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學做保健醫生,健康的孩子媽媽更省心(2)(1 / 3)

3.維生素

維生素是保證青春期健康發育的得要因素。我國青少年膳食中維生素普遍缺乏,因為乳、蛋及動物性食品用量少,主要來自蔬菜中的胡蘿卜素。青春期維生素供給量每天不少於700國際單位,才能滿足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維生素B1和B2及尼克酸的需要量均隨熱量攝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緊張的腦力和體力活動期,上述三種維生素需要量也相應增加;所以在考試期間及大強度體育訓練期間,應多補充高含維生素B1和B2及尼克酸等食物來滿足特殊的消耗。維生素能促進發育和增加青少年對疾病的抵抗力,防止骨質脆弱和牙齒鬆動,青少年對維生素的需要量不低於成人每天75毫克的需要量,新鮮水果及蔬菜多富含維生素。其他維生素,如、VE、VB12、葉酸等對青少年生長發育也是必需的。總之,為避免青春期缺乏維生素,應經常注意動物性食品及新鮮水果、蔬菜的攝入。

4.礦物質

鈣對青春期生長發育的速度影響很大,青春期身長發育與正常的骨骼發育是分不開的,而骨發育需要大量的鈣來參加,一般要求每日鈣供給量不少於0.5克。鋅對青春期生長發育就更為重要,缺鋅引起生長緩慢,嚴重可為侏儒,第二特征不發育,青春期鋅的營養正引起各方麵重視。每天青少年應從食物中得到鋅15毫克左右,就能滿足正常需要。青春期貧血患病率很高,尤其對已有月經的女青少年來說更為常見。其中貧血的原因主要是機體缺乏鐵,所以平時青少年多吃些動物內髒(肝為最佳)對預防青春期貧血很有效。碘在青春期營養中的地位也很重要,碘與青少年體內某些生長激素有密切的關係,缺碘後生長發育明顯延緩。海產品含碘普遍多豐富,多吃海帶等海產品是很好預防缺碘的措施。

職場媽媽教子私房話

青春期是體格發育和智力發育的突增階段,良好的營養將為青少年獲得健康的體魄、智慧的大腦而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一日三餐營養好,健康的孩子媽媽少操勞

孩子的飲食往往是媽媽負責,但是,職場媽媽往往會忙於工作而誤了孩子的飲食營養。其實,讓孩子科學飲食並不會花去媽媽多少時間,關鍵看媽媽是不是能科學調配。

俗話說“早飯要吃好,中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把一日三餐進食及營養需要都闡述得一目了然,早餐放在第一位,而且要吃好,吃飽,充分顯示出吃早飯的重要性。

有些人認為早餐就是“早點”,以為“早點、早點,找點食物墊一墊”即可,簡簡單單湊湊合合。時而就在路邊小店隨便買個油條,匆匆忙忙邊吃邊走,甚至時間來不及吃早飯就什麼都不吃,就上學去了。認為不吃早飯,中午多吃一點就都補上了。這樣做能補上嗎?這樣早餐對學習、身體健康有什麼影響?

早餐是非常重要的。經過一夜睡眠,頭天吃下去的食物都已經在胃腸道中消化吸收,完全排空,身體急需要補充熱能及各種營養素,早餐吃與不吃,吃的什麼食物就顯得格外重要。我國在校學生,學習負擔較重,上午一般都有四、五節課,而且多是主課,學習需要大量大腦高度的記憶理解。

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飯馬馬虎虎,這樣等不到中午飯的補充,就會饑腸轆轆,大腦興奮性降低,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其學習效果自然下降。有調查發現:不吃早餐或早餐湊合的學生,他們上午第1、2節課就出現疲勞,精力不集中,到第3、4節課時更加饑餓。

思維不集中,在不吃早餐或不重視早餐的同學中有1/3的文化課成績不理想,早餐吃得好的學生則精力充沛,思考積極,成績明顯比不吃早餐和早餐吃得不好的學生好。經常不吃早餐除影響學習成績外,還會影響健康,甚至導致疾病,所以要重視學生早餐,為了孩子們健康和學習,一定要安排可口的、質量好的早餐,讓他們吃好早飯去上學。

如何安排好早餐呢?

早餐質量的好壞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有人對小學生進行不同質量早餐的試驗,第一組早餐為牛奶、麵包、豬肉燒麥、花生等其能量達2092KJ,相當於營養學會推薦一天熱量的25%;第二組早餐是米粥、饅頭其熱能是650KJ,僅占推薦量10%。

膳食中蛋白質攝入量也是第一組遠遠高於第二組。經試吃一周後測試五項認知行為和學生體能耐力,結果是:食用早餐第一組的對象在數字運算(加法、乘法)的完成率優於食用早餐第二組的對象。食用早餐第一組的對象創造力得分明顯高於食用早餐第二組,耐力測試其食用早餐第一組學生比第二組同學好。

結果說明食用能量充足、配比均衡早餐的學生在數學運算,創造想像力和身體耐力等方麵優於食用能量不足,配比不合理的早餐的學生,這充分說明早餐質量對學生學習行為具有顯著影響。早飯質量的好壞對孩子的健康和學習至關重要,因此學生吃早飯,吃好早飯是他們正常生長發育和取得良好學習成績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