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萬裏主持了骨灰安放儀式,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丕顯致悼詞。陳丕顯說,華羅庚是我國現代史上傑出的數學家,他的名字已載入國際著名科學家的史冊。華羅庚也是我國最早為把數學理論研究和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他的優選法和統籌法得到廣泛的普及和推廣,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培養了一支為國民經濟服務的科普隊伍。陳丕顯說,華羅庚不僅是一位在困難條件下自學成才的傑出的科學家,而且是一位經曆過新舊兩個不同時代,由愛國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的我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他頑強拚搏,為四化奮鬥到最後一息,實現了他“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壯麗誓言。
4.深切的懷念
在1980年4月,華羅庚先生曾醞釀了一份遺囑稿,見證人為應用數學所的方偉武。在遺囑中,他安排了五點:第一,我死後喪事要從簡,骨灰撒在金壇縣的洮湖中。
第二,我國底子薄,基礎差,要提倡多幹實事、有益的事,少說空話、大話。
第三,發展數學,花錢不多,收益很大,應該多加扶持。
第四,我死後,所收藏的圖書及期刊,贈送給數學所圖書館。 第五,家庭生活的一些安排(略)。華羅庚還特別關照過華俊東,要他負責贍養華蓮青。
這些年來,雖說華羅庚的身體一直欠佳,遺囑也早已立下,可誰也沒有想到他會走得這麼匆忙,這麼突然。
年邁的吳筱元與華蓮青,呆呆地坐在那裏,默默地流著眼淚,沉浸在“人去樓空”的悲哀之中;孩子們的眼淚已經哭幹,他們在慢慢地整理著父親的遺物,每一件小小的物品,都會激起無盡的辛酸與思念;
華羅庚先生的學生們仍然沒有從噩夢中驚醒,先生的一舉一動、音容笑貌總是在他們的腦海中閃現。仿佛和往日一樣,他們仍能聽到先生的聲音,看到先生的背影;
金壇的父老鄉親們,還是在不停地談論著這位使他們感到無比自豪的科學家,並不時地灑下一把感念的淚水;
華羅庚的海外朋友們通過多種渠道隻想證明:華先生去世的消息屬於誤傳。
他確實走了,沒留下隻言片語,可他的精神猶存,功績猶在。他那熱烈深沉、慷慨激昂的詩句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裏:
呼倫貝爾駿馬,
珠穆朗瑪雄鷹,
馳騁原野誌千裏,
翱翔太空意淩雲,
一心為人民。
在華先生走後的日子裏,金壇人民集資在“中山公園”裏麵為他建造了一座蘇州園林式的紀念館,紀念館門口是一個小水池,四周環繞著柳樹,旁邊的小丘上建有一座華羅庚紀念亭。王震為紀念館題名:“華羅庚紀念館”。紀念館門前的兩根大柱子上刻有蘇步青題寫的對聯:
一代疇人高山齊仰止,
千秋事業祖國在騰飛。
門內正廳當中,置放著華羅庚的半身雕像,雕像後麵的牆上掛有聶榮臻的題詞:精勤不倦,自強不息。
紀念館裏存有華羅庚生前各個時期的照片、著作,還有結婚時的家具及童年時玩的一個小木凳———“馬嘟嘟”。
1986年6月12日,華羅庚逝世一周年時,“華羅庚紀念館”正式剪彩,金壇中學也正式改名為華羅庚中學。
為此,金壇人民舉行了隆重的典禮儀式, 第一屆中國少年數學“華羅庚金杯賽”的優勝者也應邀參加了這一盛典。
華羅庚用自己的才智建立了一座豐碑!華羅庚用自己的精神鼓舞了一代新人!華羅庚把自己的名字永遠刻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科學發展史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