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以為,茶、咖啡、葡萄酒以及其他工業飲料,可以代替身體所需的天然水,這其實是一個本質性的錯誤——尤其是對於每天要麵對多種問題、承擔各種壓力的身體而言。這些飲料固然含有水分,但其中更多的是脫水因子,比如咖啡因。這些物質不僅會清除溶解它們的水分,還會清除身體額外的水分。當你喝咖啡、茶或啤酒時,身體消耗的水分,總是多於這些飲料含有的水分。假如你喝完飲料後測量一下尿液,你就會發現一個事實:你排出的尿遠遠超過飲料的量。在喝完熱飲料後,身體還會通過另一條途徑失去水分,這就是皮膚毛孔的排汗作用——它會讓變暖的身體冷卻下來。
人體內水的節約原則,如同社會的節約原則一樣,當某種必需的物質相對匱乏時,人體也會實行一種限製性的分配體製。
當人體處於脫水狀態時,它就會將當前所剩的水分重新分配。在人體內部,某些區域水分供應不足,就會發出警報,這就如同一輛汽車油量不足,信號燈就會不停地閃爍一樣。當幹渴管理機製發生作用時,人體僅存的水分將會得到調配,並在需要時使用,這會使人體的整體運行機製發生改變。
人體長期脫水,會導致依賴水分的機體功能暫時關閉或休眠,因為身體需要將所剩不多的水分儲存起來,以便度過困難期。隨著時間的流逝,身體脫水的程度越來越嚴重,某些器官和功能的承受力就會達到極限,因為所剩不多的水分使之難以生存。這時候,身體最活躍的組織和器官將首先發出特定的信號,並且通知我們:身體已經進入嚴重缺水狀態。
當身體的幹渴管理機製發出一係列危機信號時,意味著身體某個區域處於幹渴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隻要增加水分供應,就可以緩解不利局麵。但實際上,我們獲得的往往是大量的化學藥物——這是一種錯誤而無知的做法,因為許多醫生並不了解脫水的症狀,不清楚水在身體裏的重要性。許多內科醫生錯誤地把脫水視為某種疾病,並且用藥物——而不是水——來解決這些症狀,最終的結果是:製藥企業越來越富有,病人卻沒有得到治療,醫生麵對身體出現的各種症狀束手無策。
藥物治療雖能暫時消除身體缺水的各種危機信號,對人體細胞(包括基因細胞)卻有害無益。長期缺水,對於我們的後代也會造成傷害。盡管為了生存,人體完全依賴複雜的水分管理係統,但它並未像儲存脂肪那樣,形成穩固的水分儲存體係。長期脫水,會使身體機能的活躍性和有效性徹底喪失,即便是藥物也不能起到任何作用,這種可怕的情形,將傳遞到下一代身上。如果一種疾病的根源是脫水,人體的感應機製就會遭到破壞,這樣一來,在下一代人的體內就難以形成對抗缺水狀態的內在機製。正因如此,哮喘症、過敏症、胃灼熱等疾病,都需要通過補水來進行預防。而且,不管到了哪個年齡段,了解水在身體中的功能和意義都至關重要,隻有這樣,在我們自己以及下一代人的身上,某些疾病才不會產生。
我們必須了解脫水的症狀,並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治療脫水症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補水——它是我們健康的保證。
假如你體內的水分充足,將會有一個潛在的好處:它能提高成千上萬的蛋白質和酶的活性,而蛋白質和酶對於生理機能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由於蛋白質和酶受所處自由水環境的影響,這意味著體內擁有充足的水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預防早衰和所有感知係統的過早退化。
病後調理首選食粥
粥,俗稱稀飯,俗話說:吃粥吃粥,多福多壽。補粥就是用適當的中藥、食物和適量的大米煮成的粥。而對於大病初愈的人來說,吃些補粥較為適合。補粥就是滋補藥粥,補粥的花色品種豐富多樣,且季節不同,品種功用也各不相同。如春季宜吃菜粥,夏季宜吃綠豆粥,秋季宜吃藕粥,冬季吃羊肉粥。不過,這也不一定的,要根據病人病後的體質來決定所選用粥的性味,這裏麵還有點學問呢。
人的體質有寒、熱、虛、實四種類型,而食物也有“四氣”,當食物進入人體後,會產生“寒、熱、溫、涼”四種作用。因此,患者隻有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相應的食物,才會有助於身體的恢複。比如,長期高熱的人,病後由於耗津傷陰,體質虛熱,則宜選擇清熱生津養陰的葛根粉粥、麥門冬粥;而對於久病後身冷個白寒、陽氣衰弱者,應選擇益氣壯陽的溫熱性粥,比如桂圓紅棗粥、羊肉粥等。
人們都說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脾胃對於身體的健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食粥對病後腸胃消化功能較弱的人來說,具有極大的作用。食粥可以補益胃氣,保護脾胃,促進其運化吸收。而白粥中不管是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滋養脾胃之功。清代醫家王士雄說:“粳米甘平,宜煮粥食。貧人患虛症,以濃米湯代參湯,每收奇效。”而且白粥或補粥,製作簡易,又易消化,吸收快,幾乎無副作用,應用於病後康複,如果根據體質情況靈活調補的話,比單純應用中西藥物來得更加穩妥,而且效果也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