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後,華羅庚帶領20多位專家,兩次來到兩淮煤礦視察。這位年邁的老人冒著近40攝氏度的高溫,頭戴柳條帽,身穿礦工服,親自到礦井裏與工人們一起研究統籌方案。
經過緊張的調查、論證與試驗,華羅庚等人終於拿出了加快兩淮煤炭開發及配套工作的論證報告和統籌圖。
7月初,煤炭部 在北京召開了論證報告驗收會,會上,部長們與專家們進行了認真討論,一致認為該方案數據可靠,材料紮實,切實可行。高揚文 及胡耀邦同誌對華羅庚等人的工作也提出了熱情的表揚。
本來,華羅庚的任務已經完成,他可以休息一段時間了。可他一想到煤礦上的事,就待不住了。他決定要三下淮南,親自去辦“坑口學習班”,讓工作人員了解科學的知識與工作方法。他的想法受到了很多人的阻攔。“你可不能這樣拚命了,好好調整一下吧,現在天這麼熱,到那裏去怎麼受得了?”滿頭銀發的姐姐為他擔心。
“您年紀大了,又有病,這次就別去了吧!”身邊的人也勸他說。可華羅庚卻說:“謝謝你們的關心。這樣做,是人民和四化建設的需要,在上麵辦學習班,我們當然方便。但是參加的人都是生產骨幹,他們如果長期離開生產崗位,生產就要受損失,還是到下麵辦好。我今年72歲了,我認為老驥不僅要‘誌在千裏’,更要‘幹在千裏’。人離不開自然規律,總是要老的,要退休、離休的,但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為人民工作的心情是永遠不應衰謝的。我要用三下兩淮的實際行動,向黨表心意,迎接黨的十二大!”
就這樣,華羅庚帶著滿身的勞累與疲倦,又一拐一瘸地上路了。
4.病魔無情
路途的顛簸與工作的繁重,使華羅庚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可他還是忙於他的“學習班”,不停地向領導幹部、技術人員及普通工人傳授科學管理的方法。有一天,他終於病倒了,麵色蒼白,神誌不清,被連夜從淮南煤礦送進了北京醫院。
醫護人員進行緊急的診斷,並報告出檢查結果:“又是一次心肌梗死!”
病房的門口掛上了謝絕探視的牌子。
華羅庚靜靜地躺在那裏,鼻孔裏插著氧氣,那顆勞累的心髒在吃力地不規則地搏動著,他確實需要好好地休息一下了。
過了一段日子,華羅庚的病情漸漸穩定了,但身體仍極為虛弱。這時,他已經有點躺不住了。
一天。主治醫生悄悄地走過來,委婉地問道:“你最近是不是太累了?從報紙上看到你們到兩淮煤礦工作得很有成績,是否太辛苦了?”
“不!兩淮工作不忙,我們在一起工作的總共60多人,加上兩淮煤礦的工程技術人員共有100多人,他們比我忙多了,日夜不停地工作。大家知道我身體不好,非常照顧我,盡量讓我多休息少工作,小事不煩我。大家雖然來自五個部、七個學會,但是,團結得很好,這不是病源。”華羅庚滿以為說了這一番話,醫生會給他開“綠燈”的,可聰明的醫生隻是微笑著走開了。
第二天,醫生又來了,和藹地對華羅庚說:“我知道你是個腦子停不下來的人,下‘命令’叫你不想問題,恐怕是不可能的。你就專心致誌地想你認為重要的問題吧!雖然我不懂,但是我知道你是在思索一個對人民有利的問題。可是,你要知道,你是個重病人。我們正在用監護裝置隨時觀察你病情的變化。希望你能服從醫囑,即使病情好轉一些,你門上‘謝絕探視’的牌子也不能摘掉,一直等到你安靜地找到思路為止。”
確實,躺在病床上的華羅庚,腦子一直在不停地考慮著一個又一個問題,總覺得自己還有許多十分重要的事情要做,真不該這個時候病倒。11月22日深夜,他俯臥在病床上,拿起紙和筆,為《數學方法與國民經濟》一節寫下了這樣的俚序:盡管心力竭盡,哪顧水平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