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健康的人不會因個人的得失和榮辱以及環境的不如意而引起大幅度的情緒波動,情緒波動持續時間短。注重現在,情緒反應絕大多數不是因為過去或未來的事情。其心境的基調輕鬆愉快,即使是在較嚴重的問題或較大的困難麵前也常常如此。能夠經常保持良好的心境,看問題站得高,看得遠,能夠從宏觀上、本質上認識事物,把握生活,對人對事寬容,不苛求於事,也不苛求於人(包括他人和自己)。盡其所能做好每件事,從不為小事而煩惱。充滿自信。既清楚自己的長處,也清楚自己的短處。深知自己不是無所不能的,也不是一無所能的。在自知之明的基礎上,心裏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潛能。同時也知道怎樣挖掘和利用自己的潛能為社會服務,創造盡可能大的人生價值。
4.自我期望適度
健康的人所具有的各種欲望都是適度的,不會讓任何一種欲望無限地膨脹。不排斥物質生活,但更注重精神生活;不排斥應得的名利,但從不把名利看得太重。也需要賺錢來解決自己的生活需要,但當基本的物質生活需要得到滿足之後,更關心的是怎樣才能使生命更有價值,怎樣才能使人生更有意義,從而樂於關心社會的利益、民族的前途和人類的命運,通過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為社會作出貢獻。具備良好的自我控製能力。健康的人可以隨意運用意誌的力量來控製和指導自己的行為,行為具有目的性和自覺性,而不受盲目衝動的控製。
5.人格健全,擁有穩定而愉快的情緒
健康的人能夠理智地看待並且接受自己以及外界,他們精力充沛,熱愛生活,不會沉浸在悲歎、抱怨或悔恨之中,而是奮發向上,積極而獨立,自尊和認可。健康的人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並且在追求和逐漸接近目標的過程中體驗到自我價值以及社會的承認與讚許。他們既從這種認同感中鞏固自信與自尊,同時又不會盲從於社會與他人的輿論。
6.和諧的人際關係
健康的人清楚周圍的每一個人都存在缺點,但更看重的是他們的優點。懷有廣泛的愛心,善於容忍和忘記別人的過失。對社會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參與感。在集體中,能夠始終保持獨立性和自主性。不會為討好別人而違心地說話做事,更不會為贏得別人的認同和接納而不顧原則地盲目附和。不拒絕他人的幫助,但決不依賴他人,可以和各種人建立有效的溝通。同時也善於享受獨處的超然。憑著自然、真誠、熱情和理性,獲得人們的普遍尊敬和好感。和諧的人際交往關係,既是人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人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心理保健的正確方法
健康長壽,這是人們在社會經濟生活提高到一定水平之後的一種強烈的心理要求,也是人生重要求索目標之一。可是,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往往隻局限於軀體的健康,而對心理健康缺乏理解和足夠的認識。現代醫學認為“健康”是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的有機統一,兩者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互相影響與轉化。心理健康是人們“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作為社會的一員,必然要不斷地對人生的奮鬥目標如生活、工作和名利等各個方麵進行頑強地拚搏和不懈的追求。當社會無法滿足其部分或全部需要時,就必然會在人們的心理產生一些不良的刺激和反應,這些不良的刺激和反應如果不能用正確的方法及時地排除或疏解,就會使人的心理產生障礙,導致心理不健康。長時間地作用於人體,就會因人而異地產生不同的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這兩類疾病無疑會給病人帶來痛苦,同時也會給社會造成很大負擔。了解心理疾病的起因及危害,會使人們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檢查自己並用正確的方法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這是搞好個人的心理保健的關鍵。
1、樹立健康意識。健康包括兩個方麵:一是身心健康;二是身體不但沒有疾病,並具有一種積極的幸福感,對生活有一種昂然向上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