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那些文藝咖啡館裏的小情懷(3)(1 / 3)

但發現一個問題,沒有活動的時候就沒什麼人來。因為將活動去掉,獨立成為一家供人聊天休閑的咖啡館時就失去了吸引力,不論是咖啡的口感、場所氛圍還是服務等方麵都要欠缺很多。然而活動不可能天天辦,愛看這種電影的文藝青年也畢竟隻是一部分,比較小眾,就算每天都有活動也不能保證每人都天天來。後來附近又開了兩家大型的咖啡館,這家店隻好轉讓了。不過,再後來這位朋友在一家影院附近又開了一家新店,人流量好,配合電影的主題,提升了飲品的品質,比之前的店要好很多,這也許就是沉醉自我世界和滿足大眾需求之間的博弈吧。

試想,莊崧冽如果一心隻是開一個工作室,而沒有把重心放在咖啡館的打理上,相信“雕刻時光”也許會有另外的命運,也許會多一個“莊導”吧。

那時,店裏還有一台21英寸的電視機,常常會放一些法國、日本和中國台灣的電影。畢竟是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莊仔也一直都有解不開的電影情結。“電影是一種綜合的元素,會帶給人思考與感動。”而這一無心插柳之舉後來成了雕刻時光創立之初的一大特色。

溫柔的男老板

雕刻時光的另一特色應當說是那成排的書架上堆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書籍:電影的、哲學的、文學的、廣告的,等等,特別是電影類的圖書更是多得讓人驚喜。你可以像在圖書館裏那樣坐一整天而不會有人來打攪你,喝著咖啡,在安靜的環境裏,自由自在地看書,聆聽美妙的爵士樂和輕柔的鋼琴曲。而書牆這一創意,卻也是當年一開始打算開書屋,由於營業執照比較難辦於是轉開咖啡館的延續。

和莊崧冽交流,他語氣十分謙和,甚至用“溫柔”這個詞來形容這位“時光男人”也不為過。我開玩笑問他,老板不是都應該狠一點嗎?這麼溫柔能管住員工嗎?而且,這樣的個性是如何麵對商業的管理運營和競爭的呢?莊崧冽的答案是,“溫柔”和“狠”是他的兩麵,並不矛盾。如果團隊中有人態度不端正,不思進取比較消極,他就會很厲害地指出。但在自己生活上就會非常隨性,用他的話形容:“我生活中還蠻懶的。”

如今,在很多人眼裏,莊崧冽是成功人士,是別人心目中的“咖啡前輩”。但莊崧冽從來不這麼自居,因為他懂得事業成功的不易。和很多咖啡店主一樣,初創時並非那麼順利。一開始就像是在玩兒,沒考慮那麼多,但開業一年半後一直在虧損,來的人很少,壓力襲來。開到三四個月的時候,本錢已經花完了。莊崧冽隻好到電視台做節目編導,靠打工來貼補虧損。慢慢撐到兩年以後才逐步收回了成本。小的挫折也是接連不斷的,剛開店時圖便宜買的咖啡壺和空調沒多久就壞了,裝修店麵時還要操心消防、衛生等好多細節,一個營業執照辦下來跑得好辛苦。

“到了這種程度,你為什麼還要堅持下去?”我不禁感歎。

莊崧冽給我做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孩子。就像一個孩子剛開始成長過程中,他可能也會摔倒,也會有小心眼,也會有自私的一麵。但假如你用心教育,讓他變得更坦然或者更自信一點,這樣的小孩將來長大以後也不一定差。養小孩跟做企業的道理是相似的,如果他底子好,而且你給他足夠的寬容的話,會好起來的。

之後,“雕刻時光”逐漸形成了連鎖店的規模。雖然北大店在2001年時就拆遷了,舊址早已不複存在,但是到今天,書牆卻也早已成了每家新開的雕刻時光咖啡店的一道獨特風景。熱情、古典的棗紅色窗簾,木質地板、桌椅和整個咖啡館是墨綠色的基調也作為雕刻時光的傳統延續下來。

因為很多人認可這樣的風格,莊崧冽的妻子開始做起了自有品牌的藝術品、藝術家居。我點開網店看過,簡單而具功能性,價格不算便宜,這也是因為咖啡館而收獲的一種嚐試。

咖啡館的確是一個有很多可能的地方,在咖啡館裏賣明信片、雜貨甚至服裝都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如果是咖啡館自己推出原創設計的,那就更有意思了,暫且可稱之為“咖啡館衍生品”吧,藝術品和咖啡館真是可以很好結合的。

我業餘時間也喜歡設計一些東西:明信片、本子、杯子等。前段時間,去重慶看話劇,順便當天參加了一個藝術市集。主辦方很用心,他們不是像一般的市集那樣組織一群人賣舊貨,而是以展覽為主。我設計的是很萌的大象、熊貓係列。當天的每位“攤主”都有自己的創意:我旁邊的一位男生,擅長在石頭上畫貓,可愛至極,極其逼真,一塊石頭貓128元;主辦方的熱心工作人員娜娜給我介紹攤主樊女士,她在重慶賣手工“紙花”,就是用紙做成的花,易於保存,也不重,她自信地告訴我:“生意非常好,你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找我!”紙花攤位對麵是賣餅幹的,有用小熊形狀一盒裝的,也有單獨賣一塊錢一個的,店主會彈吉他,邊賣邊唱;最沉默的應該是我對麵的女生了,她賣一些毛氈的鑰匙扣和發圈之類的小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