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雙贏其實很簡單(4)(1 / 3)

人與人之間,不隻是通過合作獲得成就,也可以通過競爭不斷地發揚自己的創新精神和艱苦奮鬥精神。與合作相比較,在沒有特別引導的情況下,人們更傾向於優先選擇競爭的行為方式。

早在中世紀時期,英國某些地區的農村曾允許人們在公共草場放牧。結果,人們選擇的方式是盡可能增加自己牲畜的存欄數使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在利益的誘惑下人們選擇了競爭,而不是合作。

在一個完整的社會結構中,合作與競爭執行著不同的社會功能,在推動人的行動中,二者是不可偏廢的。一個發展正常的人,既需要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善於爭取他人的幫助,也需要有良好的競爭能力,麵對能夠在困難情況中頑強奮鬥,追求多、快、好、省的超越意識。

競爭使許多人不能滿足於現狀,使得人為自己的發展不得不作出不懈努力,努力的結果導致整個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競爭對一個人的進步和成長的影響往往與他的競爭意識的強弱有關。競爭意識強的人,勇於投入競爭,參與各項與競爭性質有關的活動,增強自身的活力與動力,使生活富有朝氣,充滿樂趣。相反,競爭意識薄弱的人,或者害怕競爭的人,就會對參加競爭,顧慮重重,往往把失敗看得過重,隻許成功,不許失敗,不理解“勝敗乃兵家常事”,其實競爭的結果必然有勝利者,也必然有失敗者,強中更有強中手,勝利和失敗,超前和落後又是可以轉換的。競爭中的失敗並不意味著斷送了前程,關鍵在於總結經驗教訓以利再戰。一遇挫折,就想從該項活動中退出去的人是不能從競爭中獲得效益的,競爭也起不到推動個人進步的作用。

合作和競爭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麵,二者的協同,才能使社會機製保持正常運轉。

合作是成大事者的良好習慣

許多人按照正確的方式聯合起來,就會產生很大的力量。就是我們所說的“合力”。

土穀渾君主阿材有20個兒子,平時不夠團結,常讓他擔憂。有一天,阿材把兒子們叫到身邊,交給每個人一支箭,說:“你們試試看,能不能把箭折斷?”兒子們都很容易地做到了。阿材又讓人取過來20支箭,牢牢地捆在一起說:“現在把20支箭捆在了一起,你們輪流著折,看誰能折斷它。”結果,沒有一個人能把那一捆箭折斷。當20個兒子合力一起便折斷了20支箭,阿材說:“看到了吧,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如果你們兄弟各行其是,不僅國家受損害,就是你們自己也難保全生命。隻有聯合在一起,團結一致,才有力量,不論國家還是個人就都有保障了。”

團結就是力量,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恩格斯摘錄拿破侖回憶錄的一段話,形象具體地描寫過產生合力的情況:“兩個馬木留克兵絕對能打贏三個法國兵;100個法國兵與100個馬木留克兵勢均力敵;300個法國兵大都能戰勝300個馬木留克兵;而1000個法國兵則總能打敗1500個馬木留克兵。”這說明,盡管法國騎兵騎術不精,劍法不如馬木留克兵,但法國騎兵具有嚴格的紀律,相互之間配合密切,能夠產生很大的力量。而馬木留克兵雖然善於單個格鬥,騎術和劍術較精,但紀律不好,配合很差,產生的力量不大。由此可見,人們的結合方式不同,結合程度不同,則所顯示的“整體效應”不同,即合力的大小不同。

人們相互結合所產生的合力,並不是每個個人力量的簡單相加,也並不是一個常數。它的大小,取決於人們結合或協作的方式,即取決於人際結構。

合力,確實是一個有趣的、令人向往的課題。人多,團結一致,協作得好,結合密切,力量才大。相反,人多,四分五裂,你爭我鬥,互相抵消,內耗嚴重,不僅合力小,還可能產生“負合力”。因而,並不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人多力量大。這就需要我們認真研究人脈結構,避免“內耗力”、“負合力”,增強整體效應,增大合力。

共創天下

1995年7月11日這一天,對陳惠湘來說,是極不平常的一天,這一天將使他永生難忘,因為這天他結束了自己的匹馬天下的生涯,重新加盟聯想集團上班。陳惠湘何許人也?“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廣告詞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