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偉大源於平凡的積累:堅守寂寞,才能看淡人生(1)(1 / 3)

光彩耀眼的事物總是曇花一現,精彩熱鬧的場景總會曲終人散。麵對落幕後的寂寞,空氣中流淌著一種淒涼。殊不知,繁華和寂寞都是人生中必經的過程。人生要勇於麵對繁華的格局,也要有沉澱寂寞的胸懷。以平和的心態看待世間的一切,為人位能善始善終,既可以在卑微時安貧樂道、豁達大度,又可以在顯赫時持盈若虧,不驕不狂。

1.歸零思維:每天都是新的起點

零的數學意義是一個空位,往上是正數,往下是負數。零的哲學意義卻要做橫向理解,往前代表著過去的結束,往後預示著未來的開始。

不管做任何事,都應將自己的心態回歸到零,把自己放在空位,抱著學習的態度,將每一次任務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體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

從前有個對佛學研究頗深的人,聽說附近寺院來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決定前去拜訪討教。這個人自視甚高,所以在與老禪師的交談過程中態度十分傲慢。老禪師看到他的無禮行為並沒有說什麼,隻是在為他倒水時,明知杯子已滿滿了還不停地倒。於是,這個人就問道:“禪師,杯子已經滿了,請不要再倒了!”“你就像這個杯子,”禪師說,“杯子裏已經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不把‘杯子’倒空,你讓我怎麼跟你說禪啊?”

禪師的話不無道理。當你自己心中的杯子已經盛滿了東西時,哪有空間來容納其他事物呢?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勇於歸零的心態,更要將其付之於行動。

歸零的心態就是要保持一種“空杯”的態度,就是要在肯定自己能力的同時,敢於正視自己的短板和不足,時時放低姿態,定期歸零。一個人,第一次成功相對比較容易第二次卻不容易,究其原因,就在於不能讓思想及時歸零。

歸零表麵上看是讓100=0的行為,但自己真的就成為0了嗎?不是,0是一種心理狀態,是重新自我認知,是一種謙虛、大度、從容的姿態,你每獲得一個100就讓自己回歸到0的狀態,把自己當成海綿一樣,把已經吸滿的水擠幹,才能再次吸取其他更豐富的水。

有一年,哈佛大學的校長突發奇想,向學校請了三個月的假,然後通知家人,不要問他去了什麼地方,但他每個星期都會給家人打電話,以報平安。

校長隻身一人去了美國南部的農村,嚐試著過另一種全新的生活。他到農場打工,去飯店刷盤子。在農場做工時,背著農場主躲在角落吸煙,或者和工友偷偷聊,這些都讓他有一種前所來有的愉悅。

最有趣的是,他在一家餐廳找到一份刷盤子的工作,幹了四個小時後,老板把他叫來,跟他結賬,並對他說:“可憐的老頭,你這把年紀刷盤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三個月後,“可憐的老頭”結束了自己的體驗生活,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他發現以往再熟悉不過的東西,現在都變得有趣起來,原本枯燥無味的工作,如今成為一種全新的享受。這三個月的經曆,就像一個淘氣的孩子搞了一個惡作劇一樣,新鮮而刺激。重要的是,回到一種原始狀態以後,世界對他來說如同兒童眼裏的世界,一切都充滿了樂趣,他也在不覺中清理了心中積攢多年的“垃圾”。

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也許你在某個行業十分成功,也許你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技能,但是對於新的環境、新的政策、新的對手,你仍然沒有任何特別的優勢。這個時候就需要持有一種歸零心態,重新整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吸收先進的、正確的、更優秀的東西。如果你不去領悟、不去感受、不去學習,仍然高枕無憂地躺在過去的成功經驗上,結局將不可收拾。

生活中,人們常常感歎生命就是一條不歸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總是向往著美好的事情能夠更多地發生在自己身上。然而,多數的時候,我們都要經曆痛苦、磨難、沮喪,甚至失望。所以,要學會時常給自己歸零,因為歸零不但可以使我們的心靈得到解脫,還能讓我們重新認識和塑造自我,以備今後可以更好地投入生活。

山裏住著一位靠砍柴為生的樵夫,他辛辛苦苦地建造了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房子。

有一天,他挑著砍好的木柴到城裏賣,黃昏回家時,卻發現自己的房子著火了。

左鄰右舍都來幫忙救火,但是因為傍晚的風勢過於強大,所以沒有辦法將火撲滅,一群人隻能靜待一旁,眼睜睜地看著熾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棟木屋。

當大火終於撲滅的時候,隻見這位樵夫手裏拿了一根棍子,跑進倒塌的屋裏不斷地翻找著。圍觀的鄰人以為他正在翻找著藏在屋裏的珍貴寶物,所以也都好奇地在一旁注視著他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