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在西南聯大的教授中不乏國內外知名學者,如馮友蘭、聞一多、吳有訓、吳大猷、江澤涵、楊武之等,可大家一樣都過著極其艱苦的生活。為了養家糊口,聞一多掛起了雕刻圖章的招牌,吳大猷在家裏養起了豬,華羅庚也改名換姓,悄悄到中學裏兼課。
為了壓縮開支,華羅庚把家從城裏搬到距離昆明五裏路的黃土坡村住了下來。每天他都拖著病腿進城去上課,以微薄的薪水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在離黃土坡不遠的山穀裏,人們挖了許多防空洞,一遇到日機轟炸,家家戶戶便躲進去。有一次,警報過後,一直聽不到動靜。華羅庚對家人說:“我想到那麵的防空洞去,找一下閔嗣鶴,跟他談一個問題,很快就會回來的。”
閔嗣鶴是華羅庚的助手,他們經常在一起交談問題。可是,華羅庚剛走進閔嗣鶴所待的防空洞,突然黃土飛濺,震耳轟鳴,原來是一顆炸彈正落在洞口處,鋪天蓋地的黃土一下子淹沒了洞口,也淹沒了洞裏的人。幸虧洞中有一個人聽到響聲後,伸手抱住了頭,這樣,隻有他的手和腦袋露在外麵。他趕緊把每個人的頭先扒拉出來,避免了生命危險,可他們的下身都被緊緊地壓在土中。爆炸過後,吳筱元及一些鄉親們全部 過來幫忙,花了兩三個小時,才把他們一一救了出來。被救出時,華羅庚的耳膜也被震破了。
事後,華羅庚一家搬到了更遠的郊區大塘子安了家。大塘子是個小村莊,但環境優美,這裏河水清清,綠樹成蔭,倒是個做學問的好地方。在這裏,華羅庚與楊武之成了近鄰,兩家關係很好。據說,在一次空襲中,炸彈落在了楊家的天井院裏,把洗臉盆壓成了一張鐵皮,華羅庚借給楊武之的一本德文字典也被弄得破爛不堪,很少躲警報的楊武之正好這次舉家外出,從而避免了一場災難。
從家裏到城裏上課,往返有幾十裏路。華羅庚沒錢坐小轎車與吉普車,隻能坐農民的牛車,牛車兩邊各置一塊長木板,擠著好幾個人,再加上道路崎嶇,不一會兒便覺得腰酸腿痛,難以忍受。後來,華羅庚有課時,便住在西南聯大的單身宿舍裏,與陳省身、王信忠同居一室,達一年之久。
1939年,華羅庚的第二個女兒華陵出生了,家中的生活更為清苦了。熊慶來先生及夫人薑菊緣多次接濟華家,當華羅庚夫婦不好意思收下錢物時,他們總是說:“這是借給你們的,等你們有了再還。”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吳筱元偶爾給華羅庚煮兩個雞蛋,心想:“讓他增加點營養,以便支撐這個家。”可華羅庚怎麼吃得下?他用筷子把雞蛋送到了孩子們的嘴裏。為了省錢,華羅庚還戒了煙,並宣布說:“等抗戰勝利了,再抽煙吧!”
幾年後,華羅庚的第四個孩子又誕生了。身為大學教授的他卻連送妻子去醫院分娩的錢都拿不出,隻好讓孩子在破舊的房屋裏呱呱墜地了。
“給孩子取個名吧。”虛弱的吳筱元對華羅庚說。“這孩子生在這個苦時候,就叫華光吧!”華羅庚回答說。
“華光?這名字怎麼講?”
“噢,兩重含義。一是我們家的錢又花光了,二是盼抗戰勝利,中華重光。”
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華羅庚也不會放棄他的數學研究。昏暗的燈光下,他常常熬到深夜。在防空洞裏,手中也不離書本。有時,轟炸過後,書上落了一層土,他抖一抖,繼續讀下去,仿佛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華羅庚很愛自己的孩子們,可跟孩子們談話的主題仍然離不開數學。
有一天,華羅庚帶著孩子們去森林裏躲警報,他們席地而坐,在寧靜的氛圍中開始了交談:“你們覺得世界上什麼東西最美?”華羅庚首先提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