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孩子更喜歡遨遊在戲耍的世界裏(3)(1 / 2)

看完派克的故事,我們的父母們可能會不理解?孩子花那麼多的時間在玩上,他的媽媽怎麼也不教育他呢?這樣下去,很有可能毀掉孩子的前程!媽媽竟然會鼓勵他在複雜的地形上練習滑板,難道不怕他因此而受傷嗎?還有孩子怎麼能老打遊戲呢?爸爸不但不阻止他,還和他一起玩,真是不可理喻啊!

是啊,在美國,有很多家庭都不會對孩子玩什麼進行嚴格的限製。他們會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玩的東西。一般情況下,隻要不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父母很少幹涉孩子玩什麼。孩子玩容易受傷的遊戲時,他們會告訴孩子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此外,家長允許孩子玩的時間也很長。此外,父母還會鼓勵孩子去玩。那美國的父母為什麼會這麼支持孩子玩呢?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他們認為:

1.孩子可以在玩中學到東西

很多美國父母認為“玩”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教育。不同的“玩”能夠讓孩子學到不同的東西。例如,滑板、騎單車等遊戲可以鍛煉孩子的膽量,增強他們的信心;有的遊戲比如電腦遊戲,有助於豐富孩子的想象力等。他們認為應該讓孩子在玩中鍛煉自己,如果對孩子保護過度,可能會使孩子形成膽怯的性格。他們覺得鼓勵孩子冒險或是讓孩子參加有挑戰性的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孩子的膽怯心理,使他們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

有很多美國孩子都喜歡玩滑板、騎單車。他們不但會玩,而且玩的花樣也特別多。很多孩子騎著單車或是踩著滑板,在地形複雜的地方做各種各樣的動作,他們可以盡情地跳啊、蹦啊,甚至還可以滑翔、旋轉等。有些動作看起來非常危險,如有的孩子會從高高的坡上飛速直下,又快又猛,危險係數特別高,可是那些孩子卻玩得津津有味。走在美國的街上、居民區,甚至是樓梯上,都經常可以看到踩著滑板的孩子。有的孩子喜歡在家玩電腦遊戲,父母對此也不會對孩子進行嗬斥,有時候還會和孩子一起玩,並跟他們一起探討玩遊戲的一些感想。

2.玩可以讓孩子過得更開心

很多美國家庭都不會限製孩子玩的時間。據調查,孩子每天可以玩四個小時以下的家庭占的比例是最小的,不少家庭允許孩子玩的時間在五六個小時之間。甚至有的家庭不對孩子玩的時間做任何限製。

除了不限製孩子玩的時間以外,很多家長也不會給孩子布置額外的家庭作業。每天上學之前,父母都會跟孩子道別,但是他們不是在囑咐孩子好好學習、認真聽課等,而是告訴孩子要玩得高興。“Havefun”是美國家長對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當孩子回到家後,家長經常問的也是:“今天在學校過得開心嗎?”

3.玩可以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

很多美國家長都會鼓勵自己的孩子玩。他們認為玩也是有目的的。例如,旅遊和團體活動會鍛煉孩子的交往能力,並增加孩子的見識,同時玩也能夠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因此,他們都會鼓勵自己的孩子參加夏令營,或者是社區小朋友的小型聚會。孩子過生日的時候,他們也會讓孩子邀請自己的朋友來家裏一起慶祝等。

由此可見;在美國人的觀念中,玩是孩子的權利,是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主的事。他們不僅允許孩子玩,鼓勵孩子玩,甚至陪孩子玩,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玩中成長。

讓孩子放開了去玩

現代絕大多數的家長都知道玩耍對孩子的益智作用,並且也很為孩子的玩耍投資,但是父母在鼓勵孩子玩耍時也常常犯一些錯誤。

金星媽媽在逛商場時,看到了一款玩具——智能機器人,帶遙控的。它既能唱歌又能跳舞,還會從嘴裏發射彈球,服務員向金星媽媽演示了這個玩具的玩法,媽媽覺得很好玩,猜想2歲的金星一定喜歡,雖然價格不菲,但是好還是買了下來。

金星看到媽媽買回的機器人果然很高興,他搶過機器人,當起了手槍。可媽媽一手奪過來。“這是個機器人,不是手槍,看媽媽教你玩!”媽媽向金星演示起來。機器人的演技讓金星很興奮,他撲閃著好奇的大眼睛,一會兒看看媽媽手中的遙控器,一會兒看看挪動著步子的機器人。他幾次都想衝過去把機器人拿起來,都被媽媽擋住了。“別動,看著玩!”當機器人噴射彈球時,趁媽媽不注意,金星硬是撲過去把機器人抱起來,他用力掰著機器人的腦袋,想要看看裏麵有什麼奧秘,為什麼從他嘴裏會噴出彈球。媽媽著急去搶:“還一邊教訓著說,看著得了,拆它幹什麼!”金星哇地大哭起來,媽媽隻好妥協:“好,好,給你玩。”她把遙控器放到金星手裏,教他如何操作,誰知,金星對此並不感興趣,他執意要去拿那個機器人,媽媽生怕他弄壞了,隻好哄騙他玩別的,然後偷偷把玩具藏起來。結果,這個玩具倒是完好無損,但卻成了一種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