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集團的企業戰略理論最著名的是“激活‘休克魚’”理論。在企業目標的選擇上,海爾主要選擇那些硬件不錯,但軟件不強的企業,即那些技術、設備、人才素質不錯,隻是因管理不善而在市場競爭中敗陣的企業。
從西方國家企業兼並目標的選擇來看,大概經過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技術含量不高的時候,主要以資本為基礎,誰有資本或規模優勢誰就把小的企業吃掉,大魚吃小魚;再往後隨著技術的發展,技術含量比較高的時候,技術創新是最重要的,後來的也可以把以前比較大的擠掉,也就是誰走得快誰就可以吃掉對手,快魚吃慢魚;90年代是鯊魚吃鯊魚,即為了爭奪全球市場份額,強強聯合。企業兼並目標選擇的變化,是世界範圍內企業競爭加劇、籌資手段多樣化和管理科學發展的反映。
在中國,我們有自己的國情,有一套“有中國特色”的經濟製度和企業製度,國外的兼並模式不可能照搬。因為中國過去是計劃經濟體製,政企不分,改革開放以後雖努力做到產權明晰、政企分開,但企業和政府還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各個企業才既無風險意識,又無“破產”這個概念,“小魚不覺其小,慢魚不覺其慢”。所以在兼並時,不僅要從經濟利益出發,而且還要考慮政府,包括自己和目標所受的政府約束。海爾之所以選擇硬件不錯、軟件不好的企業作兼並對象,是看到政府部門願意對這樣的企業放一馬,而且動用資金不多。張瑞敏形象地稱這種現象為“好魚吃不到,壞魚不能吃,隻能吃半死不活的休克魚”,也就是說魚的肌體沒有爛,比喻企業的硬件很好;而魚處於休克狀態,比喻企業的戰略、理念有問題。對於這種企業,隻要注入海爾的文化模式和管理模式,很快就可以使它起死回生,重新充滿活力,海爾人稱之為“低成本擴張”。
助人即助己
在生活中,善於助人並善自助者,是從生活中善於施舍與獲取最多的人。謀求兩全其美之策,這種關係自然令人滿意。樂於合作、利人利己者把商場看作一個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個角鬥場。不過一般人看事情多用兩種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這種思維方式的基礎是單贏。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而且還可以再生。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己之失。
成功的人除了具有一般成功者的共性之外,還有以下的共同點:無論從事任何事情,他們總是助人助己,通過幫助別人來幫助自己。
有兩個在沙漠中旅行的人,因為缺乏食物和飲水,已經快要累死在沙漠了。
突然,他們同時看到一個綠洲,於是連滾帶爬地掙紮到綠洲。他們一起喝了清涼的水,又搞來樹上的果實,吃得很滿足,然後在樹蔭下睡了一覺。睡醒了,恢複了體力,他們又摘了一些果實,繼續未完的旅程。出發前,其中一位旅人跪下來,對著樹誠心地祈禱:
“敬愛的樹呀!我不知要如何表達謝意,讓我為你祈禱吧!我想祈禱你的果實香甜,但你的果實早已香甜了;我想為你的樹蔭濃密祈禱,但你的樹蔭早就茂密了;我想祈禱你有充足的水分,但你的水分早就充足了;我隻能為你的未來祈禱呀!祈禱你能結出更多果實,祈禱你繁衍更多的樹苗,祈禱那些樹苗和你一樣高大,一代一代結出香甜的果實。”
另一位旅人聽了非常感動,就說:“在這無人的沙漠中,對著一棵沒有知覺的樹,你還能誠心地祈禱,這真是最深的祈禱呀!”
“這並不奇怪,”先前的旅人說,“就像要和幫助過我們的朋友分離,我們都會為他祈禱,若祈禱他擁有智慧,而他已經擁有了;若祈禱他發財,他已經很富有;若祈禱他成為和善可親的人,他早就是如此。最好的祈禱就是:希望他的子女將來都像他一樣了不起,或比他更優秀!”
人生在世,仁義處事,慈愛為懷,才能成事。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分仁慈多分愛。
應該是同行相親,而不應該是同行相輕。
作為同行業之間的企業,雖然互為競爭對手,但更重要的又互為競爭幫手,試想,如果沒有同行,一個行業隻有自己,看起來表麵上獨一無二,實際上獨天無星,是發不了多大亮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