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修辭與修辭學(1 / 1)

任何一種學說, 如果它可以成為一個係統, 即成為一個按照原則而整理好的知識整體,就叫做科學。

——康德

隻是一個論斷和觀點接著又一個論斷和觀點來討論語言, 那是無濟於事的;主要之點在於把它們在一個係統裏互相聯係起來。

——索緒爾

什麼是修辭?從訓詁的角度分別對“修”和“辭”予以釋義,基本上有比較一致的認識;而從學科意義上給“修辭”下的定義或界定,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什麼是修辭學?從理論上講,既然修辭學界沒有對“修辭”有明確而統一的認識,就談不上有多少帶有規律性的認識或者定論,最後隻能長期在“修辭現象”這一概念上作自我發揮,各自圈地進行研究。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地位難以確立,作為傳統“學科”的地位也日趨式微。有學者謀求修辭學與語用學的聯姻與整合(如胡範鑄,2004),但也有學者認為語用學發展還不成熟(如鄭遠漢,2005),更多的學者或者學人則常常在行文中將“語用”與“修辭”並提(如陳光磊,2006)。公說公理婆說婆理的修辭研究格局不利於漢語修辭學的教學。厘清“修辭”與“語用”各自特定的內涵,分清“修辭學”與“語用學”各自的疆界,有利於修辭學科的健康發展。茲舉兩段話語加以說明:

語義學脫離語言運用的情境研究意義,作為彌補又產生了語用學。因此,語用學主要還是研究意義問題,如語義的解釋和推理等。這使得語用學有點名不副實,它也不是一門係統研究語言運用的學科。“修辭學和語用學有不少共同的地方。第一,修辭學和語用學都研究語言文字資料的選擇使用;第二,二者都要求依據說話和寫作的主旨、目的來選擇使用語言文字資料;第三,它們都強調情境或語境在選擇使用語言文字資料時的作用。”(戚雨村,1983)

“語用學圍繞言語交際中的意義理解和解釋的這個中心,從影響話語意義理解和解釋的各種前提、背景中,探討語用規律。現代修辭學則圍繞理想的交際效果的中心,探討如何根據題旨情境的需要,組織恰當的語言手段,以實現理想的交際效果的規律……因此,語用學和現代修辭學可謂殊途同歸。”(劉鳳玲、戴仲平,2002)

這表明,修辭學和語用學盡管有不少共同的地方,但作為學科,它們的研究路徑、研究範式乃至研究範圍是有顯著區別的,此之謂“殊途”。

下麵我們將通過詳盡的列舉,讓師生和修辭學愛好者結合自己的思考作出選擇,也可在前人或時賢的基礎上提出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