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霏霏,清風拂麵,一道瘦弱的身影站立在窗前。

管事紅嬤嬤推門而入,看到人影後“哎呀”一聲驚呼,趕忙將藥碗放到桌上,伸手地將窗戶緊緊合上:“我的好小姐,您還發著熱呢,這身子骨還沒養利索呢,哪兒能吹風呢,快來,躺下。”

說話間趕忙扶著顧潼知回到床上,伸手拉過被子給她蓋好。

顧潼知看著眼前忙碌嘮叨的嬤嬤,心裏仍覺得恍惚。

三天前,她自床上醒來,看著熟悉的景致,熟悉的擺設和熟悉的人,她的眼淚不自覺的噴湧而出。

她舍不得眨眼,怕眨眼間幻像就破滅了。

可是直到紅嬤嬤抱了抱她,顧潼知感受到真實的觸感後,才相信她是真的重生了!

她竟然真的回來了!

猶記得,臨死前她的恨意強烈!她強打起精神,可依舊是徒勞!

她隻能寄希望於神明。

“若能重來一世,信女願多做善事、多多放生,求神明恩賜!”

記憶的最後她隻記得,一道白光向她襲來,還伴著一聲輕歎。

這次是神明的恩賜,也是她的機緣,往後她會多做善事,多放生的。

眼前的紅嬤嬤是她娘林琅的陪嫁丫鬟,她打小也是由紅嬤嬤看著長大的,前世紅嬤嬤多次勸誡她,周廷斯非良人,從平常的小事中就可以觀察出來,是她沒有聽話,最後也連累了嬤嬤慘死!

她背負的不止是自己的性命!

重來一次,欠她的,她都要討回來!

我來討債了,周廷斯,虞瑟,你們準備好了嗎?

“小姐?小姐。。該吃藥了。”嬤嬤在旁輕聲催促著。

紅嬤嬤愛憐地看著她,小小姐隨了小姐的聰慧,三歲承詩,五歲便已憑一手好字名滿京城,尤其是年節將到之時,有好些人都來求小小姐賜一幅字。

可也許是太聰慧的緣故,小小姐身子打小就不好,常年與湯藥為伴,看著讓人心疼。

顧潼知接過紅嬤嬤遞來的藥碗,輕晃了晃漆黑的藥汁,仰起頭一幹而盡。

紅嬤嬤見狀趕忙從旁拿來蜜餞遞給她,顧潼知搖搖頭,冷沉的目光掃過屋子,眼底一片平靜 。

紅嬤嬤拿著空碗,看著打小自己看著長大的小小姐,覺得有些陌生,模樣倒還是那副模樣,可到底是她帶大的孩子,她能從細微處分辨。但是具體哪裏不一樣又說不上來。

外頭的吵鬧傳入耳中,紅嬤嬤心下歎了口氣,這是老太太又在做戲呢,故意做給小小姐看的。若平日,小姐定是巴巴地湊上前去,可如今。。。。

“外麵何事喧鬧?”顧潼知的話打斷了她的思緒。

“小姐,是老太太,家裏有一房遠親想投靠。”紅嬤嬤回答道。

“嗬,走,去瞧瞧。”說罷顧潼知慢條斯理地圾著鞋往門外走去。

紅嬤嬤趕忙上前跟在後麵,她有種錯覺,小姐仿佛是去看熱鬧的?

行至前院,才看到吵鬧間圍了一群人,坐在正中的就是顧家老太太,她的祖母。

而院中間,則站著一位清麗楚楚可憐的女子。

“潼兒,你怎麼出來了?今日風大,怎不在屋裏好好養著?”說話的正是顧潼知的親娘林琅。林夫人說罷忙回頭吩咐丫鬟:“快去將小姐的披風拿來。”

她疼愛地看著自己的女兒。

“娘,我不冷,我現在身子都好了呢,您放心吧。”顧潼知拉著母親的手撒嬌道。

“你這丫頭,慣會撒嬌。”林夫人無奈地看著她。

顧潼知挽著母親的手立在一旁,想起了這次的事,原來從這時她們就有了心思。

老太太名喚趙景華,原是江南孟縣人,機緣巧合與外出遊曆的顧老爺顧沛相識,老太太仰慕老爺子的才華,老爺子貪慕老太太溫柔小意,二人私自約好,隻等顧老爺子回了京,便說服父母去上門提了親,原以為女兒開玩笑的趙氏夫婦傻了眼,但坐下商談之後對顧家非常滿意,這樁婚事就此結成。

本是挺好的一樁事,可壞就壞在老太太有個妹妹,妹妹名喚趙景秋,模樣周正,身條不錯,可一張嘴眾人都嚇跑了。

滿嘴的粗言俗語,什麼話都敢說,未出閣的女子竟能與村婦對罵,甚至能將對方罵哭。

附近十裏八村的沒人不知道她的大名,自然婚事大家都敬而遠之。

趙氏夫婦見大女兒嫁去京城,便想著讓她把妹妹也帶去,偌大的京城總能尋到好人家的。

可趙景華還未說話,趙景秋先罵了起來:“爹娘,是他們不長眼,我那麼好的姑娘不要,他們想找仙女嗎?長得醜,想得美,祖上沒開慧眼的玩意,也不撒泡尿好好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