折折起起落落的就很困難了。在湘南的祁東縣就有這樣一個人,他叫肖對子。

肖文球者,湖南衡陽祁東人也。外號“球長子”、“肖對子”、“肖石灰”。生於1950年,1968年高中畢業時,正趕上“文蛤”,大學幾乎停課不招生,他便參軍到旅順海軍,三年後複員回本縣山區農村當一位民辦教師。

肖文球個子高,外號“球長子”,,可他一點也不喜歡打籃球,真是可惜了他的高個和名字。“文蛤”期間,他用鍋底灰當墨,用桶裝水,用石板當紙,練成了全市、縣書寫魏體字最好的書法員,隻能用員那時沒有人稱“×家”,隻準出家人可以自稱灑家。當時全縣要寫“文蛤”標語,山上水壩上牆上街上電線杆上大樹杆上……隻要能寫字的地方到處都寫滿。因此,擅長書法的肖文球有了用武之地。可寫標語要用石灰水,沒石灰怎麼辦?燒石灰唄,縣文蛤指揮部命令“村村都要燒一窯石灰”。所謂燒石灰就是用無煙煤燒石灰石,在簡易的土窯裏燒三五天,最多一個禮拜就完工了,此時的石灰石就成了生石灰。把一大塊生石灰投到有半桶水的水桶裏,滋的一聲,冒出熱氣,接著就咕嘟咕嘟冒氣泡,待冷卻後用棍子一攪拌成白色的糊狀物,就可以用來寫標語了。肖文球上竄下跳到各村監督石灰燒製工作,人們背地裏給他個外號“肖石灰”。其實用於寫標語要不了多少石灰水,絕大部分生石灰都被農婦們搬回家放在陶罐裏當作幹燥劑了。

肖文球文科功底紮實,特擅長寫對聯,都是自創對子從不抄襲,所以人稱“肖對子”。他為街坊鄰居作春聯、壽聯、喜聯、挽聯等,都親手用魏體書法寫好。

肖文球於2011年2月28日因糖尿病引起腎功能衰竭逝世。人們在清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許多從未發表過的曠世“神聯”。可歎可悲的是,肖文球一生因寫對聯丟掉了教書的“飯碗”(工作)後,中年落迫,家境貧寒,一生未能取妻生子,孤身走盡他的人生。

(一)成名佳聯丟飯碗

肖文球終生未取上媳婦,臨終後留下了一間泥磚草房。室內無彩電、冰箱、洗衣機;唯一的家用電器是一台“紅燈牌”收音機。他用木板搭成的床,有多半位置堆放的是書籍和手稿。書籍中有他從小學到高中的全部教村;有《三字經》、《增廣賢文》;有中國古典文庫的“四大名著”;還有《紅與黑》、《簡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外國文學名著。按常理,鄉下有他這種文才的人若說找不到媳婦有點說不過去。現實是他在“文?革”期間太顯才,結果丟了教書匠的“飯碗”。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製後,他靠耕種自家的1—2畝稻田和半畝旱土過生活,每年剛夠維持生計,根本無財力翻蓋房屋和增添家具,十裏八鄉的山村裏沒有一個女人願意跟這個貧寒至極的窮酸文人過日子。

聽說那是“文?革”期間的“廬山會議”後,劉少奇、陶鑄、彭德懷相繼被打倒。肖文球氣憤之餘,在某年的“八一”建軍節,親手書寫了一副對聯,貼到了縣人民武裝部的大門兩側。

張家界衡山洞庭湖三湘四水育人傑

彭德懷賀龍羅榮桓千礪百戰任元帥

對聯雖為佳作,但公開為彭德懷翻案,犯了政?治立場錯誤。結果被清除人民教師隊伍,丟了當民辦教師的“飯碗”。

(二)對聯創新有人緣

肖文球作對聯,最大的特點是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他有一位堂叔是黃浦軍校末期學員,戰爭年代從國?民黨軍隊起義到解放軍部隊後任師職退休;其子也在部隊當機關處長。2000年,他堂叔的孫子考上了軍校。肖文球專門為此作了一副對聯贈送給他:

三代軍人為軍旗增光添彩

滿門衛士圖衛國獻智出力

肖文球窮得看不起電視,但他卻有一部分多餘的錢都用於購書買報。平時,他堅持天天到鄰村赤腳醫生家看《衡陽日報》。因此他作對聯的詞彙都很超前。

2002年,他給一位堂兄的八十壽辰作的壽聯,被縣中學的一位教師收集編入了當年的地方誌。肖文球的堂兄是抗美援朝老兵,複員後修過鐵路、挖過煤;籌建過化工廠、水泥廠。1960年由工人變農民,在農村開煤氣機抽水、開柴油機榨甘庶糖、開電動機碾米、當過生產隊長、村民兵營長等。這個有50多年黨齡的中?共?黨員,雖當大兵過了江(鴨綠江),當工人負了傷(機器碾掉兩節手指頭),在農村幾十年,從未向組織提出過評殘、發補助金之類的要求。據此,肖文球的壽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