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洪信說我堂堂太尉、欽差大臣,區區龍虎山,有我不能進的地方嗎?快打開,是閻羅地府我洪老爺也要闖一闖。
牛鼻子小道顫抖著雙手,打開了鎮魔殿那扇古老的門。
殿中央的石碑寫得很清楚,遇洪而開,洪信,千年等一回,等你來。
臭道士們說下麵是妖魔鬼怪,誰知道下麵又會不會是稀世奇珍,金銀財寶呢?
洪信說小的們給我挖,發財的機會就在眼前。
石板撬開,一道黑氣從地底衝來,天摧地塌,日月無光。
一個時代的命運被改變了。
很多年後,施耐庵在《水滸》的第一回裏這樣記載——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
時間是嘉佑三年。
1
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是北宋帝國一百六十七年曆史中最為平淡的一年。
無重大宮廷變故,無重大戰爭,當然也沒有施先生在《水滸》中提及的重大天災。
如果將時間提前一年,帝國到有幾件值得擺道的事,一是整個帝國最有爭議的焦點人物——狄青在嘉佑二年逝世,北宋帝國的文人們終於鬆了一口氣,免不了放鞭炮攜酒狎妓以示慶祝,因為以後北宋帝國的曆史舞台上,武人拜相這樣讓文人們尷尬和不安的局麵將不會再出現;二是在嘉佑二年最吸引國人眼球的帝國“政治選秀”節目——科舉中,來自四川賽區的蘇氏兄弟雙雙殺入決賽(進士),大蘇更是在會試中拿下第二名——這還是主考官歐陽修同誌臭美的判斷錯誤,以為大蘇千古難尋的完美答卷定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蘇冠曾戴為避嫌將大蘇從第一換成了第二,蘇帥哥本應該是NO1.但無論如何,嘉佑二年蘇氏兄弟的橫空出世讓北宋文壇又多了一個閃亮的名詞——“三蘇”;當然,那位讓歐陽修犯了錯的南豐先生曾鞏也非等閑之輩,最後我們知道他躍身唐宋八大家之一,而那一年,南豐曾氏(該家族堪稱北宋帝國第一進士生產戶——曾氏七十餘年間三代人共“生產”了十九位進士)也是大豐收,曾氏四兄弟(曾鞏、曾牟、曾布、曾阜)同時進士,其風采不遜蘇氏兄弟。
唐宋八大家,嘉佑二年科舉選秀選出了三個,堪稱中國科舉史上最有含金量的一屆。
而嘉佑三年占據時事要聞的,隻是幾則花邊新聞。比如友邦遼國皇帝去年死了祖母,作為禮節趙楨停止辦公七天並在內東門降半旗致哀;再比如江夏的一位民妻張氏,貌美(那是一定的),當地一惡少謝某某趁其老公外出,手持匕首闖入其家,欲逼迫張氏發生性關係,張美女誓死不從,謝惡少後來割斷了張美女的喉嚨,也沒能脫下伊的褲子,女人的事跡後來在整個帝國廣為流傳,成為感動嘉佑三年年度人物。
當然最具娛樂性的新聞,則是交趾方麵給北宋皇帝送來了二頭國寶級動物,鳥嘴熊脖牛身,力大卻性溫,身被肉甲,食各種果瓜,敬食不吃吃罰食——喂養前得先用大棍揍一頓丫才大開尊口狼吞虎咽,交趾人稱是隻有在中原上古時期才有的神獸——麒麟。
這可讓趙楨臉上有些掛不做。宋仁宗趙楨同誌當了三十五年皇帝,文治武功,創造了大宋的繁華盛世,盛世出祥瑞,這是必須的,可出也不能在鳥不生蛋地不長草的夷蠻之地交趾出。堂堂大宋,地大物博,結果讓小弟出了個千古神獸。交趾人那裏是來獻寶,分明是來掃北宋人麵子的。
這二頭畜生肯定不能是麒麟,從送進大宋王朝境內第一天起,這就是注定了的命運。
