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也因為薑維的遊說,起了反叛之心,但卻沒想到,二人皆死於軍隊動亂之中,說來倒也滑稽。
既然蜀國已亡,那麼剩下的吳國便不在話下。
司馬懿似乎已經看到,司馬晉朝即將統一天下的局麵。
是了,蜀國被滅三年後,司馬炎讓魏帝曹奐禪讓。
但可惜的是,昭兒在半年前突然死了,司馬懿不禁感慨,又是一個短命的孩子啊,也才活了個五十出頭,就比他大哥多活了幾年。
但司馬懿也是欣慰的,天下終歸我司馬氏。
不過司馬懿並沒有高興多久,因為他聽到了一些,令他無地自容的話。
‘好端端的人怎麼會餓死呢......’
‘為什麼不叫他們多吃點兒肉粥呢......’
這一年,全國各地莊稼欠收,地方官員上報朝廷,說受災之地餓死了很多人,於是便有了這些言語。
而說這些話的人,正是司馬炎之子,司馬懿之曾孫司馬衷,也正是如今大晉的皇帝。
從這一刻起,司馬懿知道,司馬氏恐怕是要完了,還沒有出現過任何盛世就快要完了。
後來的事情,也正如司馬懿所預料的那般。
因為宮中諸多事變,一個接著一個藩王,領著大軍攻入了洛陽。
在這持續了十幾年的戰亂之中,使得大量百姓流離失所,成群結隊的外出逃荒,而這樣的人便叫做流民。
此場景司馬懿很熟悉,昔日黃巾之亂的時候,便是這樣一幅遍地流民的場景,司馬懿知道,大規模的民變叛亂又要開始了,或者說已經開始了。
而這還不是司馬懿最為擔心的,他最擔心的還是北方。
皇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軍事衰退的大晉一朝,再也壓不住那些虎視眈眈的外族。
是了,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司馬懿看到了一場屬於華夏大地的災難。
這一年,司馬懿站在長安城內,看見受盡屈辱後還被殺死的司馬鄴,心中的苦楚,難以言喻。
為什麼.....
為什麼我司馬氏會落得這般田地......
實際上,這些年看到一切事情發生的司馬懿,早已經預料到了如此結局,其中的隱患與矛盾實在太多太多。
但司馬懿還是在幻想著,能有一中興之主來力挽狂瀾,可惜幻想總歸隻是幻想。
司馬晉一朝,在這一日便徹底的亡了,算下來也就五十來年。
五十年......五十年......又是五十年,這個五十年還真是不容易跨過去啊。
司馬懿不禁反思著,或許從一開始,這條路就走錯了,奪權過程中一係列的事變,給司馬氏留下了太多無法言正的影響。
司馬懿歎息的搖了搖頭,或許他有想過後果,但是卻沒有想到,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
外族打入中原腹地,自商周秦漢以來,就從未曾出現過,在這片土地上也沒有出現過。
可卻偏偏在司馬氏一族當皇族的時候出現了,實乃愧對我華夏列祖列宗啊。
後來司馬懿有看到在南方還有司馬晉的繼承,但也僅此而已,不過就如曾經的東吳一般,偏居一隅之地苟延殘喘罷了。
看到這裏,司馬懿對於這世間之事,已經不再上心。
就這樣吧,隻是司馬懿不知道,他這一介遊魂還會存在多久。
一百年.....
兩百年.....
司馬懿看到了楊氏隋朝的建立,結果二世而亡,後被李氏唐朝所替代。
司馬懿還看到史書所記,‘賈後亂政’、‘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不得不說,該描述十分準確。
唐朝很強,絲毫不亞於大漢朝,但國運卻並沒有超過三百年。
隻是那句‘勉之,昔司馬仲達非不老病,竟能自強,立勳魏室’,讓司馬懿聽得很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