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紀事
第九十四章鬼見愁
鬼見愁是棵樹,說具體點是一種樹,這來源一個典故:空靈岸山水秀麗,風光迷人。岩頂蒼鬆覆蓋,岩下紫竹滴翠。在赤岩右側的峭壁之上,有一株無名古樹,枝葉繁茂,四季常青,仰伸天漢,俯瞰江潭,其景如畫,引人入勝。
那無名古樹有一段神話。不知什麼年間,百靈鳥從“蓬萊”仙境銜來神樹之根,飛到空靈岸赤岩,見風光旖旎,竟高興得唱起歌來。剛一張口,神樹根即刻掉落岩隙石縫之間,落土生根。此後,雨露滋潤,長成參天大樹。由於遊人無法接近攀登,那裏便成為百靈鳥跳躍歡樂之天堂。不想,引起江中水鬼的羨慕,它也想攀上古樹去一覽絕頂風光。水鬼剛剛觸及樹幹,即刻電閃雷鳴,狂風鼓浪,將水鬼驚落深潭,因這一段典故,後人便稱大樹為“鬼見愁”。
鬼見愁確實是一種植物,是無患子的俗稱。道家稱可驅鬼避邪,常用其木頭和籽核做法器,醫家則稱其為神草。舊俗采之令童子佩戴,或懸於門上,雲可以避鬼魅。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二?無患子》:“俗名為鬼見愁。”此藥在南召被譽為神草,生長於半山腰背陰處的岩縫內,民間以它為偏方治療腎病、風濕可較快除根,曆代藥書、藥典均無記載,唯獨伏牛山所獨有。
最近熱播一部抗日劇《鬼見愁》,民間關於鬼見愁的故事有很多,下麵粗略記載兩個:
鬼見愁之一——白吃先生(皖東民間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太平集南街頭不知是哪天,從哪裏來了一位姓白的書生,單名一個“馳”字。此人生得是一表人材,高高大大,濃眉大眼,方臉高鼻。但人不可貌相,此人終日遊手好閑,不思勞作,好吃貪杯,又身無分文,常到人家白吃白喝。開始人們也沒在乎,但時間一長,人們有些厭煩了,後來有人幹脆把他名字中“馳”字由第二聲改讀第一聲,叫成了“白吃先生”啦。這白吃先生有許多令人既好笑又來氣的故事,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笑料。這裏我搜集整理了“白吃”、“教書”、“鬼見愁”、“神仙也無法”等四則故事,足以畫出白吃先生的“尊容”。
白吃
白吃先生終日遊手好閑,東遊西逛,遇上誰家辦事或來客擺酒,他都能想盡辦法湊上去白吃白喝一頓。左鄰右舍都怕與他交往。淮河兩岸的人曆來識大體、講麵子,熱情大方,真的碰上了也都客氣地讓兩聲,不就是多雙筷子添上個碗嗎?可這白吃先生,你不講都能找著理由坐下,何況你對他客氣呢?
這一日,街東學堂胡先生邀李秀才喝酒,瞞著白吃先生叫家人從後門出去打酒、買菜。二人剛坐下,白吃先生就趕到了。他不等二人相邀,一邊找椅子坐下,一邊說:“你二人對飲恐怕有些單調吧?我雖已吃過了,但為給二位助興,還是陪上幾杯吧。”胡先生和李秀才心裏很生氣,存心不想讓他白吃白喝。胡先生出了個主意道:“白先生,既來之,則安之,不過今日吃酒有個規矩。”話剛落音,李秀才就一旁附和著道:“胡先生隻管道來,我們照辦便是。”說著看了一眼白吃先生問道:“你說呢,白先生?”白吃先生明知胡先生要聯合整他,不想讓他喝安這頓酒,但又不知道這胡先生要定什麼規矩,李秀才便直接要他表態,白吃先生也隻得硬著頭皮強裝笑臉點頭應付著:“是的,是的,我們照辦。”
胡先生幹咳了兩聲笑著說:“我出四個字,飲酒之人要在每個字前加上四個字聯成句,而且四句話要適合自己的身份,聯上後飲酒吃菜,聯不上不許舉杯動筷,還得付酒錢。”
李秀才拍手道:“好!好!”
