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真正的文人(2 / 3)

老者微微頜首,笑道:“人言道,求佛失佛,求道失道,求利失義。人生在世,最貴的就是平常心,我們一幫師徒不是生活得很好嗎?”

二人心中暗驚,無言以對。老者又道:“我師父有言在先,儺堂戲本為著生人還願,感慰先靈庇佑,貧窮人家分文不取,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更不可用於牟利。你們客人遠道而來,就是造福山寨,熱鬧眾生,平常演戲我師徒本已得到玩耍,就隻收些酒水錢,不敢私自破例,壞了鄉風。”

尉永文道:“慚愧,慚愧,可否一問,你們這是什麼教?”

老者道:“儒亦教道亦教佛亦教,天主亦教法輪亦教,老夫隻分正教與邪教。隻要教義向善,正心修行,倡導正義,懲治邪惡,就是正教。否則就是道理說破天,也是邪教。儺神是什麼教?我也搞不懂,我隻認它是正教,師父就教會我們一心修行,做正人君子。”

秦雄覺得老者高深莫測,便拋出了困擾他心靈已久的疑問,道:“道有正邪,人有善惡,師公你認為人性本身是善,還是惡呢?”

老者道:“人性本亦善,人性本亦惡,天理是善,人欲是惡,其實世間莫得絕對的善與惡。就好比前些年我們這個寨子裏死了一頭公家的牛,本該大家一起分肉吃,多數人都想占多一點,那多數人心裏就是惡;我分到了自己的一份,又看見王老山偷偷割了一大塊,如果我不去管,還撒謊說他做得對,那老夫我就是最大的惡。我站出來揪住王老山,批鬥他,教大家今後都要守規矩,就是最大的善。後來王老山提著殺豬刀來找我,一進門就大聲說老子偏不信教,如果我被他殺死了,我就成了佛。”

這話讓秦雄想了很久,終於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當人們麵對與自己利益有關的事,大部分人都是惡;當你看見別人的利益受損,你卻不理不睬,還加以鼓勵,就是最大的惡;有人願意站出來去懲治那個損害別人利益的惡人,就是最大的善。當你為懲治惡人受盡苦難,你就成了佛。一席山野草民的話,令秦雄頓時豁然開朗,覺得鬱積在心裏多時的痛苦和仇恨,忽然間都煙消雲散了!

夜已經很深了,二人告別老者,隨導遊小姐回城。一路上,本地導遊小姐告訴他們,這老者飽讀詩書,平時還喜歡講古,可以講三天三夜不停口,還是個大大的怪人,聽說他老伴死時,兒女們哭哭哀哀,他卻擊鼓唱歌,現編現唱,一直唱了三個晚上,不見一絲哀傷,令親朋們都大為不解,以為他發了神經,可事後他還是好端端的。尉永文連道:“奇哉,高哉,肯定是個隱士!”秦雄也頗感慚愧,說道:“原來真正的高人和文人,就在這山野草澤間啊!吾不及也!”這一夜,他輾轉反側,思考的東西很多很多。

第二天上午乘船暢遊舞陽河,更是奇山秀水,風光無限。秦雄的心境明朗,文人的詩情驟然迸發,以古風作《舞陽賦》,文思如流水,一揮而就:

此行不虛在黔境,心輕萬事看分明。

佛光古城皆勝景,山水人文皆傳神。

若論世間何處好,山間侗寨最忘情。

山野篝火照無眠,舞動古老民族魂。

莫道鄉間多疾苦,原來歡樂在桃源。

有花有酒有絲樂,願抱侗女作佳人。

古樓賽過詩書畫,儺神不願往權門。

誰人識得此中趣,敢言功名勝古人。

得失莫論且縱酒,富貴於我如浮雲。

放歌天涯君莫笑,吾將醉兮發狂吟。

高才脫略名與利,豈肯低頭事貴人?

誰人逼你上刀山? 累你心中有賊人。

難忘最是在民間,參透生死有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