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體質的原因錯綜複雜、互有關聯,包括遺傳、荷爾蒙、營養和運動。每一個人的生理構造也有特定的弱點,有的人氣管弱,有的人腸胃不好。具有過敏體質的小孩,在季節變化的時候,容易流鼻涕、咳嗽,也常被誤會是反複感染。
影響孩子抵抗力的因素,歸結起來,應該從3個角度來探討,包括年齡因素、營養因素和習慣因素。
1.年齡
年齡是影響抵抗力最重要的原因,年幼的孩子容易生病,是因為免疫係統尚未成熟。剛出生的新生兒,隻能借胎兒期通過臍血輸入的母體免疫球蛋白對抗感染,此類球蛋白在出生後逐漸代謝,到4個月的時候含量已經不足,直到6個月的時候,嬰兒本身免疫球蛋白才逐漸上升,在6歲以後追上成人的水準。
細胞免疫方麵,兩歲以下的孩子,T淋巴球功能不足,對於包著夾膜的細菌,無法消滅,因此若感染到這一類細菌(例如肺炎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病程會快速惡化成腦膜炎、敗血症。所以,幼小的孩子在和環境中的病原對抗時,落居下風就不足為怪了。一個正常的孩子,在他前10年的生命中,估計會得到100次的感染性疾病,平均一年之內有6~10次罹患感染症。
2.營養
飲食的目的是讓身體獲得各種營養素,而營養素與身體健康有密切關係,飲食、營養、健康3方麵息息相關。身體健康與否,不是與生俱來、靠運氣,而是可借正確的飲食來達到。孩子厭食、偏食,抵抗力會下降。
研究證明孩子缺鐵質,免疫功能較差。
3.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包括飲食、運動和衛生習慣,能影響前述免疫和營養因素。
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現代生活的孩子悶在家裏的時間太多,活動量不足,應該多帶寶寶出去呼吸新鮮空氣,有氧運動可以大大提升白血球殺菌的能力,當然最需要提醒的是自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如何提高抵抗力?方法如下:
1.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是預防傳染病最經濟、安全、有效的方法,因此沒有免疫力的孩子都應接種疫苗。目前常規預防接種可以提升寶寶對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乙肝、結核病、小兒麻痹、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的免疫力。自費疫苗接種可以選擇水痘、肺炎球菌、流行感冒嗜血杆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疫苗,以降低寶寶被感染的機會。
2.均衡飲食
均衡營養是健康的基礎,任何年齡的人都要注意飲食,以維持生命、預防疾病。均衡飲食是指這4大類食物,包括五穀類、肉蛋豆類、蔬菜瓜果類、奶鈣類及其他食物,每天的食物都應包括這4類食物,並注意分量的適當。蔬菜瓜果類可以供應纖維質、維生素A、C和礦物質,增強身體抵抗力及防止便秘,多吃無妨。
3.適度運動
任何動作都應該從寶寶的安全考慮,所以絕對不可做出任何超過寶寶能力的運動。不要因做體操而造成寶寶的不適,最好的時間,是在兩餐之間。時間太短的健身效果不好,時間太長則會使寶寶太累,所以建議每次進行20分鍾左右較適當(但要視寶寶的狀況做彈性調整)。
4.正確洗手
嬰幼兒處於探索期,雙手到處摸,將東西送進嘴裏是司空見慣的事。
凡是傳染性的疾病,都是接觸口鼻入侵,所以洗手可以在第一關就排除病原,洗手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5.日常生活養成好習慣
人類的抵抗力來自多重因素,若要強化抵抗力,應該也是要從多方麵入手,吃單一食品求強身,作用大不到哪去,為人父母者不用迷信健康食品的效能。如果您的寶寶有經常生病的困擾,請有耐心和毅力。就以上所提到的幾個方向去探討原因,並且在日常生活保健中養成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