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在講台猝然倒下(3 / 3)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萬裏主持了華羅庚的骨灰安放儀式。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丕顯致悼詞。

悼詞是這樣敘述的:

華羅庚同誌是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委員和數理科學部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和中國民主同盟的卓越領導人,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華羅庚同誌的逝世,是我國學術界和全國人民的一個重大損失。全國人民為失去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萬分悲痛。

華羅庚同誌是我國現代史上傑出的數學家。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複變函數論等很多方麵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他的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同誌一生為我們留下了200多篇學術論文和專著,由於他在科學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先後被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法國南錫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他的名字已載入國際著名科學家的史冊。華羅庚同誌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華羅庚同誌也是我國最早把數學理論研究和生產實踐緊密結合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華羅庚同誌不僅是一位在困難條件下自學成才的傑出的科學家,而且是一位經曆新舊兩個不同時代,從愛國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戰士的我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

華羅庚同誌還是一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

華羅庚同誌盡一切可能扶持年輕一代成長。他十分注意發現優秀人才。他是新中國在中學生中開展數學競賽的創始人、組織者。他引導青少年從小熱愛科學,進入數學研究領域,扶持他們成為我國新一代的數學家。

華羅庚同誌頑強拚搏,為四化奮鬥到最後一息。今年6月3日,他帶領一批中年業務骨幹赴日本進行學術交流。在向日本數學界作學術報告的講壇上,當講完最後一句話時,心髒病突發,搶救無效。

我們敬愛的華羅庚同誌,為加強中日兩國人民和科技界人士的友好合作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實現了他“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壯麗誓言。

悼詞中對華羅庚一生功績的緬懷,更增添了人們對他,一個把畢生精力都獻給祖國科學事業的優秀知識分子的敬意。

肅立在華羅庚遺像和骨灰盒前的習仲勳、王震、方毅、楊尚昆、宋任窮、胡喬木、鄧力群、喬石、劉瀾濤、段君毅、程子華、彭衝、朱學範、阿沛阿旺晉美、嚴濟慈、胡愈之、榮毅仁、張勁夫、鄭天翔、楊靜仁、康克清、胡子昂、錢昌照、楊成武、陳再道、呂正操、包爾漢、繆雲台、費孝通、趙樸初、屈武、馬文瑞、茅以升、錢學森、錢三強、貝時璋、黃家駟等中央及各有關部門的領導同誌和華羅庚的一些生前好友,以極其沉痛的心情,向他的遺像和骨灰盒深深地三鞠躬,並走到守護在靈前的夫人和子女、親屬們的麵前,握手表示深切的慰問。

華羅庚的學生陳景潤和王元也來了。他們的話,表達了大家共同的心聲。

“太難過了,太難過了,我的老師華羅庚教授去世,對我是個沉重的打擊。”陳景潤抱病坐在輪椅上含著眼淚說。

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王元表示:一定要學習華羅庚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思想品德,完成他老人家未竟的事業,沿著他老人家沒有走完的道路繼續走下去。

聽說今天要為華羅庚舉行骨灰安放儀式,一些省委、省政府和省科委,一些工廠、農村、部隊和個人,把送來的挽幛、挽聯掛放在公墓禮堂外的樹叢上。

有首挽詩寫道:

將軍死在戰場,學者死在書房,可敬的您耗盡一腔心血,光榮地死在科學講壇的崗位上……

人們所以有這種心情,不僅由於他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數理科學部委員、中國科協副主席,也是由於他甘做“人民數學家”的可貴精神,是他“祖國中興宏偉,死生甘願同依”的無私奉獻精神。

正如有的唁電中所說: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人,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