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心態,表現出一種生命力,一種自信和健康的精神風貌,在這個意義上,心態即精神狀態,精神支撐。因而,保持良好的心態對於一個人的健康就顯得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才能有健康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工作態度,最終才會有健康的生命質量。當前,心理健康問題已遠遠超出了醫學範疇,成為影響人類健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重視心理保健已成為世界性趨勢。
心態是人的一種感情狀況,猶如天氣的晴雨表。愉快的心情能使人精神振奮,憂愁的心情能使人萎靡不振,這是一個關於身心健康的話題。探討這個話題,對人生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社會紛繁複雜的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麵臨生存考驗和工作壓力,麵臨許多困難和矛盾,麵臨某些事物的不可預知性和突發性,不可能天天有好心情,喜怒哀樂將會伴隨人的一生。如何過好每一天,如何麵對這個世界,關鍵的是如何調控自己的心態,使自己生活的更瀟灑,更充實,更美好,變被動為主動,變壓力為動力,這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人生的一門必修課。因而擁有一個良好的健康心態越發顯得重要。
一個人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就能夠從容地麵對這個世界,麵對坎坷和痛苦,甚至是麵對生與死的考驗,也不會驚慌失措。擁有良好的心態勝過擁有一個好的醫生,而健康的最大決定因素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鑰匙在自己的手裏。所以,最好的醫生是自己,自己關愛自己;最大的敵人也是自己,自己傷害自己;最好的心情是寧靜,一顆平常心勝過萬靈藥。
正如馬克思所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一個人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是在長期的生活和實踐中逐步積累總結出來的,也是個人素質和修養培養出來的,更是與疾病抗爭中磨練出來的。而《好心態勝過好醫生》正是從這些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結果,它的內容包括: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做自己最好的醫生;有心病才會引發身病——不良心態與疾病的關係;善待心靈,正視疾病——端正治療疾病的心態;起居有序,撫慰心靈——以良好的作息調整心態;注重飲食,養護心靈——用合理的飲食調整心態;經常運動,強健身心——用運動方法調整心態;賞心悅目,陶冶情操——用藝術情趣調整心態;調整心情,寧靜致遠——對心理疾病的調適;奉獻愛心,共築幸福——對不良情感的調適;醫治心病,還需心藥——常見的心理療法等。
一個人是否生活得愉快,不僅是物質條件,更重要的是精神狀態。倘若一個人整天萎靡不振或自我消沉,人活的就很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擁有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比什麼都重要。一個人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心理狀態,那麼,就一定能擁有美好、健康的人生。
人堅持自製,擁有好心態,就是投資健康。擁有好心態的人,身心最健康,也最有力量。
《好心態勝過好醫生》——良好的心態是健康、生命和人生的真正主人。做自己心態的主人,你就是永遠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