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德國88毫米FLAK高炮(2 / 3)

Flak36/37型88毫米高射炮

88毫米的Flak36型炮於1936年開始服役,它與Flak18型最大的不同在於炮管結構及使用的特種拖車。Flak36型的炮管為三段式可拆換設計,可依炮管磨損部位分別更換,省去以往必須將整個炮管更換的作法,不但節省資源且更方便更換,必要時可在戰地即使更換。

這種新炮管由萊茵金屬公司設計,被稱為9型炮管。最初的Flak36型使用新的201型特種拖車,火炮下架和進入炮位的操作較簡便,後期換裝的新炮車為202型特種拖車,具有新的並列雙輪結構,越野性能較好,牽引時炮口朝向後方,裝有輪胎刹車及輪檔固定裝置,使用Flak36型在炮車上便可用低角度射擊,應急反坦克能力大為增強,此外Flak36型的炮架也略作修改,上下炮車的作業更為便捷,進入及撤出陣地較快速,火炮生存率大為提高。

除了上述改進及細部修改外,Flak36和Flak18相同。Flak37型則是1939年服役的進一步改進型,它裝有最新型的37數據傳送裝置,由於僅適於高仰角射擊,使它成為單純的防空火炮,不擔任反坦克任務。

Flak18和Flak36型除了原來的防空任務外,還經常擔任反坦克炮、遠程炮戰火炮甚至岸防炮等職能。Flak36在北非托布魯克的“戰斧作戰”中一戰成名,當時英軍坦克部隊在哈勒法亞隘口中誤入德軍88炮陷阱,參戰的238輛英軍坦克中被擊毀123輛。

Flak18、Flak36的產量是所有88毫米炮中產量最高的,且Flak18與Flak36/37三種火炮的多數部件可互換使用,故在戰場上經常可看到各種應急的“混血”火炮,例如Flak18的炮管裝在Flak37的炮架上,Flak36使用Flak18的炮車等混亂情形。

大戰中期以後盟軍對德國本土的空襲日益猛烈,防空炮的生產具有相當的優先權。到1944年8月時,共有10930門Flak18、36/37在服役,除了部署在本土的防空陣地外,也轉戰於其他各戰線。

Flak36/37曾交給意大利部隊使用,意軍稱之為88/56CA防空炮。據記載,部分Flak18也曾出口至中國。

盡管88毫米炮的前期型號Flak18、36/37取得極大成功。但由於戰爭對航空技術的刺激,高性能飛機不斷出現,這讓德軍兵器局感到早期的88炮已不足以應付新的威脅,故1939年與萊茵金屬公司簽定合約,研製發展高性能的新火炮,在1941年研製出稱為Flak41的新型88毫米高射炮。

從實戰經驗出發,Flak41炮在開始之初便充分考慮了反坦克的需要,設計成了一種多用途火炮。為了能發揮防空/反坦克炮的多用途性能,就必須改變早期88炮外形太高的缺點,因此炮架采用全新的設計。

主要措施是將舊火炮炮架上的直立組件都改為水平配置,將原來向上折收的支撐架改為水平收放,有效降低了火炮的高度尺寸,較低的外形使火炮在反坦克作戰時生存力更強,用新的回旋式炮座取代Flak18、36/37係列上老式的笨重底座,使火炮射擊更靈活,為了加強Flak41型88毫米炮的威力,以71倍徑炮管取代原有的56倍徑設計,炮管強度相應增加,超長的身管賦予炮彈更大的殺傷力。

新的Flak41的十字底座比Flak18、36/37係列寬,使用202型特種拖車牽引。在炮車上射擊時,炮架的左右支撐架可延伸至地麵上,使炮車成為一個穩固的發射平台。

大戰中後期,盟軍的空襲使德軍的高炮部隊負擔非常重,1940-1941年時,一門88毫米高射炮在一個晚上常有射擊200-300發炮彈的紀錄。

為應付這種情況,Flak41引入精密複雜的觀瞄及射控裝置來提高射擊精度,還安裝了半自動裝彈機構來提高射速,這也降低了裝填手的工作強度。

以上諸多改進使Flak41型88毫米高射炮比起它的前輩來有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就連陸軍元帥隆美爾參觀樣炮時都由衷地讚歎:“這真是第一流的高射炮!”

Flak4188毫米炮

Flak41於1943年開始服役,雖曾參加北非最後階段的戰鬥及東線作戰,但由於性能優異,因此大多數都部署在德國本土重點地區,擔負第三帝國的防空任務。

盡管Flak41各方麵都很出色,卻也存在缺陷,主要在於Flak41係統過於複雜,使得早期試生產炮常發生故障。

第一門量產型直到1943年才交付部隊服役,並立刻派至戰局吃緊的北非及蘇德前線作戰,但由於材料的短缺和部分製造上的問題,故障問題一直沒有獲得徹底解決。例如射擊後空彈殼的退排很不順利,故技術維護就變得很複雜。

1944年2月時,隻有279門Flak41在德國本土服役,數量與其他88炮相比顯得偏低,就是因為此炮複雜及成本較高造成的。雖然Flak41服役的數量很少,但卻是德國所有88毫米高射炮中性能最佳的。

Flak41有新型防盾,71倍徑炮身,全長6548毫米,全備重量11240千克,戰鬥重量7840千克。炮座的回旋較靈活,炮身最大仰角 90度、最大俯角-3度。炮口初速增至1000米/秒,最大射高15000米,最大射速20發/分,使用88毫米標準彈。

Flak41本來也交給克虜伯公司發展,稱為Flak42,但由於萊茵金屬公司的設計先行提出,並且克虜伯公司正全力發展反坦克炮及坦克炮,故Flak42一直被擱置到大戰結束。

Pak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

雖然德國88毫米高射炮具有極佳的反坦克能力,畢竟仍是一種防空炮,其外形仍然過高,而且周邊設備繁雜、操作人員多,作戰時常須預先布置陣地,這些都很大程度地限製了其野戰反坦克能力,使其戰鬥運用的彈性大受影響,所以開發以88毫米高炮為基礎的專用反坦克炮成為必然。1943年克虜伯公司推出了Pak43反坦克炮,並於該年年底迅速交付部隊使用。

標準Pak43采用一般88毫米炮的整體布局,但顯得較簡單輕便。其炮身和上架裝設在類似88毫米防空炮的十字形炮架上。

該炮具有可水平收折的十字梁型結構,機動時搭載於一套四輪式炮架上,作戰時作戰時折除牽引輪將火炮固定於地麵,十字梁型炮架外形低矮,並且可作全方位回旋攻擊任何方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