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成規:通過創造體會人生的真正價值
我們總是經年累月地按照一種既定的模式運行,從未嚐試走別的路。從現在開始,不再墨守成規,試著從全新的角度思考問題,也許,你的生活從此也將與眾不同。
思維定式會成為思維的枷鎖
心理學家曾經設計了這樣一種思維遊戲:木桌麵上擺著一張10美元的鈔票,鈔票正中壓著一把豎直放著的沒開刃的菜刀,菜刀上支撐著一個橫過來的木杆,木杆兩段係著兩個平衡錘一樣的東西,稍微晃動就會倒下來。現在要求遊戲者在保持木杆平衡的前提下,把10美元的鈔票取出來。經過多次嚐試,遊戲者們發現,不管怎樣小心翼翼,要想不碰到木杆而取出那張鈔票幾乎是不可能的。其實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極為簡單的辦法,那就是把鈔票撕開,從刀刃壓著的地方撕開,就能輕而易舉地取出鈔票。然而絕大多數遊戲者都因為想不到這個方法而失敗。
思維定式的弊端在於,當我們麵臨新情況、新問題而需要開拓創新的時候,它就會變成思維枷鎖,阻礙新觀念、新點子的構想,同時也阻礙大腦對新知識的吸收。
有的時候,我們的知識、見識或者過往經驗會成為我們了解真相的障礙。
敢於打破常規的人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一隻小青蛙厭倦了常年生活的小水溝——水溝的水越來越少,它已經沒有什麼食物了。小青蛙每天都不停地蹦,想要逃離這個地方。而它的同伴整日懶洋洋地蹲在渾濁的水窪裏,說:“現在不是還餓不死嗎?你著什麼急?”終於有一天,小青蛙縱身一躍,跳進了旁邊的一個大河塘,那裏麵有很多好吃的,它可以自由遊弋。
小青蛙呱呱地呼喚自己的夥伴:“你快過來吧,這邊簡直是天堂!”但是它的同伴說:“我在這裏已經習慣了,我從小就生活在這裏,懶得動了!”
不久,水溝裏的水幹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餓死了。
隻有敢於打破自己固有的圈子,才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才可能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那些死守習慣、不願脫離慣有軌跡的人永遠都是狹隘的,他們永遠不會有所突破。
突破你的思維定式
多年以前,豐田公司發現,世界上有許多人想購買奔馳車,但由於定價太高而無法實現。於是,豐田公司的工程師放手開發淩誌汽車。豐田公司在美國宣傳淩誌時,將其圖片和奔馳並列在一起,用大標題寫道:用36000美元就可以買到價值73000美元的汽車,這在曆史上還是第一次。經銷商列出了潛在的顧客名單,並送給他們精美的禮盒,內裝展現淩誌汽車性能的錄像帶。錄像帶中有這樣一段內容:一位工程師分別將一杯水放在奔馳和淩誌的發動機蓋上,當汽車發動時,奔馳車上的水晃動起來,而淩誌車上的水卻沒有動,這說明淩誌發動機行駛時更平穩。麵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挑戰,奔馳公司不得不重新考慮定價策略。
但出人意料的是,奔馳公司並沒有采取跟隨降價的辦法,而是相反,提高了自己的價格。對此,奔馳公司的解釋隻有一句話:奔馳是富裕家庭的車,和淩誌不在同一檔次。奔馳公司認為,如果降價,就等於承認自己定價過高,雖然一時可以爭取到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失去市場忠誠度,消費者會轉向定價更低的公司;如果保持價格不變,其銷售額也會不斷下降。隻有提高價格,增加更多的保證和服務,例如免費維修6年,才可以鞏固奔馳原有的地位。就這樣,奔馳公司不是墨守成規,而是以超常的思維和手段,化被動為主動,擺脫了來自淩誌的挑戰。
在生活中,當我們麵對難以解開的局麵時,隻有突破定式、打破常規,以超常思維來解決新問題,才能使企業不斷獲得新的商機。在生活的其他方麵,也可以出其不意、獨辟蹊徑地解決問題。
我們迫切需要打破一些固有的觀念和思維方式,敢於跳出條條框框,多一份感性想象,多一些理性假設,往往會取得意料不到的好結果。
淺薄無知:學習無止境
淺薄是一種無知的表現。越是肚子裏沒什麼貨的人越覺得自己無所不知。那些真正滿腹經綸的人,反而總認為自己知道得太少。改變淺薄的方式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
千萬別當“半桶水”
有一位滿腹經綸的學者,為了了解禪學的奧妙,不遠千裏去拜訪一位禪師。禪師在桌上準備了兩隻斟滿茶水的杯子,然後便坐下,開始講解佛學的精義。
這位學者聽著聽著,覺得其中某些話似曾相識,好像也不是什麼高深的理論。他曾聽人說這位禪師道行高深,從他的話語中能夠得到很多啟發,但是交談之下並不覺得他有什麼特殊之處,於是認為這位禪師不過是浪得虛名,騙騙一般凡夫俗子而已。
學者越想越覺得心浮氣燥,坐立不安,不但在禪師的講道中不停地插話,甚至輕蔑地說:“喔,這個我早就知道了。”
禪師並沒有出言指責學者的不敬,他隻是停了下來,拿起茶壺再次替這位學者斟茶,盡管茶杯裏的茶還剩下八分滿,禪師卻沒有把杯子裏的茶倒出,隻是不斷的在茶杯中注入溫熱的茶水,直到茶水不停地從杯中溢出,流得滿地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