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學做保健醫生,健康的孩子媽媽更省心(2)(2 / 3)

中小學生每日所需的能量的1/3~1/4應從早餐中獲得。在安排早餐中要有穀類食品、動物性食物(奶類等)、豆類及製品,最好有蔬菜水果類。

職場媽媽教子私房話

安排早餐要注意質量好、味道可口,數量體積適中,葷素搭配,粗細混有,幹稀適度等。

孩子喜歡運動,科學飲食保健康

天氣酷熱,孩子們的暑期生活開始豐富多彩起來,遊泳、踩單車、打球、爬山……一係列的戶外運動增加了孩子們的運動量,很多媽媽都會問道:該給孩子吃什麼?

像打籃球、踢足球、跑步等一些運動量較大的活動,孩子們應在運動前2~3小時進食一些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或流質食物,吃些高纖維餅幹或是優酪乳、葡萄幹、新鮮的水果等,可以減少運動時的腸胃不適。此外,運動前40分鍾,可以喝300~400ml的水補充水分,不至於在運動中丟失過多的水分,而使身體疲乏。

在運動過程中,最好不要進行固體飲食,可以每隔20分鍾補充水分或引用50~100ml飲料,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溫度在16攝氏度左右最為適合。如果太熱,不能有效減低體溫;如果太冷,又會刺激胃黏膜。

運動後,體內的糖、脂肪和蛋白質被大量分解,產生乳酸、磷酸等酸性物質,會刺激人體組織器官,使人感到肌肉、關節酸痛和精神疲乏。

運動後30分鍾可以再吃一些流質食物,同時補充水分,多吃一些富含堿性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豆製品,以保持體內酸堿鹼度的平衡,消除疲勞。此外,還可以引用一些電解質飲料。劉勇建議媽媽要盡量避免給孩子吃大魚大肉等油膩食品,這樣會加重疲勞的感覺。此外,還要避免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和茶。因為咖啡因有利尿作用,會令孩子體內水分補充不足。

最後還要告訴媽媽,沒有任何一種食物或是任何的進食時間表適合每一個人,關鍵是根據孩子的運動項目找出最有效的食物和進食的時間。

1.蛋白質是少年孩子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物質。

瘦肉中蛋白質含量最多。一般的攝入量是每天每公斤體重1.5~2克,但在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時,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蛋白質的攝入一般要求達到每天每公斤體重2~3克。因為肌肉纖維的加粗和肌肉力量的加大,必須依賴肌肉中蛋白質含量的增加,而且最好是動物蛋白。但要注意,肌肉大小和力量的增長主要是練出來的,而不是吃出來的。

2.糖是保護肝髒、維持體溫恒定的必要物質。

脂肪糖給人體提供70%的熱量,一般每天250~750克的主食,就可以滿足人體熱量的需求。機體各個組織中都有一定的糖儲備,所以,一般孩子在參加一般性體育活動時,不需要額外補充糖,隻有在孩子參加大運動量活動,或長時間的耐力活動時,要適當增加主食的攝入。因為運動中熱量消耗較大,如果長期供能不足,會導致身體消瘦、機體抵抗力減弱。

3.脂肪是人體內含熱量最高的物質。

脂肪主要有四大功能:維持正常體重、保護內髒和關節、滋潤皮膚和提供能量。一般人體日需脂肪占食物總熱量的15%~30%。一般正常活動的人每天攝入25克左右的油脂就可以滿足生理需要,長時間參加活動可以增加到每天30~36克。但要注意,如果活動量不足,額外攝入的熱量就會轉變為身體的脂肪,使孩子發胖,而不是長出結實的肌肉。

4.維生素在孩子的生長發育和生理功能方麵是必不可少的有機化合物質。

如果缺少維生素,會導致代謝過程障礙、生理功能紊亂、抵抗力減弱,以及引發多種病症。一般天然食物中就含有各種我們所需要的營養素,而且比例適宜,所以,孩子在合理膳食中就可以獲得充足的維生素。

隻有在持續的、高強度、大運動量情況下,熱能營養不能滿足需要,或蔬菜水果供應不足時,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要注意,過量攝入維生素和維生素缺乏一樣,會導致不良後果。

5.可以通過運動飲料補充無機鹽。

無機鹽也叫礦物質、微量元素,也是人體代謝中的必要物質。孩子少年時期對鈣、磷、鐵的需要量較高,在運動期間,由於大量排汗,導致鹽分隨汗液丟失,必須即時補充,才能預防肌肉痙攣,並幫助緩解身體的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