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促使孩子成人成才的因素是多方麵的,但很多媽媽在家教過程中,往往會忽視關鍵素質的培養,對孩子的教育顯得非常單一。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懂得從各個不同的層麵、全方位培養孩子,這樣,職場的媽媽教育孩子就不會出錯。
做個好媽媽,母親決定孩子的未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學》一書中說:“孩子道德發展的源泉以及根本在於母親的智慧、情感和內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發展中變得如何,取決於有什麼樣的母親。”
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曾經做過一個研究。他在全美選了50位成功人士和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寫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自己的影響。
其中有兩封信讓這位心理學家很震撼,一封來自白宮的一位著名人士,一封來自監獄的一位服刑犯人,巧的是,他們寫的是同一件事情: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那位來自監獄的犯人這樣寫道:
在我很小的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了幾個蘋果,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中了中間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子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想說我要那個最大最紅的,這時,弟弟搶先說出了我想說的話。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好孩子要學會把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
於是,我靈機一動,說道:“媽媽,我要那個最小的,大的給弟弟!”
媽媽聽了很高興,並親了我一下,還把那個最大的最紅的蘋果遞給了我,說:“你真是個懂事的孩子,這個大蘋果獎勵給你。”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而弟弟隻好氣呼呼地拿了那個小蘋果。
從此,我學會了說謊,每次我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後來,我學會了打架、偷竊,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總是不擇手段。終於有一次,我被送進了監獄。
那位來自白宮的人士是這樣寫的:
在我很小的時候,有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中了中間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
媽媽笑眯眯地拿著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卻又嚴肅地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得到它。為了分配公平,現在,你們要來進行一個比賽,媽媽把家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利得到它。”
毋庸置疑,我們兄弟幾個都要去修剪草坪,最後,我贏得了那個蘋果。
我要感謝我的母親,她讓我懂得了一個最簡單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如果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取第一。在我們家裏,有這樣一個遊戲規則:你要想得到什麼東西,都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隻有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這也是我現在成功的原因。
孩子最早的教育來自於家庭,來自於母親。母親既是孩子的家長,又是同孩子朝夕相處的朋友,母親的一言一行,做人處世,人生觀、價值觀,對孩子人格的塑造等等,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並在孩子的心間打下深深的烙印。
總體來說,家庭是母親的管轄區。如果孩子要獲得任何東西,那麼他首先要經過母親的批準。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母親的榜樣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孩子對行為的模仿,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幾次的模仿無足輕重,但是重複不斷地模仿,最終將形成難以改變的習慣,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現實生活中,母親如果是一個懶惰、自私、粗魯的人,那麼,她的孩子身上則一定會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一些。英國偉大的詩人拜倫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拜倫在人們的印象中,一直是一個目中無人、剛愎自用、恣意妄為、性情暴躁的人,而這些不良的性格都來自於他的母親。
拜倫自從出生後,母親那自以為是、目空一切、脾氣暴躁而且任性固執的性格,就影響著拜倫幼小的心靈。這個粗暴的母親根本不懂得教育孩子,她甚至嘲笑自己兒子的生理缺陷。拜倫與母親經常發生激烈的爭吵,在拜倫逃離瘋狂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卻經常拿著火鉗或撥火棍向他猛擲過來。這種近乎瘋狂的虐待行為造成了拜倫成年後的精神不健全。他焦慮、脾氣暴躁、體弱多病,身上帶著母親自小就留給他的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