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海倫得知機構有意派她為籌款奔波時,她本是不樂意的,但一想到這樣做能夠幫助很多盲人,否則機構也許會麵臨解散的危險,海倫還是決定盡全力去做。於是,海倫和莎莉文老師又開始了奔波演講的生活。
隻有籌集到了善款,才能夠幫助更多的盲人學到生存本領,甚至能為他們提供一個發揮本領以賺取錢財的場所。而那些家境貧寒但擁有特別天賦的盲人,更加需要擁有能夠發揮其特長的工具和場所,為他們購買音樂器材、工具等,就可以不讓他們的天賦被殘酷的現實所埋沒。
籌集善款這項事業海倫一做就是3年,她幾乎踏遍了美國的土地,參與集會多達249場,對20多萬各個階層的人們進行過演講,如學校、勞工團體、婦女團體、猶太教會、服務團體等,這些人聽過海倫的演講後,都紛紛表示支持,並對她的行為表示高度讚揚。
那時候海倫已經40歲了,人生也走過了近一半的路程,人常言:“年過40的人由於經曆過多便不會再有什麼值得喜悅的事情。”但是海倫卻不然,在她剛過40歲生日後不久,就接二連三地發生了一些讓她備感高興的事。這些事都與盲人慈善事業有關:盲人事業家協會建立;海倫四處演講取得了很大成就;盲文得到統一。
這三件事情都是海倫一直以來異常重視的,此外,因為為盲人謀福利的事業進展勢頭迅猛,不久屬於盲人的圖書館也建成,因為機構影響力很大,政府也表示願意出資出版盲人書籍,這樣一來,盲人終於能夠學到知識,也讓人們擺脫了“盲人就是低能”的狹隘認識。
這些基本的事落成之後,機構又著手開展救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明的戰士們的活動,雖然這個過程無比艱辛,但這確實是海倫期待已久的事情啊!她終於可以為盲人做些實事,為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1926年冬天,海倫到華盛頓演講,碰巧那段時間美國國會通過了為盲人撥款建立圖書館,同時鼓勵盲文書籍的出版的決議,這個消息讓海倫信心大增,她仿佛看到了這項偉大事業正在閃閃發光,而自己正被這些光芒沐浴著。
讓海倫感到慶幸的是,沒過幾天她便有幸去白宮拜見柯立芝總統,並受到了總統的熱情接見,海倫向柯立芝總統詳細報告了這些年盲人協會的發展和成就,柯立芝總統聽後非常感動,他拿起海倫的手放在自己嘴唇上,然後說道:“我覺得你們所做的工作非常了不起,隻要我能力所及,一定全力協助。”
柯立芝總統也是個熱心的人,他也希望為盲人事業做出貢獻,於是他不僅向盲人協會捐獻了很多錢,還成了盲人協會的名譽總裁。總統的號召力是巨大的,他參與盲人協會的行為為那些盲、聾的人謀取到了太多的福利。
這次華盛頓之行所籌得的善款很是可觀,海倫對這項偉大的事業充滿了感激,她要繼續前行,就算再奔波勞苦她都要努力走下去,海倫覺得隻有這樣的生命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海倫不僅得到了總統的支持,還得到了很多名人誌士的積極響應。海倫還拜訪過同為盲人的議員湯瑪斯·希爾先生,底特律殘障者保護聯盟會會長卡米爾先生,他們都對美國盲人救助事業提供了很大幫助,他們共襄義舉,讓海倫充滿了感激之情。
海倫和卡米爾先生認識多年,以這種方式再見,彼此都感慨萬分,卡米爾先生不僅自己出資捐助,還號召市民都行動起來,並臨時組織了一次募捐集會。最後統計出的募捐金額讓海倫大吃一驚,共有4.2萬美元,可見盲人救助事業進行得如火如荼。
海倫最尊敬的貝爾博士那時候雖然已故去多年,但他的夫人、女兒也幫助盲人機構向各界呼籲籌款……
海倫所到的地區大都取得了驕人的成果,除了在華盛頓和底特律,在費城也取得了成果,海倫感激費城的募捐委員會會員萊克博士,要不是他傾盡全力去勸大眾捐獻,恐怕無法取得2.2萬美元的成績,小城羅契斯特也募集了1.5萬美元。
但是在芝加哥、聖路易等地方,雖然城市很大並且較為繁華,籌得的善款卻寥寥無幾。之後海倫想到了去找那些“明星大腕”勸募。海倫知道明星們都很有錢,如果他們能夠將一小部分錢奉獻出來用在盲人救濟上麵,那麼很可能促進整個盲人救濟事業的進程。海倫感覺這個勸募的方向應該是對的,但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