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學者見狀,連忙提醒大師說:“別倒了,杯子已經滿了,根本裝不下了。”
禪師聽了放下茶壺,不慍不怒地說:“是啊!如果你不先把原來的茶杯倒幹淨,又怎麼能品嚐我現在倒給你的茶呢?”
猜一猜,一個桶子裏裝了多少水,搖起來的聲音會最響亮?
答案是半桶水。
認為自己肚子裏沒有半點墨水的人,是最虛心求教的那一種,肚子裏已經裝滿水的人,則是最深藏不露的那種,隻有半桶水的人,最容易“膨風”自大,走起路來叮當響。
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做出最愚蠢的事,即使肚子裏有半桶水,也毫無作用,不如那些連一點水也沒有的人。
因為,有自知之明的人會努力為自己裝水,日積月累之後,肯定裝得比半桶水還多。
知識是永恒的財富
李嘉誠雖然年歲漸老,但依然精神矍鑠,每天要到辦公室中工作,從來不曾有半點懈怠。據李嘉誠身邊的工作人員稱,李嘉誠對自己業務的每一項細節都非常熟悉,這和他幾十年養成的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密切相關。
李嘉誠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看半小時的新書,了解前沿思想理論和科學技術,據他自己稱,除了小說,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麵的書他都讀,每天都要學一點東西。這是他幾十年保持下來的一個習慣。
李嘉誠能有今日的成就,絕非偶然。李嘉誠靠著自己的勤奮努力在商場上縱橫馳騁,終成其霸業。每天都堅持學一點東西,使他始終沒有被快速發展的時代拋到後麵,也使他有足夠的智慧應對商場中的各種風險。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才。一個人,從一生下來就開始學習說話、學習走路、學習做事、學習一切。如果不學習,就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有本領的人。歌德說得好:“人不是靠他生來就擁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
不斷充實自己,並學會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狼孩、豬孩的發現,充分證實了人的成長取決於學習的道理。狼孩、豬孩,都是一出生或是從小就被狼或豬叼走,並由狼、豬撫育的幼童。1724年,當首次在德國發現狼孩“野彼得”時,科學家認為這個發現比發現30000顆新星更有意義。因為這個發現給人無比深刻的啟示:學狼成狼、學人成人。
人非生而知之、生而能之,皆是學而知之、學而能之。就算一個天才,扔給狼群,也會變成狼人。沒有哪一個人的才能,不是靠學習造就的。
每個人手裏都掌握著使自己成功的工具,要使自己幸福和偉大,主要在於提高能力,提高能力就在於學習。
今天,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了學習的巨大價值,學習漸漸走進了每一個人的生活。學習不再隻是小孩子的事,而是每一個想改變命運,想獲取成功的人的事。
每時、每地、每事學習
因此“充電”成為了最時髦的概念。在大學校園、在各式各樣的培訓班和繼續教育學校,都塞滿了充電的學員。這充分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不管是在校的學習,還是社會上的充電,這些都並非學習的全部。隻要具有強烈的學習意識,每時、每地、每事都能夠學習。不僅可以接受專門的培訓充電,還可以在工作之餘進行自學,在工作中進行同步學習。如此一來,整個人生,會變成全程的學習人生,全程的能力發展人生。
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你還應加強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並把兩者的關係調整到黃金位置,使知識與能力能夠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發揮出巨大的潛力和作用。
縱使擁有許多過人的知識,如果不曉得如何運用,那就和無知的書呆子沒有什麼兩樣了。
紙上談兵永遠不及實戰經驗來得有用。任何學問都是虛浮的,不一定在現實生活中派得上用場,如果不知活用,腦子裏就算裝得再多,也會像將屁股坐在一迭書上。隻有經驗是自己的,別人搶也搶不走,經驗累積久了,就成了一種實際的本能。基本功課是很重要的,但是基本功課也最無聊,但如果因為無聊,就放棄了基本功的練習,那就永遠不可能掌握一門真正的技能,你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很多時候,決定一個人成敗的不是他擁有的知識的多少,而是是否具有堅持到底的毅力。
舍近求遠:抓住身邊的每一次機遇
我們往往不在乎就在手邊的機遇,而是抬頭仰望著那些遙遠的夢想中的機遇,這就是舍近求遠。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發現機遇還要及時地付之行動,不能守株待兔,因為在機遇麵前,所有人都想抓住,每個人都在努力,你不前進就等於落後。隻有及時地把握住機遇,你才能獲得成功。
不知把握機會就永遠沒有機會
印度流傳著一位生活殷實的農夫阿利·哈費特的故事。
一天,一位老者拜訪阿利·哈費特,這麼說道:“倘若您能得到拇指大的鑽石,就能買下附近全部的土地;倘若能得到鑽石礦,還能夠讓自己的兒子坐上王位。”
鑽石的價值深深地印在了阿利·哈費特的心裏。從此,他對什麼都不感到滿足了。
那天晚上,他徹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便叫起那位老者,請他指教在哪裏能夠找到鑽石。老者想打消他那些念頭,但無奈阿利·哈費特聽不進去,執迷不悟,仍死皮賴臉地纏他,最後他隻好告訴他:“您在很高很高的山裏尋找淌著白沙的河。倘若能夠找到,白沙裏一定埋著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