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行故意發表一些外行的甚至錯誤的看法,以此引起對方的反駁,從而達到交流目的。可以說,這是一種用之即效、百發百中的交際策略。
做過記者的人都知道,要對某人進行采訪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讓采訪對象說出你想得到的信息,甚至如何讓采訪對象開口說話。同樣,我們在和人交往時也會有同感,當我們和人交流溝通時,最難的是如何讓對方和你開口交流。
也許你會說這還不簡單,找點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兩個人的交流不就有話可談了嗎?然而要知道人際關係並不僅僅是談話那麼簡單,有目的的交流才是人和人交往的真正目的所在。如果單純涉及興趣交談,或許有利於促進雙方的感情,但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卻不能達到。那麼當我們想要和對方溝通,又想要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信息時,我們該如何做呢?
保爾·裏奇是《芝加哥日報》的著名記者,有一次,他奉命去采訪當時的美國總統胡佛。當時,保爾·裏奇和胡佛在行進中的總統專列上。然而采訪進行得並不順利,保爾·裏奇發現,無論他主動談論胡佛感興趣的話題也好,還是很嚴肅地進行采訪也罷,胡佛根本不對他表現出任何興趣。麵對保爾·裏奇的采訪,胡佛根本“無動於衷”,他是不打算開口了。
這讓保爾·裏奇很是難過,眼看著這次大好的機會就這麼錯失了,心裏很是不甘。苦惱的他將頭轉向窗外,突然發現火車正行經內華達州,窗外的農民、工人正在用鋤頭、鏟子勞動。突然,保爾·裏奇腦子裏靈光閃現。於是他頓了頓,說:“上帝,沒想到內華達州還在用鋤頭和鏟子人工墾殖!”
聽完保爾·裏奇的話,胡佛看了他一眼,說:“近代以來,那些舊式的、毫無目的的開墾早就被先進的機械方法取代了。”之後,胡佛幾乎一路上都在和保爾·裏奇進行關於農墾、石油、航空、郵遞等各個方麵的交流。就這樣,保爾·裏奇用一個故意曲解的錯誤展開了自己之前費盡心機也展開不了的談話。事情能夠出現轉機,在於保爾·裏奇運用到了一個采訪學中經常用到的心理策略:對內行故意發表一些外行的甚至錯誤的看法,以此引起被采訪人反駁的興趣,從而達到交流目的。換句話說就是曲解對方所精通的事情,誘導他人說話。並且這種策略也是最容易達到目的。采訪中如此,在與人交往、建立人際關係時也同樣可以如此。
人都有表現欲,尤其是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當一個人不願談話時,就請談起他擅長的領域。如果你在他麵前故意曲解他所精通的事情,表現出你的外行,就能刺激他的表現欲,從而誘導他展開話題。
故意曲解對方精通的事情,給對方一個糾錯的機會,既能很好把握對方的興趣所在,將話題引導到對方感興趣的地方,也能顯示自己的謙卑,暗示對方的博學。這就好像給了一個極其渴望跳舞卻沒有舞台的演員一個舞台,而你就是觀眾。這麼做,能讓對方自尊心得到最大的滿足。
當人們麵對自己精通的事情被錯誤地曲解時,會產生一種糾錯的衝動。這是人的一種強烈的自然心理。而如果這時我們表現出虛心好學的樣子,對方就會表現得好為人師,即使你打破砂鍋問到底,對方也會欣然作答。這樣,雙方的交流就能很自然地進行了。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你也遇到一個不善言談,甚至不願意和你言談的人,不妨學習一下保爾·裏奇的做法,試著曲解一下對方所精通的事情,給他一個展示專長的機會,並對他的專長表示敬意,那麼相信每個人都會很樂意展示自己優秀的一麵。這豈不是誘導他人說話,展開交流,從而得到自己需求信息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