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開!讓開!”

“前線急報!前線急報!”

黎明時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和呼喊聲響徹整個京城,打破了原本的寧靜。

隻見一名身背八百裏加急塘報的信使如旋風般疾馳而來,他胯下的駿馬氣喘籲籲,仿佛已經跑了數千裏之遙。

這一日的朝會,比往日來得還要更早一些。

皇極殿內氣氛凝重,崇禎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臉色陰沉地看著殿下的群臣。

而諸位大臣們則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似乎正在討論著某件極其重要的事情。

因為這一封塘報的內容不是別的,正是黃河決堤了。

黃河決堤,又是水位最高之際。

因此而受了洪災的沿岸百姓,何止百萬。

甚至於就連開封城都已經被黃河之水淹了,如今開封城內到底是個什麼情況,無人知道。

朝堂之上,氣氛異常緊張,眾臣們正圍繞著一件大事展開激烈的議論。

這件事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生死存亡,眾人深知其重要性,因此討論得格外熱烈。

話題的核心便是如何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大家心裏都清楚,如果處理不當,對於本已風雨飄搖的大明來說,無疑將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然而,要賑災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糧草支撐,但此時的國庫卻空虛無銀。

於是,殿內的大臣們開始了一場近乎荒謬的爭論。

他們各抒己見,提出各種看似可行實則難以實施的方案。

有些人主張加征賦稅,有些則建議削減開支。

一時間,朝堂上嘈雜不堪,眾人爭得麵紅耳赤。

也許很多人在爭論中早已迷失了方向,連自己到底說了些什麼也未必清楚。

但這並不重要,身處高位者總要說些什麼,哪怕隻是為了刷一刷存在感。

至於這些意見能否真正解決問題........恐怕就連他們自己的心裏都沒有一絲把握。

而坐在上位的崇禎皇帝,則是半眯著眼睛,正冷冷的看著這一幕。

他就知道,這幫什麼事情都幹不成的家夥兒,是拿不出任何可以解決辦法的章程來。

硬要說的話,倒也有,就是撥出錢糧來賑災。

這事兒多簡單啊,隨便在街道上拉一個人來也知道。

但問題是,錢從何來,糧從何來。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錢糧說什麼都是在瞎扯。

可是聽聽他們都在商議些什麼?

總之他們什麼都說,可就是不說這錢糧從何而來。

他們真的傻嗎?

當然不是的。

崇禎皇帝很清楚他們都在等著什麼,這心裏麵一定都在打他內帑的主意了。

與此同時,他的心裏也總算是長舒一口氣。

陳新甲果然還是沒有讓他失望,這件事情也總算是落地了。

如今既然就連開封城都被黃河之水淹了,那麼十數萬了流寇,定然也是損失慘重。

別的暫且不提,至少在一年半載之內,那夥兒流寇應該也是難以再掀起什麼大浪了,總算是可以長舒一口氣了。

這兩個月以來,因為開封被圍之事,他可以說是一個好覺都沒有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