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幹魚廟(1 / 2)

湘村紀事

第九十三章幹魚廟

關於幹魚廟(也叫臘魚廟)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久,也有好幾個版本。故事的主人翁有說是一個進京趕考的秀才也有說是外出謀生的善良農民還有些更是幹脆說是個販賣幹魚的商人。盡管故事的主人翁不一樣但故事的大概內容還是差不多,下麵我就複述這些故事。

版本一秀才進京趕考

一秀才赴京趕考,路過深澗古道,忽聞動物哀鳴,心驚不已,以為其必餓。善心大發,扔隨帶口糧,幹魚一個,望其充饑,拂袖而過。

不日,一學士,隨有數家丁由此古道路過,稍歇。忽然,其見路邊草叢有一幹魚,深思不得其解。古雲:有水有獸為怪,山有魚為仙。此深澗古道,少為過,現山有魚必為仙。擇日攜其顯貴造廟宇一間,美其名曰“幹魚廟”。因幹魚廟為顯貴所造,有仙魚之靈氣。其後為赴京必經之路。凡人過往者必入此廟虞誠朝拜,佑其富貴榮華。說來也巧,大多朝拜有求必應,於是香火更旺。

數載秀才功成名就,返鄉光宗耀祖。見有一廟宇,近知之為“幹魚廟”,入內見神位供奉一幹魚,乃當日所扔掉之魚。

廟無菩薩,一幹魚能香火連年?百思不得其解。忽見造廟之年月日,乃其金榜題名時,大吃一驚!於五體投地殷勤敬拜,令其隨從足添香火。

版本二外出謀生的農民

從前,有一個善良的農民,外出謀生。一早從山林裏經過,遠處發現有一隻麂子哀叫。他走近前一看,發現原來是有個獵人裝了個卡(獸夾),把它卡住了,動彈不得。

麂子見這個善良的農民近前,流淚對他嚎叫,農民見此情景,心發慈悲,加上今日又是外出掙錢,不如把它放個生,積點善,天地神靈知道,必有感應,給我好處。如是上前把麂子放了,並邊放邊說,你不要到這個地方了,走得越遠越好,麂子聽了,點了三下頭,速跑了。農民見麂子已遠走時,突然又想起,我把麂子放了生,獵人的辛勤勞動不是圖勞無功嘛,他沒得收入就可能餓肚子。我放了麂子得失了獵人,不行,積善積到頭,想著想著,想起自己袋子裏帶的一條做夥食的幹魚,不如把幹魚放這裏。由此他即於取出幹魚夾在獸夾(卡)上,讓獵人多少有點收入,真是兩全其美啊!就此農民才滿意離去。

清晨,獵人上山來了,遠見卡子上有點什麼東西,好象不是活物,走近前一看,原來是一條幹魚!見此情景他納悶了,幹魚怎麼會夾在卡呢?反複思量,一定是神仙下凡,把它放在這裏的。回家後他把事情傳開,群眾紛紛議論,肯定是神仙,不然幹魚怎麼會上卡呢?神仙不讓我殺生,我以後不當獵人了!獵人趁此機會忙以籌集資金修起一座幹魚廟,獵人為首招呼香燭。久而久之,消息傳開了,方圓幾十裏的人們,都來求神拜佛,真是來的千千,去的萬萬,由此獵人發了大財。

就在這個時候,放麂子卡幹魚的這個農民在外心想事成生意亨通,不久就家財萬貫。他思念故鄉而回,又路過這座山林,一路上發現來往人多絡繹不絕,當他到達放麂子卡幹魚的地方,看見築有一座廟,香火旺盛熱鬧非凡!他近前仔細一看,那廟叫做“幹魚廟”,見此他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