可不是麒麟,那該是什麼玩意,這得給交趾人一個交代。
辯認交趾怪獸成了嘉佑三年北宋帝國最重要的外交工作,北宋帝國出動了所有精英,也沒能給二頭畜生準確定位,樞密使田況戴著老花眼鏡翻盡了圖書館所有圖書,也隻能得出此物非麒麟的政治性結論。
民眾的目光放在了大才子司馬光的身上,希望他能像少年時砸缸一樣,一石頭搞定這二頭家夥。
司馬光帶著放大鏡來到崇政殿,奉旨辨獸,雖沒有當初李太白讓力士脫靴貴妃磨墨的輕狂和瀟灑,但在崇政殿上無數盯著他的眼睛,都充滿了希望。
司馬先生圍著交趾畜生轉了幾圈,回家三天後交了一份鑒定報告,名為《交趾獻奇獸賦》
趙楨一看司馬光的報告,鼻子差點被氣歪,司馬光先生洋洋灑灑一大篇,文筆犀利,卻最終也沒出說交趾畜生是啥東西。
認不出來就罷,司馬光還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在報告裏說這兩頭玩意兒反正不是仁獸麒麟,多它兩頭不多,少它二隻不少,幫你幹活的是你手下這幫兄弟,養獸不如養人,敬獸不如敬人,如今物價飛漲,特別是京城的房價那更是漲得離譜,你看得給手下兄弟加點薪水了吧。
趙楨想罵娘,還要加工資!不看看國庫裏還有多少銀子,你們的工資還嫌少!嘉佑三年,趙氏帝國有限公司約有六千三百萬到六千八百萬緡錢的年收入,而支付一百四十餘萬老打不贏仗的兵哥哥們得花費四千八百萬緡,占總收入的六分之五,而養手下二十餘萬文臣吏員,又得花去一千二百餘萬緡,占總收入六分之一。老趙自家的吃喝拉撒(還有給友邦遼帝國西夏小李子家的紅包)都得寅吃卯糧或拆東牆補西牆了,趙楨吃光用光身體健康,沒半點閑錢閑米,司馬光你是銀子我都把你給用了。
後來還是虔州(治今江西省贛州市)知州杜植替趙楨解決了這個難題,說不如就和稀泥統稱為異獸。
趙楨接受了杜植的建議,二頭交趾畜生來中原一趟,最終沒有混上麒麟的名頭,臨了以異獸落名。
堂堂北宋帝國,竟然辯識不出兩頭畜生,雖然暫時把文化水平不高的交趾人糊弄過去了,但仍然有一位有識之士引以為恥,並繼續進行著科學嚴謹的考證工作,好幾年後,那位仁兄終於考證出這玩意兒叫天祿,俺們中原漢朝時就有這玩意兒,不以為珍,不足為奇。
那人叫沈括,他把這件事記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裏。
2
事過千年,司馬光的《交趾獻奇獸賦》早已被沉封在曆史的黑暗角落,在嘉佑三年能吸引宋仁宗趙楨和後世史學家眼球的,是另一份同樣呈在趙楨案頭長達萬言的學術報告。
王安石的萬言書,人們後來稱為《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王介甫文筆一流,洋洋洋灑灑揭露了當下的時弊和解決社會矛盾的種種良策,讓趙楨眼前一亮,特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這樣的詞彙,更是敲動了趙楨的心門。
趙楨甚至有一些感動,至少在嘉佑三年,還有員工來關心他這個老板空癟的錢包。
吸引眼球歸吸引眼球,感動歸感動,嘉佑三年的趙楨,早已經過了做夢的年齡,十五年前範仲淹(題外話是《水滸》開篇中的嘉佑三年範仲淹還能給仁宗皇帝上奏折,曆史上的老範在六年前就撒手歸西,施大爺讓老範多活了幾年)、富弼、韓琦這些“君子”們所做不到的事,他不相信一個長期遠在朝堂之外的小小地方官員就能做到。
