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後,又是天下大亂,藩鎮割據,在這段時間裏改朝換代的速度很快。
最終是一個國號為大宋的朝代穩定了下來,但這宋朝就沒有唐漢時期強大了,疆土也始終沒能擴展出去。
但也必須得承認,宋朝的其他方麵,卻要遠超以往任何一朝。
嗯.....司馬懿又看到了被外族俘獲的皇帝,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是無盡的屈辱。
百年之後,草原一個名叫蒙古的部落快速崛起,司馬懿猜到,下一個百年必然是屬於這蒙古的。
後來也不出司馬懿所料,蒙古改國號為元,南方的宋朝也沒能避免偏居東南的命運。
但司馬懿也同樣料到,這大元的朝代是維持不了多久的。
這不,還不到百年時間,強盛一時的元朝,便已經處於崩潰邊緣。
後來一個名叫朱元璋的人,建立了大明一朝,再次統一華夏。
從後來朱元璋以及朱棣的種種勵精圖治之行為來看,司馬懿估摸著,這大明一朝想來應該也能有個兩三百年的國運。
事實證明,司馬懿依舊沒有猜錯。
兩百多年後,司馬懿再一次看到了,一個已經處於崩潰狀態的朝代。
天災人禍,內憂外患,兵變民變隨處可見,朝堂之上更是內鬥黨爭不斷。
而如今的年號,正是崇禎十五年。
“可惜了......”
此時站在紫禁城內的司馬懿,不禁搖頭感慨著。
這個崇禎皇帝,勤奮確實是夠勤奮,在司馬懿看了那麼多的皇帝當中,論勤奮也沒幾個皇帝能比得上這崇禎皇帝的。
但可惜的地方就在於,這個崇禎皇帝除了勤奮、與勵精圖治的抱負以外,其他方麵就顯得差了許多了。
在方向不對的情況下,事情做得越多,也就錯得越多。
以司馬懿觀之,想來這大明一朝應當是要亡在他的手裏了,不能說冤,隻能說可惜。
別的暫且不提,就說司馬懿最近所看到的事。
因為最近大明在關外吃了一場大敗仗,於是一個名叫陳新甲的兵部尚書,就準備向關外的建虜求和。
自宋以後,關於求和的事情,就變成了一個極為敏感之詞。
也正是因為宋朝求和而受辱的教訓,所以如今在這大明朝堂之上,誰若敢是提出求和之事,那麼就會被其他群臣圍而攻之,立刻就會將宋朝求和的種種事跡給抬出來。
故而這個兵部尚書陳新甲,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都萬分小心,向來都是單獨給崇禎皇帝彙報此事的進展情況,現在這崇禎皇帝的心中也傾向與求和。
可是此事最後因為一些小的疏忽,還是不小心走漏了風聲,那麼等待他的,自然就是群臣的筆誅口伐。
崇禎皇帝麵對那麼多臣子的彈劾,再加上此事影響確實太壞,隨後便下旨將陳新甲抓入獄中。
這事兒到這裏還沒完,司馬懿還在都察院下的司獄監看到。
陳新甲這家夥兒為了自救,在花錢賄賂官員的同時,還不停上奏說這是陛下讓他去做的這事兒。
那奏章寫得有理有據,還說若是陛下不同意,我一兵部尚書又怎麼可能會去做這事兒呢,所以這事兒跟我陳新甲無關,實乃冤枉啊。
“真是一個愚蠢之人呐......”
一般不再有情緒波動的司馬懿,在看到這裏後也忍不住的罵了一嘴。
你越是這麼說,那崇禎皇帝就越是要殺你,總不能讓皇帝來承認這種不光彩的事情吧。
更不用說如今這崇禎皇帝的性格,就是典型的不願承擔任何罵名與責任,此事你不抗誰抗。
下一刻,隻見正在獄中書寫陳詞的陳新甲,突然猛地抬起頭來,並快速的環視著周圍。
當即出聲喊道:“是誰?是誰在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