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離開,張覺膽子就大了起來,他殺了前來接收平州的遼國宰相左企弓等人,公開反金。

但平州地小,張覺知道靠自己這點人馬,他日金國大軍殺到時自己肯定挺不住。於是他想到求援於宋朝,並向宋人放風,自己可能隨時連平州帶五萬大軍投奔宋人。

收複燕京後,帝國的政治舞台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動。

童貫雖然因複幽雲之功而封王,但事實上趙佶對西北王和他的軍隊在北事上的表現極為不滿,回京後,另一個宦官譚稹替代了他成為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而蔡攸則取代了他樞密使的位置(對副使小蔡也是一種貶職)。

童貫自知失勢,幾次主動向老板提出退休申請。

收回來的幽雲幾州,趙佶為其改了新名字,稱為燕山府,最初王黼推薦死敵蔡攸任燕山府路安撫使,小蔡知道這是個爛攤子,死活不去,並推薦了王安中任燕山路安撫使。趙佶同意了蔡攸的薦舉,同時任命詹度為宣撫使,郭藥師為常勝軍節度使。三人構成了燕山府路的主要領導班子,但事實上郭藥師掌握了幾萬常勝軍,燕山路府的軍政大權都在他的掌握中。

張覺向北宋拋來的媚眼,接不接招,又成了趙佶的煩惱。

多次出使金國對金國軍事實力有所了解的趙良嗣是最堅決的反對者,趙良嗣說平州本來就未在宋金協議規劃的範圍,如今北宋如果冒然接受張覺的受降,金國可能會為此而撕約與宋人開戰。

從宣撫使譚稹到燕山路的兩位地方官王安中和詹度都讚成接受平州,他們認為如不接受平州,張覺的勢力和原遼蕭幹部及西麵的天祚帝聯合起來,會對燕山府造成極大的威脅,反之,能得平州,即使金人大兵壓境,燕山府路的常勝軍和張覺的平州十萬大軍(虛報)也能抵擋得做女真人的進攻。

趙佶有些心動,但還是拿不準,於是他派童貫再度到燕山路進行考察,看看現在燕山郭藥師的軍事實力。

童貫考察回來的報告說郭藥師的常勝軍很有戰鬥力,保衛燕山府沒有問題。

而此時原遼降臣康延殿學士太一宮趙敏修給趙佶上奏折,說他在平州呆過很久,此處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要保燕山,必得平州。

趙敏修原名李處能,其父是遼國宰相李儼,投靠北宋後,很受趙佶欣賞,賜姓趙,趙敏修與王黼和蔡攸關係都很好,王蔡二人都支持他接受平州的言論。

趙佶腦袋一熱,忘了宋軍剛在軍事上的慘敗,決定接受張覺的投降。詔建平州為泰寧軍,以張覺為節度使,世襲平州。

宋人在燕山府路搞小動作的時候,金國人那邊也發生了大事,女真人的領袖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病重不治死於軍中,女真人推舉他的親弟弟完顏吳乞賣繼位,是為金太宗。

對於更年輕更有激情的完顏吳乞買來說,遼國的殘餘天祚帝已經滿足不了他的胃口,南邊富有而戰鬥力低下的南人,才是新皇帝的下一個獵物。

他們隻需要一個借口這個借口就是平州張覺。

宣和六年四月的時候,金軍大將閤母率軍兩千路過平州,聽說張覺這小子要反,於是屯兵營州準備對張覺興師問罪。張覺主動率兵出擊,閤母不敵張覺,率部撤退營州,拋下一句狠話說現在天熱,秋後再找你小子算帳。

剩下的小半年,北宋君臣們在反複考慮要不要接受平州張覺,等他們下定決心時,閤母所說的秋天來了。

宣和六年十一月,新皇帝吳乞買派完顏宗望(韓離不)派兵討伐平州,大軍臨近平州,完顏宗望接探子報說張覺率平州官員出城在郊外迎接北宋的使臣,正式歸降宋人。

這樣好的戰機,完顏宗望(韓離不)不會錯過,他派一千兵襲殺在郊外的張覺,張覺被殺了個措手不及,並被金軍斷了回平州的路,隻得狼狽的奔向燕山府投靠郭藥師。

金軍很快占據了營州,圍困平州,平州城的幾萬兵雖然沒有了主將,但還有一定戰鬥力,在將領張醇固的率領抵抗了半年。

襲擊張覺這一仗完顏宗望打得相當漂亮,更重要的是他從張覺之弟張齊身上得到了趙佶親筆寫下的招降張覺的手詔。

女真人向宋人問罪,說你們啥意思,我們家老皇帝前腳剛走,你們就背著剛登基的新皇帝搞小動作。

北宋人羊肉沒吃成,反到惹一身騷,又沒了同女真人翻臉的決定,隻能低下姿態賠小心。

此時的女真人還不想完全和宋人翻臉,一來平州未攻克,二來西邊的天祚帝還在,女真人說要我等不追究張覺事件也行,二個條件,一是把張覺的人頭送來,二是你們宋人害我們勞師費力攻打原本屬於我們的地盤,這次軍事行動費用你們得出,大軍的糧草你們得供。

