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轉變觀念,正視疾病——端正治療疾病的心態(3)(1 / 3)

有很多這樣的人,總以為自己身體的小毛病吃一些小藥就會好,從來就不放在心上,總是不以為然,似乎疾病和自己無關。比如,盡管檢查的血壓、血糖和血脂的指標都高於正常,但是沒有症狀和不適,覺得自己明明是好人一個,才不去醫院找麻煩。於是,該忙還是忙,該喝酒還是喝酒,該吃多少還是吃多少。結果,在不采取任何治療和監測的情況下,病理的指標越來越高,導致突發的腦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等急危重症的發生,甚至喪失性命,這是很可惜的。假如能夠防微杜漸的話,就不會失去生命。

生活中,我們時不時的就能聽到某某英年早逝的消息,這個某某有的來自商界,有的來自政界,有的來自娛樂界,也有的就是你身邊的朋友、親戚。有時候,我們就會感覺到離自己那麼近的一個人,忽然就沒了,說者動容,聽者惋惜不已。如若究其原因,那就是嚴重透支健康。

有一個40歲左右的人,由於天天忙於工作,所以沒有時間去看病,某天他去醫院檢查,發現自己血壓、血糖都很不正常,但他卻不以為然,還對醫生說,這種情況他自己其實早就知道了,但是他這幾年照樣該忙忙,該吃吃,從來不吃藥,也不控製飲食。醫生很嚴肅地告訴他說,高血壓和糖尿病如果不控製好指標,就會造成對人體的危害。聽到醫生這樣說,他也並沒有放在心上,不為所動。結果是不到2年,他被用車送來醫院,半身不能動,言語不利,做頭顱CT檢查,確定為腦出血。雖然經過搶救治療,保住了一條命,但是還是留有半身不遂的後遺症。

據有關科學研究表明,通過有效地改善生活方式,80%的心髒病與糖尿病,70%的中風以及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這也就是說,其實,很多疾病通過前期預防和治療能夠降低得病幾率,可大大節省醫療費用,提高生活質量。

據測算,在健康管理方麵每投入1元錢,即可節省3~6元的醫療費用。所以,我們每個人在忙碌的間隙,都應關心一下自己的身體,注意飲食、鍛煉身體、遠離亞健康狀態。時刻記著防微杜漸,以免因為一些小病把自己的整個生命都給葬送了。

作為每一個人來說,其實誰也不想上醫院,一般自己身體上出了一點兒小毛病,不會第一時間去醫院,總是會自以為是的當起自己的醫生,在家自我診治,結果“小病”變“大病”後才上醫院。這樣的病人,一方麵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另一方麵還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生命是很可貴的,沒有一個人有資格去馬虎自己的生命,這是對自己不負責的表現,所以自己生了病,且不可馬虎大意,不當回事,然後結果就是因小失大。身體不舒服,有了小毛病,就趕緊去看醫生,盡快治療,這是很重要的。

緩則治本與急則治標

在生活中做事情的時候,大家都知道無論什麼事情都有輕重緩急之分,當兩件事發生衝突時,一定選擇最急、最重要的那件事去做,然後再去解決另外一件事情。治病也是一樣的,按照治病求本原則,一般情況下,治療疾病總以“治本”為要務,因為它們一般都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不過,標本代表的是疾病中的矛盾關係,“本”是目的,也不並是說“標”一定是次要方麵,就不去重視了。

《素問·標本病傳論》中說:“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標急者,急在危及生命,標就是疾病當前的主要矛盾;標不急者,標由本所致,當然本就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以《內經》提出“標本相移”之說,說的就是以標本兩方麵代表疾病的一對主要矛盾,它們的關係與地位在治療的過程中是可以轉換的,它們的主次地位也是可以互相轉移的,治療的重點,先後亦隨之而調整。

1、緩則治本

緩則治本的意思,就是針對標症不急病症進行治療的常用治療原則。這是一種在治病求本的原則下,最普遍使用的一種治療原則。這裏所說的緩,指的是標症不急的狀況。也就是說,標症還沒有到危急生命的程度,或者說機體對標症的反應尚能適應,所以,應當直接治其本,本去而標自消,或先治其本繼而治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