最終這份報告被鎖進了文件櫃,沒有在嘉佑三年引起任何風吹草動,但或許因為趙楨的那些許感動,嘉佑三年,本已於三月份剛剛從常州市市長(常州知州)調任江東省檢察院檢察長(江東提刑)的王安石,在江東提刑的位置上屁股還沒坐熱,又於當年十月接到了另一紙調令——調任帝國財政部部長助理(三司度支判官)。
王安石終於進京了,準確的說這次王安石終於肯進京了。
年青時代的王安石一直在繁華的東京找不到歸宿感。
作為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科舉選秀中的“傳臚”(二甲第一,即整個大賽第四名)——當然,王安石的第四名的背後也是有故事滴,最初大賽的評委給小王準備戴的也是狀元郎的帽子,但大賽主席趙楨看了小王的試卷後,覺得小王雖然是帝國難得一覓的人才,但文如其人,從文章裏看得出年輕人火氣重、傲骨自負,特別文章裏那句“孺子其朋”比較剌眼,趙主席決定這樣的年輕人要用,但要壓著用,於是王介甫的名次從第一變成了第四,沒能進入最後的總決賽。
不過王介甫到完全不必為失去狀元郎桂冠而遺憾,慶曆二年的選秀也有很含金量,前四名中的榜眼探花傳臚王珪韓絳王安石後來都拜相入閣,成為帝國的風雲人物,並且三個人均得以高壽善終,三個人加起來活了二百零六歲(王安石六十四、王珪六十六、韓絳七十六),而從第四名變成NO1的楊寘,趙主席的意外青睞雖然讓他成為了狀元郎,並且是連中三元——即在科舉選秀初賽、複賽、決賽(鄉試、會試、殿試)中均拿下第一(解元、會元、狀元),在中國漫長的科舉史上隻有十八位科舉選秀達人完成了這樣的壯舉。
但連中三元的楊狀元卻命運多舛,考完試後楊狀元家中老母就死了,沒來得及做官就回家守孝,三年守孝時間沒滿自己也因病撒手西歸,慶曆二年的狀元桂冠沒給楊同學帶來什麼好運。
沒闖進年度三強總決賽的王介甫很快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按朝廷慣例外放到地方掛職,到揚州任揚州市政府秘書長(揚州簽判)。
王安石離開了東京,沒帶走一片雲彩,更沒有一絲留戀。
揚州簽判的任期滿後,按中央文件精神,王秘書有機會從地市級秘書長成為中南海高級秘書,具備了館職考試的資格。館職當然不是當去東京國家圖書館管理員,當時在北宋帝國的三館——史館、昭文館、集賢館。是彙集天下文人精英之地,入館意味著進入皇帝的視野,成為皇帝的智囊之一,是步入帝國高層最重要的一塊跳板,三館曆來被視為北宋文人眼中的聖殿。
但小王放棄了入館考試的機會,他打的報告是繼續紮根基層,去做一名縣長。
王安石的選擇讓整個帝國高層都微吃了一驚,趙楨還是滿足了他的願望,讓他去鄞縣當縣長。
小王在鄞縣當了三年縣長,任期滿後依然沒正眼瞧北宋帝國的三館,自我滿足的繼續做他的地方官,這次他調任舒州任副市長兼紀委書記(舒州通判)。
王介甫的高傲與他的才氣慢慢傳到了東京,讓雲集在東京的北宋頂級文人們對王介甫同學有了一種神秘的好感,歐陽修、文彥博、陳襄一幹人天天在趙楨麵前重複的推薦著王介甫。皇帝在王同學任舒州市副市長期間先後兩次發話了,入館申請書你也不用寫了,直接來京考試(成績當然也更不重要了)。
麵對趙楨拋來的媚眼王安石不解風情,正式的表示了拒絕,理由相當可口可樂,說首都的物價太高,房價更是貴得離譜,自己“家貧人眾”到了京城會揭不開鍋,請皇帝允許他在舒州幹完副市長的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