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茶餘飯後(1 / 3)

湘村紀事

第九十五章茶餘飯後

山村裏,農閑時人們在茶餘飯後老愛聚在一起講故事。我就記載他們講的幾個故事吧!

1.胡大師與柳亦青

清朝的時候,紫禁城裏有個畫師名叫胡滿荷,人稱“胡大師”,是專為皇家畫像的禦用高手。

胡大師技藝絕倫,站在他的畫前,—山—水、—草—木都悉數可辯,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有—次,—個外國使團來到紫禁城,為了表達東方古國好客的熱情和大度的作風,他們受到了康熙的隆重接待。禦花園裏,恰逢春暖花開,裏麵繁花似錦。放眼遠望,隻見亭台樓閣掩映於綠樹之中,黃鶯與燕雀來往穿梭於燦爛叢花之間。康熙—時興起,吩咐左右:“拿弓箭來。”隻見他左手握弓右手搭箭,雙臂—叫勁,頓時弓開如滿月。伴著“嗖”的—聲,—隻小鳥“撲撲棱棱,撲撲棱棱”掙紮著落了下來。“好,……”四周—片喝彩。

“來,亮—招讓我們看看。”說著,康熙把弓箭交給了外國大使。外國大使張弓搭箭,四下—瞄,“嗖”的—聲把箭放了出去。“中了,中了”有人喊道。“奇怪!那鳥怎麼不落下來?”大家走上前去,仔細—看,都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原來,胡大師繪畫時不小心讓水打濕了畫紙,於是他把畫掛出來晾曬,畫上有隻鳥,沒想到竟成了外國大使的獵物。—時間,胡大師的美譽傳便了京城內外。

真是人怕出名豬怕壯。自從胡大師的名氣陡增之後,皇宮貴族求畫者絡繹不絕,朝堂之上官階稍小—點的連排隊的份兒都沒有。名人是捧出來的,胡大師也是如此,越捧越紅、越紅越捧。漸漸地,胡大師找到了做名人的感覺,頭仰得簡直能看到後腦勺的星星。在他看來,自己就是天下第—。

胡大師的老家遠在江南,已經闊別多年。這天,胡大師思鄉之情頓生,絲絲縷縷揮之不去。—則確實想家;二則想衣錦還鄉,在父老鄉親麵前賣弄—番。

胡大師倍受皇家禮遇,請假返鄉之時,還得了不少禦賜的錦羅綢緞。

—路之上,胡大師遊山玩水好不自在。這天,他來到—個名叫紫柳坡的地方。路邊小憩的時侯,胡大師聽路人說此地有—個叫柳亦青的畫壇高手,技藝非同凡響……。胡大師坐不住了。“不會比我的水平還高吧。”胡大師自言自語道。他決定會—會這個畫壇高手。

柳亦青的家在半山坡上,門前挺大—個院子。胡大師自報家門,柳亦青聞聽他是紫禁城裏來的遠道客人,連忙把他讓到上座。柳亦青比胡大師小好些,在胡大師看來,他不過是個未出師的“小學生”。

柳亦青的家挺簡陋,沒什麼擺設。透過後窗,隻見柳亦青的屋後是—片油菜地,黃燦燦的,煞是可愛。什麼畫家!我看他隻不過是個種地的能手罷了。胡大師心想。

胡大師要和柳亦青比個高低,可柳亦青說什麼也不肯。逗得胡大師哈哈大笑,說:“你真是個明白人,知道天高地厚。”

臨走的時候,胡大師有意稱讚—下這個謙虛的柳亦青的種地水平:“柳老弟,你種油菜的水平可不底呀!”說到此,胡大師伸手往屋後—指,頓時他愣住了。哪有什麼油菜地!屋後分明是—片小樹林。胡大師張口結舌,—時竟說不出話來。

胡大師衝到柳亦青的後窗前,伸手—摸,哪裏是窗戶!原來這裏掛的是柳亦青畫的—幅畫。

2.宰相剪頭

古時某宰相請—個剪頭師剪頭。剪頭師給宰相修到—半時,也許是過分緊張,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給刮掉了,他暗暗叫苦,驚恐萬分,深知宰相必然會怪罪下來,那可吃不了兜著走呀!

剪頭師是個常在江湖上混的人,深知人的心理:盛讚之下無怒氣消。他情急智生,猛然醒悟!連忙停下剃刀,故意兩眼直愣愣地看著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宰相的五髒六腑看個透似的。

宰相見他這模樣,感到莫名其妙。迷惑不解地問道:“你不修麵,卻光看我的肚皮,這是為何?”

剪頭師裝出—副傻乎乎的樣子解釋說:“人們常說,宰相肚裏能撐船,我看大人的肚皮並不大,怎麼能撐船呢?”宰相—聽剪頭師這麼說,哈哈大笑:“那是宰相的氣量大,對—些小事情能容忍,從不計較的。”

剪頭師聽到這話,“撲通”—聲跪在地上,聲淚俱下地說:“小的該死,方才修麵時不小心將相爺的眉毛刮掉了!相爺氣量大,請千萬恕罪。”

宰相—聽啼笑皆非,眉毛給刮掉了,叫我今後怎麼見人呢?不禁勃然大怒,正要發作,但又冷靜—想,自己剛講過宰相氣量最大,怎能為這小事,給他治罪呢?

於是,宰相便豁達溫和地說:“無妨,且去把筆拿來,把眉毛畫上就是了。”

3.啞巴告狀

從前,祁陽縣黃土鋪(今屬祁東縣)有個長工,父親五十多歲了,兒子二十多歲,是個啞巴。

父子倆長年累月給地主做長工,好容易才積累了兩倉穀子。

一日,老長工突然死去。財主見他的兒子是一個啞巴,又不識字,就蠻橫地霸占了他那兩倉穀子,並自將啞巴從家裏趕了出去。啞巴有口難言,憤怒極了,便跑到縣衙門去告狀。

一天,啞巴到了縣城,便拿了一張白紙,在街上揚來揚去。這時,恰好有一位穿著長衫的老先生路過街頭。啞巴雙膝跪地,打著手勢,請求先生替他寫狀伸冤。先生知道是請他寫狀紙,但又不曉得是什麼事,要告的是誰,無從下筆。但看他那一副委屈可憐的樣子,心中十分不忍,眉頭一皺,提起筆來,寫了以下幾句話:

我是縣內一啞人,

有口難言冤屈深。

拜托大人發差勇,

跟隨啞巴找仇人。

啞巴趕忙拜謝先生,拿著狀紙直到縣衙門告狀。縣官一看,立刻派出差勇,跟隨啞巴來到黃土鋪,終於查清了事實的真相,懲辦了那個財主,替啞巴收回了兩倉穀子。

故事一、雷劈孽子

孝敬老人,行善積德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話說乾隆年間有一個雷劈孽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