趙佶答應了女真人的第二個要求,給女真人送去了糧食,有宋人錢糧供著,打平州一向勇猛的女真人開始消極怠工,打了半年才打下來。賺了北宋人不少錢糧。

但張覺的人,趙佶一開始還是不想給的。命王安中不交人。

女真人催得急,上頭又不讓給,王安中耍了個小聰明,找一了個長得酷似張覺的人砍了頭給女真人送去。

可惜女真人沒這麼容易糊弄,很快將人頭送回來說這是假的,真張覺藏在王宣撫您的甲仗庫內。你們交上張覺的人頭,我們自己帶兵來取了。

王安中認為到了這個地步,隻有犧牲張覺,他密函趙佶請求皇帝答應女真人的請求。

趙佶隻得再一次犧牲降宋的遼臣。

接到聖旨後,王安中把張覺抓了起來,宣讀了張覺的“罪狀”,張覺破口大罵,說我的罪過就是相信了你們這幫鼠輩。

王安中命人勒死張覺,砍下頭送到了圍困平州的金兵那裏,金人把張覺的頭懸掛在營前掛了很久。

張覺的死,徹底傷了一個人的心。

郭藥師。

3

郭藥師崛起於亂世,他手下的怨軍(常勝軍)都是妻離死散家破人亡的遼東饑民,這支部隊和極強的戰鬥力,但也有極強的破壞性,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

最初選擇降宋,郭藥師一是出於本能的民族認同感(郭自稱為漢人),二是自己的部隊對女真人的仇恨情緒,三則對富庶又冒似強大的北宋帝國報有極大的信心。

投靠宋人後,郭藥師證明自己不是吃幹飯的,打戰真是一把好手,敢於拚命,和楊可世率七千人偷襲幽州,和耶律大石蕭幹大戰三天三夜,殺得自己都差點喪命;若不是宋軍草包主帥劉延慶不給力的表演,郭藥師差點就拿下了幽州城。

之後郭藥師的表現依然出彩,劉延慶大敗潰逃遼軍全麵追擊時,郭藥師又率常勝軍在永清縣大敗遼軍,打了一個漂亮的阻擊戰,遏製了遼軍的勢頭,後來燕山府建立,郭又率兵數次擊敗遼國殘餘的蕭幹部。

即便郭藥師表現出彩,但在收複燕山府後,帝國竟然將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的軍事指揮權交給了一位才投降過來的將領,顯得無奈而冒失。西北軍的慘敗讓童貫及其嫡係將領導沒有了話語權。而帝國實在是找不到其它有經驗資曆的武將,此時的郭藥師比較起同時代的將領大有鶴立雞群之感,最終帝國的高層作出了這樣一個致命的任命。

郭藥師軍隊的戰鬥力是始終如一的強,趙佶在郭藥師任常勝軍節度使後不久,派童貫到燕山府考察郭部的戰鬥力,郭藥師請童太師隨行,到了一片郊外四下無人,郭藥師跳下馬來令旗一招,頃刻之間,四山之間鐵騎嘶鳴,甲光向日,舉目一望,黑雲壓成一般,兵士不知其數。常勝軍隊伍的行動力之迅速,令見多識廣的童大帥也為之一驚。回去後童大帥的報告上沒少誇郭藥師的這支虎狼部隊。

這件事後來也成為了童貫罪狀,其實童公公算是實事求是說真話,皇帝讓他考察的是郭部的戰鬥力,至於郭藥師當日是否有反叛朝廷的動向,當日童公公又豈能看出來。

盡管先降宋再降金,但郭藥師絕非沒有原則的小人,起兵降宋獻涿州時,他的頂頭上司蕭幹就在郭藥師的帳營,郭藥師勸蕭幹一起歸宋,蕭幹不從,屬下勸他殺了蕭幹,以免消息外漏,郭藥師自己也權衡了半天,最終還是放了蕭幹,理由是蕭幹曾經是他的上司,而且救過他性命。

收複燕山府後郭藥師到了東京接受趙佶的召見,趙佶加官封爵賞錢一樣不少,隻是附帶提了個要求,說天祚帝還西麵,是宋軍的最大威脅,讓郭藥師帶兵去砍下天祚帝的腦袋下來給新東家獻禮。

郭藥師立即表示拒絕,說弑舊主這種缺德事俺不幹。

幾乎所有了史料都記載說郭藥師投奔宋廷後隨時準備反水,當第二個安祿山,但除了他手下的士兵不肯改漢裝,保持著契丹的舊習慣外,也沒見其有多大的動作,但投奔宋廷後,他漸漸看清了帝國的整個政治環境——君不可信、臣不可靠、將不可戰,像自己這樣賣傻力的武將也沒有幾個。

張覺被趙佶君臣砍下腦袋後,郭藥師心寒了,對手下說哪天如果女真人要他的腦袋,不知道趙佶給不給?

畢竟他還屬於金國人所說的幽雲地區的“逃犯”,上了金國人的黑名單。

讓常勝軍駐守燕山府也是不得已之舉,帝國對武將本來就不信任,何況是一個降將,譚稹上任後,就積極策劃建立另一支義勝軍,想取常勝軍而代之,義勝軍的工資待遇是常勝軍的二倍,很快就有很多常勝軍的士兵跳槽去義勝軍,郭藥師為了防止常勝軍士兵跳槽,不得不在軍士的臉上剌字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