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打破禁錮頭腦的枷鎖創造天才的自我(3)(2 / 3)

敢於挑戰所謂的“權威”

生活中有很多變相的權威和偶像,比如學曆、權貴、名流……如果你不勇敢地向這些權威挑戰,它們就有可能會束縛你的頭腦,讓你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隻有敢於挑戰所謂的“權威”,你才能有自己的建樹。

有一名酷愛文學的學生,苦心撰寫了一篇小說,請一位著名的作家指導。可是這位作家當時正好眼睛不適,於是學生便將作品讀給作家聽。

讀到最後一個字,學生停頓下來。作家問:“結束了嗎?”聽語氣似乎意猶未盡,渴望下文。這一問,可能寫得不錯,學生心中暗喜,馬上回答說:“沒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構思敘述下去。

又“念”了一會兒,作家又似乎難以割舍地問:“結束了嗎?”

小說看來寫得真不錯,學生心中暗想著,於是他更興奮,更激昂,更富於創作激情。他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續、接續……最後,電話鈴聲驟然響起,打斷了學生的思緒。

電話找作家有急事。作家匆匆準備出門。

“那麼,沒讀完的小說呢?”學生問。

作家回答:“其實你的小說早該收筆,在我第一次詢問你是否結束的時候,就應該結束。沒必要畫蛇添足,看來,你仍然還沒能把握情節脈絡,尤其是,缺少決斷。”

決斷是當作家的根本,拖泥帶水,如何打動讀者?學生追悔莫及,自認性格過於容易受外界左右,難以把握作品,放棄了當作家的夢想。

多年以後,這名年輕人遇到另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羞愧地談及那段往事。誰知這位作家驚呼:“你的反應如此迅捷,思維如此敏銳,編造故事的能力如此出眾,這些正是成為作家的天賦呀!假如能正確運用,你的作品一定能脫穎而出。”

別人的意見固然可以參考,權威的意見固然值得參考,但參考畢竟是參考,作決定的還是自己。這是因為,權威可能今天是權威,但不代表永遠是權威,而且權威有很多,你是聽信哪種呢?今天正確的權威不代表真理!如果你多問幾句,這是真的嗎?如果你改變一下,這次不這樣做,結果會是怎樣?如果你說不,會是怎樣?不要害怕自己的決定會錯誤,因為權威們也不知道真正的事實到底是什麼,他們也是以自己的經驗做判斷。相信自己的決斷是正確的,你也實現了自我突破。自我突破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是麵對權威做出的正確選擇,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出路所在。

1899年,愛因斯坦在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就讀時,他的導師是數學家明可夫斯基。由於愛因斯坦肯動腦筋、愛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賞識。但是愛因斯坦很苦惱,苦於沒辦法實現突破前人做出的成就,而且每個領域的頂尖科學家看上去都無法超越。於是他請教老師:“一個人,比如我,究竟怎樣才能在科學領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閃光足跡,做出自己的傑出貢獻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一時竟想不出好主意,直到三天後,他才找到愛因斯坦,非常興奮地說:“你那天提的問題,我終於有了答案!”

愛因斯坦迫不及待地想知道。

明可夫斯基手腳並用地比畫了一陣,怎麼也說不明白,於是,他拉起愛因斯坦就朝一處建築工地走去,而且徑直踏上了建築工人剛剛鋪平的水泥地麵。在建築工人們的嗬斥聲中,愛因斯坦一頭霧水,非常不解地問明可夫斯基:“老師,您這不是領我誤入歧途嗎?”“對、對,歧途!”明可夫斯基顧不得別人的指責,非常專注地說,“看到了吧?隻有這樣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跡!”然後,他又解釋說:“隻有新的領域、隻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麵,那些被無數人、無數腳步涉足的地方,別想再踩出腳印來……”聽到這裏,愛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對明可夫斯基說:“恩師,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從此,一種非常強烈的創新和開拓意識,開始主導著愛因斯坦的思維和行動。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從來不記憶和思考詞典、手冊裏的東西,我的腦袋隻用來記憶和思考那些還沒載入書本的東西。”於是,就在愛因斯坦走出校園、初涉世事的幾年裏,他作為伯爾尼專利局裏默默無聞的小職員,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科學研究,在物理學的未知領域裏,大膽而果斷地挑戰並突破了牛頓力學。

崇拜權威,他們會禁錮你的頭腦,束縛你的手腳。不要照搬權威的意見,堅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堅持並創造出一條權威之外的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不知反省:停止反省等於停止進步

很多年輕人會主動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卻沒想到要自我反省、自我完善。於是他們的環境仍然沒有改變。反省今天所做的事,是否有不適當之處,怎樣做才會更好。很多偉人都有反省的習慣,因為唯有反省,才不會迷失,才不會做錯事。反省格外重要,要想取得快速成長,就應該把“反省”當成每天的功課。

不反省就不能進步

安利是美國知名的消費品製造商,擁有超過一百萬名獨立經銷商的全球直銷網絡,而且旗下所販售的產品超過四千三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