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以正確的方法進行思維出色地解決問題(1 / 3)

哈佛大學率先提出:決定天才的不是智商,而是創造力。哈佛大學第24任校長普西提出:“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在哈佛大學2009屆畢業典禮上,校長福斯特說:“我們一直堅持,最好的教育是那種培養分析能力的、形成思考習慣的、能夠把信息變成理解的教育。”現代社會需要學識廣博、具有多種才能的人。寬闊、跨學科的綜合知識背景可以使人克服困難,變得更加樂於接受新觀點,思路更靈活多變,從而考慮問題時更加具有多樣性和變通性。

雨季保護麵粉的秘訣

哈利森是一位麵粉商,他的倉庫地勢較低,每年的雨季,便是哈利森最擔心的時候。因為一旦水漲到了他的倉庫裏,那些麵粉便泡了湯。雖然年年擔心,但每次都有驚無險,哈利森一次次僥幸逃過了大水的威脅。

可是,令哈利森沮喪的是,今年他卻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今年的雨季不但連降暴雨,而且還引發了山洪,水一下子便漲過了他的倉庫。可想而知,他的麵粉也全泡湯了。有人勸哈利森,還是搬家吧,哈利森雖然心疼損失,但他斬釘截鐵地說:經驗告訴我,還是不要搬的好,也不是每年的雨季都會漲水的。

第二年,為保險起見,哈利森決定將麵粉全部都搬到二樓。沒想到,在雨季的時候,水又跟著漲到了二樓,哈利森又一次損失慘重。哈利森失聲痛哭了一場,但他仍然沒有搬家。他說:“以我的經驗來看,明年一定不會漲水,就算漲水也從來沒有超過三樓的。”

第三年,哈利森將麵粉搬到了三樓。沒想到,老天爺似乎故意要捉弄他,這次的大水竟然淹到了三樓。這次,哈利森雖然仍心痛不已,但卻沒有哭泣。他在家人不解的目光中,披了一件雨衣,冒雨坐上皮筏出了門。

誰也沒想到,哈利森仍然將倉庫選在了一樓,隻是將地點挪動了一下而已。人們都說他不吸取教訓,肯定還會損失慘重。果然,來年雨季來臨的時候,暴雨也跟著來了。可是這次,全城的麵粉商都因這場暴雨而損失慘重,隻有哈利森沒有遭到損失。

人們紛紛詢問哈利森,是用什麼秘訣保住自己的麵粉的。哈利森說:“我什麼秘訣都沒有,隻因我以前遭受的教訓太多,所以,才讓我想到了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辦法:那就是在下暴雨漲水的時候,到外麵去看看哪裏才是最安全的地方。這完全是經驗教會我的啊。”

哈佛人生哲理

在生活中,既要善於積累和利用經驗,又要勇於打破思維定勢。經驗是一座蘊藏豐富的寶藏,它時刻在提醒著你哪裏有智慧;經驗又是一個無處不在的陷阱,總能用一點小小的誘餌便能引你上當。如果你能夠主宰經驗,你便會得到智慧;如果你被經驗主宰,你便會掉入陷阱。

不按規則出牌的小子

二戰時,美國軍方委托著名的心理學家高爾夫研發一套心理測驗,希望能用這套東西挑選出最優秀的人來擔任飛行員。結果很慘,通過這套測試的飛行員,訓練時的表現很亮眼,可是一上戰場,所駕駛的飛機大多被擊落,死亡率非常高。

高爾夫在反思時發現,那些戰績輝煌、身經百戰打不死的飛行員,多半是從那些退役的老飛行員中挑選出來的。他非常納悶兒,為什麼精密的心理測量卻比不上老飛行員的直覺呢?其中的問題在哪兒呢?

高爾夫向一個老飛行員請教。老飛行員說:“是什麼道理,我也說不清。不如你和我一起挑幾個小夥子看看,如何?”高爾夫同意。

第一個年輕人推門進來,老飛行員請他坐下,高爾夫在旁觀察、記錄。

“小夥子,如果德國人發現你的飛機,高射炮打上來,你怎麼辦?”老飛行員問。

“把飛機飛到更高的高度。”

“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作戰手冊》上寫的,這是標準答案啊,對嗎?”

“正確,是標準答案。恭喜你,你可以走了。”

“長官,隻有一個問題嗎?沒有其他要問的嗎?”“你沒有問題,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的。”“是的,長官。”

第一個年輕人走出去後,進來第二個年輕人。他剛一坐下,老飛行員問了同樣的問題:“小子,如果該死的德國佬發現了你的飛機,高射炮打上來,怎麼辦?”

“呃,找片雲堆,躲進去。”

“那麼,如果沒有雲呢?”

