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超然之山(2 / 2)

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

何時買棹冒雪去,便到花前傾一杯。

宋梅亭含意雋永的楹聯:

幾度閱興亡,花開如舊;

三生證因果,子熟有時。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借花喻世,奉勸眾生,是一種含蓄的說法,而梅花強勁的生命力,卻更是曆史的孤傲見證,幾度風雨,花開如舊,閱盡人間滄桑。

吳昌碩的墓就在超山大明堂,立有一尊石雕像,墓碑為書畫家諸樂三手筆:

安吉吳昌碩先生之墓

吳昌碩是真愛梅,憤世嫉俗,自稱“苦鐵道人梅知己”。這位曾以書畫金石,更以崇高品格享譽海內外的曠代藝宗,如今神色莊重,麵容慈祥,凝重的目光看不夠的,還是這“冰肌鐵骨絕世姿”的超山梅林。

到超山,不能不看梅花,也不能隻看梅花。走上迤邐的山道,循石徑而上,是獨特的山間景致。超山石徑盤旋曲折,有十八彎,俗稱十八隻香蕉彎。修篁,鬆濤,淙淙涓流,一彎一景,賞心悅目。鬆風亭上可以感受鬆風細濤的絮語。疏影亭旁有洗心泉。“一勺清泉情見影,豈遜蓮花第一井。笑彼營營附熱人,到此汲茶心也冷。”塘棲詩人韓應潮的詩句是對洗心泉的一個絕妙的演繹。過了中聖殿,走上漸陡的山路,不久,虎岩就到了。史籍記載古時超山常有虎虎生氣。超峰到了。這是超山絕頂。山下萬株梅,山上一堆石,真的是“整襟試向天門拜,躡足驚投石壁懸”。

有人說,超山的絕妙之處,是山頂上許許多多的奇形怪狀的岩石。

虎岩,是突出在上聖殿口子上的一塊怪石,約丈餘,仿佛虎頭突出在山崖間,有躍然長嘯之勢。“虎岩”二字為錢塘寺僧吉勒所題。

天門石,是座巧奪天工的巨石縱橫交疊在一起的傑作,鬼斧神工的石門,內有一石室,可以乘涼避暑。過石門可直登超峰,故稱作超山天門。

《唐棲誌》載:“登其巔,諸山盡皆朝伏,昂然有超群崛起之勢,故以得名。其西最高者為天門,多奇峰。”

石婆峰,又稱望夫石。石婆峰在天門之外,高約十米,立於崖側,看去搖搖欲墜,其形似一老嫗,滿臉滄桑淒然而坐。傳說當年一美麗少婦登高遠眺盼夫歸,年複一年,轉眼已經千年,少婦也已風化為石了。

石筍峰,在石婆峰之側,高約十米,如一支被折斷的竹筍。傳說石筍仙子在與孽龍十兄弟爭鬥時,因寡不敵眾,搖身一變,化成了石筍,尖銳的石筍刺死其中九條孽龍,剩下一條逃入東海。但此時石筍仙子體力不支,筍尖在搏鬥中折斷,便永立於此了。

八仙石,在來仙亭下,此地奇石各異如翠屏,如春筍,如猛虎,如巨人。

盤陀石,在八仙石旁,形狀奇突。

也冷泉,在中聖殿外,石壁嵌空,崖際清泉一窪,不旱不涸。

垂雲閣,在中聖殿,即“法雨堂”。

海雲洞,即旱洞,在乾元觀右,洞徑平,深可數十丈,兩壁有摩崖。明代丁養浩遊海雲洞詩序:“超山之南有水旱兩洞,旱洞之底亦水也。相傳有黑龍居之,宋時載之祀典,從山麓甃路以登,上建觀音庵,石壁鐫“海雲洞”三字,正書,長尺許,乃郡守三衢趙清獻所作。

臥龍淵,即水洞,與旱洞東西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