胡先生看了白吃先生一眼出了四個字:“昏、明、夠、難”。
李秀才略加思索道:“未讀書前昏,讀了書後明,中個秀才夠,再考舉人難。”胡先生一旁拍手稱好。李秀才舉杯昂首一飲而盡。
胡先生輕輕地搖頭晃腦道:“教童為財昏,傳人道理明,學有所為夠,為人師表難。”李秀才一旁翹指讚道:“好!好!”胡先生也端起杯子暢飲一杯,飲後還故意咂巴咂巴嘴。
白吃先生是個老道之人,這哪能難倒他呢?隻見白吃先生不慌不忙地聯道:“聞酒不飲昏,兩杯下肚明,來點素菜夠,要我付錢難。”說罷也不等胡、李二位說話,一杯酒早已下肚。
教書
這白吃先生聽說萬莊老員外萬八千要給兒子萬千兩請個教書先生,白吃先生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竟得了這份美差。
這白吃先生自個兒就鬥大的字識不到一籮,哪能給別人教書?可為了在萬家能多混些日子,就想辦法找借口,對萬八千說:“為了讓少爺萬千兩讀書不分心,平日不許閑雜人到書房打擾,萬老員外也隻能一年考兒子一次學習進度。”萬元外覺得有理,就發出話令全家上下平日不得打擾少爺讀書。這小少爺萬千兩本來就貪吃貪睡,不想學習,正合白吃先生心意。
先教認字寫字。白吃先生拿筆在紙上畫一橫,教少爺讀“一”,小少爺一看這麼簡單,不費勁就學會了。一個月過後,白吃先生又拿筆在紙上畫了兩道橫杠,讀道“二”,小少爺一看太簡單啦!每天又練起了“二”字。又一個月過去了,白吃先生拿筆在紙上畫了三道橫杠讀道“三”,小少爺樂壞了,這認字寫字多輕巧呀!每天練起了“三”字。白吃先生也落得輕閑,每日吃喝玩樂,逍遙自在。
三個月下來,到了這年六月初六,老太太的八十壽辰。萬老員外張羅著辦壽宴,要給親朋好友下貼子,心想兒子讀書已三個月了,不知字寫的怎樣,想趁這個機會讓兒子寫貼子,試試他的才學。派人叫白吃先生和兒子萬千兩到前廳。萬老名員把意思一說,兒子萬千兩高興地說:“行,保你樂意。”這下可嚇苦了在一旁的白吃先生,心想這下要露餡了。他眼睛一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於是說:“少爺寫貼子,還是到書房去寫吧,筆、墨、紙、硯都在書房。”萬老員外說:“也好,以我的名義,把你七大姑,八大姨都請來。”小少爺心想:爹爹名叫萬八千,這要畫上多少橫杠?突然想到還不如用母親大人的梳子畫橫杠,那樣要快得多了。小少爺偷偷跑到母親房裏拿了梳子,進了書房,動手磨墨備紙。白吃先生看到這情景就對小少爺說“你慢慢地畫吧”說著,忙收拾行李開溜大吉。
白吃先生趁人不注意悄悄從後門溜走,走過牲口棚,順手偷了一頭毛驢,把行李往毛驢身上一放,重重在地毛驢屁股上拍了一掌,一溜小跑出莊去了。
這邊萬家小少爺還在認認真真埋頭畫橫杠杠。萬老員外來到書房一看,兒子正在用梳子在紙上畫橫杠杠,很生氣地說:“你不寫貼子,拿個梳子玩什麼?”小少爺不回答,反而很生氣地說:“咱家姓什麼不好,非姓這個萬字?”接著就一五一十地把這三個月白先生教他畫橫道學寫一二三講給老爺聽,老員外一聽,氣得臉色發青,立即叫來家丁:“找白先生來。”家丁轉了兩圈,跑來說白先生跑了,還偷走了毛驢。萬老爺更生氣,他暴跳如雷大聲道:“快去追趕白吃先生,趕上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一頓再說。”
白吃先生慌忙逃出萬莊,牽著毛驢往集上奔,不一會兒就聽後麵有喊聲,回頭一看是萬家的家丁追來了。白吃先生心裏想:牽頭毛驢上路目標太大,不如先躲起來。正巧前麵有座破磚窯,白吃先生拉著毛驢趕緊向磚窯跑去。磚窯又髒又黑,再打這毛驢它也不願進,白吃先生硬往窯洞拉,毛驢卻往後掙,急得白吃先生滿頭大汗,罵道:“該死的畜牲,你再不躲起來,等會萬老爺攆來了,我就說是你教少爺的。”說來也怪,毛驢聽了這話乖乖地鑽進了磚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