“向下俯衝,跟他們拚了。”

“你找死啊?”

“那搖擺機身呢?”

“是你開飛機還是我開?書,你都沒看?”

“長官,你說的是《作戰手冊》嗎?”

“對,難道叫你看《靈犬萊西》?”

“《作戰手冊》我看過,但太厚,有些記不清。長官,我愛開飛機,我要替美國開飛機。但讀書對我就像讀食譜。”

“什麼意思?”

“我煎蛋、煎牛排都行,我還會幫我老媽烤蘋果派。但要我像講食譜那樣講出一二三,我就搞不懂了。”

“好,你可以下去了。”

“長官,我是不是說錯了什麼?”

“‘菜鳥’,現在不要問問題。”

等“菜鳥”走出門,“老鳥”轉過身來問高爾夫:“教授,如果是你決定,你要挑哪一個?”

“嗯,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我會把第一個刷掉,挑第二個。”“老鳥”說。

“為什麼?”

“沒錯,第一個答的是標準答案,把飛機的高度拉高,讓敵人的高射炮打不到你。但是,德國人是笨蛋嗎?我們知道標準答案,他們不知道嗎?所以,德軍一定故意在低的地方打一輪,引誘你把飛機拉高,然後他真正的火力網就在高處等著你。這樣你不死,誰死?”

“噢,原來如此。”

“第二個家夥,雖然有點兒搞笑。但是,越是不按牌理出牌的小子,他的隨機應變能力反而越好。碰到麻煩,他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來解決,方法越多,活命的機會就越大。像我這種真的打過很多仗沒死的人,心裏最清楚了,戰場上發生的事,《作戰手冊》裏不會有。隻有一樣跟書上寫的相同。”

“哪件事?”

“葬禮。隻有這件事和書裏寫得一字不差。打仗都靠背書,那你隻能戰死。”

高爾夫經此教訓,重新改變他的測試。新的測試裏有“如果你有一塊磚頭,請說出50種不同的用法”這類激發創意的問題。他的測試不但為美國選出了真正優秀的飛行員,他也因此創造了“創意測試”,成為了現代創意活動之父。

哈佛人生哲理

曾經有一位社會學者調查後得出結論:凡是能夠成功打破常規的人,幾乎都贏得了成功。常規是被眾多人認定的,但是,能夠贏得精彩人生、創造輝煌事業的人,恰恰隻是少數。常規是束縛創造力的關鍵,如果我們能夠打破常規,衝出重圍,我們就可以開啟成功的大門;否則,我們永遠隻能在成功的邊緣徘徊。

一個思維敏銳的少女

從前,在欠債不還就要入獄的時代,倫敦有位商人,欠了一個放高利貸債主的一筆巨款。那個又老又醜的債主,看上商人青春美麗的女兒,便要求商人用女兒來抵債。

商人和女兒聽到這個提議都十分恐慌。狡猾偽善的高利貸債主故作仁慈,建議這件事聽從上天安排。他說,他將在空錢袋裏放入一顆黑石子,一顆白石子,然後讓商人女兒伸手摸出其一,如果她揀中的是黑石子,她就要成為他的妻子,商人的債務也不用還了;如果她揀中的是白石子,她不但可以回到父親身邊,債務也一筆勾銷。但是,假如她拒絕探手一試,她父親就要入獄。

雖然是不情願,商人的女兒還是答應試一試。當時,他們正在花園中鋪滿石子的小徑上,協議之後,高利貸債主隨即彎腰拾起兩顆小石子,放入袋中。敏銳的少女突然察覺:兩顆小石子竟然全是黑的。

如果你是那個不幸的少女,你該怎麼辦?

聰明的女孩不發一語,冷靜地伸手探入袋中,漫不經心似的,眼睛看著別處,摸出一顆石子。突然,手一鬆,石子滾落到了路上的石子堆裏,分辨不出是哪一顆了。

“噢。看我笨手笨腳的。”女孩呼道,“不過,沒關係,現在隻需要看看袋子裏剩下的這顆石子是什麼顏色的,就可以知道我剛才選的那一顆石子是黑是白了。”

當然,袋子裏剩下的石子一定是黑的,惡債主既然不能承認自己的詭詐,也就隻好承認她選中的是白石子。

一場債務風波有驚無險地落幕。

哈佛人生哲理

“垂直思考法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要考慮運用水平思考。”傳統的思考方法屬於垂直思考法,是一環緊扣一環的連續思維形式;水平思考方法,如同在地上挖掘一個洞穴,如果遇一塊石頭阻擋,便停止挖掘,改在旁邊再繼續挖掘的思考方法。所以它不是論理式、數學式、因果關係的思維形式,而是跳躍式的,觀點可左右改變的思考方法。

