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文 革”落下帷幕,科學喜迎春天。年近古稀的華羅庚,展望未來,壯誌滿懷,他激動地寫道:“春風吹綠了大地,原野上萬馬奔馳,與其伏櫪而空懷千裏,何如奮勉而追騏驥。”
1.春回大地
粉碎“四人幫”之後,華羅庚的工作熱情極為高亢,他繼續奔赴各地,推廣“雙法”。從膠東半島到黃土高原,從茫茫北國到長江兩岸,從東海潮汐到天山白雪,他的足跡已遍及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的成百個縣、上千個工廠與礦山。在國家計委的號召下,“兩法”被作為重點項目,廣泛地應用於化工、電子、郵電、冶金、煤炭、石油、電力、輕工、機械、交通運輸、糧油加工、建工建材、醫藥衛生、環境保護、農業等許多領域。華羅庚的推行“雙法”小分隊也被評為全國先進集 體。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前夕,華羅庚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78年5月,在全國科學大會上,華羅庚等人受到了表彰。1978年11月,停止了18年的中國數學會又恢複了年會,作為理事長的華羅庚領導了這次在成都召開的有幾百人出席的盛會。會上,他教誨年輕人要紮紮實實做學問,不要急功近利,並提出了“努力在我,評價在人”的治學思想。
這段日子盡管非常勞累,但華羅庚的心情無比舒暢。他的心中對事業、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在《喜迎數學的春天》這篇文章中寫道:“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哪兒有數、有形,也就少不了要用數學。中國是有光輝科學史的國家,有過不少當時世界 第一流的數學家,如劉徽、楊輝、祖衝之等。隻是到了明清以後我國數學才落後了。在舊中國,由於工業基礎極為微薄,談不上研究為生產服務的應用數學。解放後,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對應用數學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不少數學家開始接觸應用方麵的問題,並作出了一定成績。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而數學在科學技術現代化中有著重要地位和作用。為了發展我國數學,除了繼續加強數學理論研究外,也要加強數學的應用與推廣,即重視基礎理論,也要重視聯係實際,麵向群眾,使數學既有一個大提高,又有一個大普及,在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中,數學同樣擔負著重大使命。”“科學的春天,當然也是數學蓬蓬勃勃、鬱鬱蔥蔥的春天,作為一個年歲較大的數學工作者來說,更不該老驥伏櫪,空懷千裏之誌,而應當快馬加鞭,為祖國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全部餘年。”
2.西歐之行
1979年3月底,華羅庚應英國伯明翰大學列文斯通教授的邀請,去英國訪問,隨行的有柯小英、陳德泉、潘承烈、那吉生。這是華羅庚回 國之後 第一次去西方講學,從而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極大關注,一些敏感人士認為,華羅庚再現歐洲,說明了中國政策的巨大變化。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數學係係主任哈貝斯坦教授在《華羅庚論文選集》的“序言”裏寫道:“1979年華羅庚在歐洲突然出現,對我們許多人來說,是一個羅曼蒂克事件,它使神話變成了現實。長期以來(似乎是命運注定的)華羅庚在我們的數學編年史上,僅是一個令人崇敬的名字,但他卻意外地、端莊地出現在我們麵前:莊嚴而又活潑,朝氣勃勃且富於智慧,文 靜而又不停地探索新的課題。這時候,我們才意識到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裏他在國際舞台上消失曾經引起我們多麼深切的懷念。從他的著作中挑選出這些論文,是最有說服力的論據,無需我們再作什麼說明了。我希望它的出版能代替我們最誠摯的話語:‘歡迎你回來’。我能為本書的出版略盡微薄之力,深感榮幸。從他那給人以深刻印象的全部著作中僅選出這樣一小部分難免失當。而且,從長遠看,我做的隻不過是(在這裏我引用華羅庚一句詩的大意)用木雕來報答對方贈予我的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