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撲朔迷離——海洋之謎(7)(1 / 3)

以後,又產生了深海平頂山是以往古火山形成的假設,這個假說現在已經成了板塊學說的一部分。

迄今為止,深海平頂山的成因一直是海洋地質學的重大研究課題。聳立的太平洋深海海底綿延數千裏的奇特的水下山脈,拔出數以百計的頂巔平坦的奇妙山峰,僅這一現象,就使人感到非常神秘。但是,要徹底揭開深海平頂山的成因之謎,還有待科學家們今後的研究和探索。

探秘埃弗裏波斯海峽

希臘是個海洋國家,島嶼、半島星羅棋布,海峽、海灣緊密相連。其中有一處長長的海峽,將希臘本土與希臘第二大島——埃維厄島分開,這便是著名的埃弗裏波斯海峽。

自古以來,埃弗裏波斯海峽一直是個神秘莫測的地方。早在古希臘時代,大哲學家、科學家亞裏士多德和許多的科學家就對這裏奇異的水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企圖解開這令人迷惑的水流之謎。

原來,在埃弗裏波斯海峽中部的卡爾基斯市附近,海水的流向反複無常,一晝夜之間往往要變化6~7次,有時甚至要變化11~14次。與此同時,海水流速可達每小時幾十海裏,這給過往船隻帶來了很大的危險。有時候,變幻莫測的海麵突然變得十分寧靜,海水停止了流動,然而可能不到半小時,海水又洶湧澎湃、奔騰咆哮起來。也有的時候,海水竟能一連12個小時朝著一個方向奔流而去。

繼亞裏士多德之後,兩千多年來,許多國家的哲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海洋水文學家、地理學家等各方麵的專家,對埃弗裏波斯海峽令人費解的水流紛紛進行了研究和探索,最終均一無所獲。世界各地的海洋潮汐,均有規律可循,並可進行潮汐升降漲退的預報;世界各地的海流,都有各自相對固定的路徑、流向和流速,即使發生變化,也有規律可循。唯有埃弗裏波斯海峽的海流,流向和流速變化不定,沒有規律,變化的原因不明,當然也無法進行預測。

不久前,希臘科學家提出,這種現象是地中海海水的自然波動、起伏所致。

然而,這種看法早在古希臘時亞裏士多德即已提出,並不是什麼新的理論,更無法具體地說明埃弗裏波斯海峽水流異常的原因。埃弗裏波斯海峽之謎仍有待分曉。

來自海洋深處的猛士——大白鯊

1989年1月28日,美國洛杉磯北部離岸不遠的海麵上,漂浮著一具女屍。

女屍身上傷痕累累,腿部一處傷口寬達33厘米。人們很快查實她名叫塔曼娜·麥坎尼斯特,24歲,是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碩士研究生。4天前,她和男友乘橡皮艇出海,隨後便失蹤了。她的男友斯托達德仍下落不明。根據死者身上傷口的情況和遇難的地點,生物學家認定塔曼娜和她的男友是遇上了大白鯊。

類似的大白鯊噬人事件,極大地觸發了人們對大白鯊的恐懼心理。大白鯊被人們稱為“白色的死神”。種種關於大白鯊凶殘殺人的傳說,給大白鯊抹上了神秘的色彩,使人們心中對大白鯊充滿了疑謎。

大白鯊又名噬人鯊,一般體長7米左右,有的長達12米,重約1800千克。大白鯊屬於軟骨魚,體側肌肉發達,力量強大。它的嗅覺特別靈敏,特別是血腥味,能把它從遠處引來。

最可怕的是它那銳利的牙齒,每個齒的齒刃上又有小鋸齒,這些牙齒成排地排列在嘴裏,最多的可達7排,有1.5萬多顆!此外,大白鯊體表還覆蓋著數排由皮膚上的齒狀突起構成的銳利鱗片,每排鱗片都像一排鋒利的牙齒。且不說它用牙齒撕咬,即使用它的鱗片在人身體上擦一下,也會撕刮掉大片皮肉。由於大白鯊數量很少,喜歡單獨活動,個體較大,性情凶猛,且廣泛分布在世界大部分海洋中,給研究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因而仍存在著一些未解之謎。

第一個未解之謎是大白鯊的生殖過程。當母鯊發育到性成熟時,大約已達4.8米長,捕捉起來難度很大。因此,人們無法仔細檢查一條懷孕的母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