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家和萬事興(2)(3 / 3)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很不喜歡團結,講求的是單打獨鬥的精神,所以士大夫與士大夫爭,商販與商販爭,從來就鮮有合作!一直到現在,父母親在教育小孩子時,也是再三地叮嚀:我不要你輸在起跑點上!這也是要孩子學會競爭,然後勝過他人的心態。這樣子的情況在社會上真的是司空見慣了,許多大公司的業務員,在闖蕩幾年後,便自行再開一間公司,連原先舊公司的客戶一並帶走!而在學校裏也是如此,若有意見不合時,一個人就會帶著一批人另創新社團。這就是為什麼我國企業多是以中小型公司為多,或是一個學校中,同性質的社團有好幾個的原因。

恒昌企業的實體為大昌貿易行,1946年由恒生銀行元老何善衡、梁球瑤、何添、林煩炎等人創立。經過數十年發展,大昌已成為香港的大型綜合性貿易公司,恒昌為大昌的控股公司,恒昌、大昌均未上市,規模及效益卻絕不比藍籌股公司遜色。

大昌的經營範圍,除傳統的糧油貿易外,還代理化妝品、數個品牌家電音響、數個日本名牌汽車、建築裝修材料的銷售。其中以汽車貿易最引人矚目,它擁有7家汽車行,占全港汽車銷量的四成。由於耗資巨大,此舉一度被稱為香港有史以來金融界最大的收購行動,榮智健也上演了一出“蛇吞象”的以小並大的“收購神話”。

在香港商界,中資、華資、英資素有“門戶”之見,恒昌企業是香港商界老前輩何善衡屬下的香港老牌華資商行。中信奉富作為中資機構直接收購華資商行,可能會引起恒昌企業董事局及其他華資機構的心理不適,為此,中信泰富就與李嘉誠、郭鶴年等華資巨子聯手收購恒昌企業。另外全麵收購恒昌企業耗資高達69億港元,中信泰富要在短期內一次籌措,也有很大難度,所以采取分階段收購策略。

1991年9月,中信泰富與李嘉誠、郭鶴年等合組財團收購恒昌,其中中信泰富占恒昌企業36%的權益。1992年1月,中信泰富向其餘股東收購剩餘的64%的恒昌企業股份,實現全麵收購。

中信泰富第一步投資25億港元收購恒昌企業36%股份,約占恒昌企業盈利部分的2.57億港元,扣除利息支出4500萬港元後,中信泰富的盈利增加2.12億港元,當年每股盈利增加了37%。第二步斥資31億港元收購恒昌企業,其餘的64%股份,連同首次收購的投資,中信奉富收購恒昌企業共出資56億港元,但從恒昌那裏收回股息11.7億港元,兩項相減成本淨額為44.3億港幣。其實,恒昌企業資產淨值估計逾52億港元。中信泰富以44.3億港元的價款收購資產淨值約52億港元的恒昌企業,其價格折讓高達15.4%。

中信泰富通過發行新股募集收購價款,由於新股發行價高於每股淨資產,故此該項收購使中信泰富每股淨值增加38%,未收購恒昌企業之前,每股淨值為1.32元,收購部分恒昌股份後,增至每股1.53元,而全部收購恒昌後,中信泰富每股淨值升至1.83元。

中資財團的此次合作可謂是皆大歡喜。在第一步收購中,中信泰富占恒昌企業36%的權益,其餘由李嘉誠、鄭裕彤及郭鶴年控製的機構以及百富勤投資等擁有,當時收購價為330港元/股。後恒昌派息160港元/股,收購價實質上降為330-160=170元/股。在第二步收購中,中信泰富以230港元/股的價格向上述機構收購其餘的恒昌股份,上述機構因此獲利豐厚,每股淨賺60港元。李嘉誠賺錢最多,他持恒昌股份388萬股,即賺了2.32億港元,其他有周大福賺2.2億港元,百富勤賺9800萬港元,嘉理集團賺8500多萬港元,何添家族獲得4900萬港元。

營造濃厚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