一個2006年年度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考澤是美國艾奧瓦州的農民,和美國西部其他農民一樣,考澤主要以種植玉米為生。雖然美國是發達國家,但種田的農民也是很艱辛的。為了有個好收成,考澤要像照顧孩子一樣伺候自己的莊稼,年複一年,他在田壟裏風裏來,雨裏去,常常是落得一身泥巴點,累得佝了腰,生活卻沒有什麼變化。

種玉米,賣玉米,再種玉米,再賣玉米,幾十年來,考澤一直在農田裏重複著這個周而複始的輪回,每年秋收,考澤總會出神地看著那些堆積如山的玉米,那時,他常常幻想著這些金黃色的玉米會變成金燦燦的黃金。

玉米作為一種普通的糧食,它的價格是最低廉的,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但考澤卻不這樣認為。他在那些玉米中捕捉著靈感,尋找著希望。他相信,那些玉米中一定潛藏著人們未發現的價值,如果改變玉米的命運,就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考澤開始查閱有關玉米的各種資料。有一天,考澤在互聯網上偶爾看到一則消息:德國和日本生產出了燃燒乙醇的汽車。他立刻把這條消息和玉米聯係在了一起,當時,人們意識中的玉米隻是一種糧食,沒有人想到蘊藏在玉米中的乙醇是可再生的能源。但考澤卻產生了用玉米來加工乙醇的念頭。考澤還了解到,石油資源的逐年減少,導致國際原油價格的逐年上漲,使得各國對能源的爭奪越來越激烈,人類迫切需要一種新的能源。用玉米加工乙醇將會是一種獲得新能源方式。

新的發現讓考澤興奮不已,他找到周圍的其他農民,希望他們能和自己一道來實現這一夢想。但是,很多農民聽了之後都認為不可行,因為他們認為玉米裏根本不可能產生汽車的燃料。考澤後來找到了一家科研機構商談合作事宜,共同成立了林肯威能源公司。2006年5月,林肯威能源公司開始利用玉米來生產乙醇汽油。玉米脫胎換骨為乙醇汽油後,其附加值開始成倍增長,考澤那個玉米變黃金的願望終於成為現實。

因為乙醇既可以減少溫室氣體,又可減少美國對外國石油的依賴,所以,玉米提煉乙醇將成為解決美國能源饑渴的新的辦法之一。憑著這種創新,農民考澤成為美國《時代》雜誌評出的2006年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時代》雜誌對他的評價是,這個農民,依靠智慧的魔法,把普通的玉米變成了“黃金”。

哈佛人生哲理

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哥特馬克博士指出,不少時候,我們不會用腦,把習慣的事情當成千真萬確,從而犯下錯誤、失去機會、留下遺憾。隻有敢於打破這種慣性思維,才會有新的突破,發現新的機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把冰生意做成世界行業的年輕人

有兩個孩子從家中偷了一些水果和奶製品,跑到野外去玩。那時還沒有保存食物的方法,看著吃剩的食物在陽光下壞掉,他們沒有一點辦法。

後來,兩個孩子上了中學,他們依然是好朋友。

一次,沿著冰封的湖畔散步,那個叫圖德的孩子突然說:“還記得咱們從家裏偷東西出來吃的事嗎?”

另一個孩子說:“當然記得,可惜剩下的食物都壞掉了。”

圖德指著湖麵問:“看見那些冰了嗎?”

“這裏的冬天到處是冰,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圖德興奮地說:“為什麼不把這些冰收集起來,運到炎熱的加勒比海的一些港口去銷售呢?”

那個孩子嘲笑他說:“別傻了,冰到了那裏早化成水了。”可圖德的目光依然注視著湖麵上的冰。

幾年後,也就是1806年,21歲的圖德再次找到當年的朋友,想讓他和自己一起做冰的買賣,可朋友再次拒絕了他,並勸他別異想天開。後來,在別人的資助下,圖德花費1萬美元將130噸冰用船運往酷熱的馬堤尼克島。

此後,圖德在15年的時間裏,把冰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地,他的船所能到達的地方,冰鎮飲料、冰藏水果和冷藏肉類成為了人們的需求。

到了1858年,圖德把15萬噸冰先後裝上了380條大船運往美國、中國、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圖德也因此成為世界冰王和億萬富翁。

圖德的做法給科學家們以啟發,終於引出了冰箱的問世。

當年那個朋友卻依然過著普通的生活,他沒想到,那些被他忽視的冰會成就一個人的夢想。

哈佛人生哲理

天才與常人的區別也許就在於是否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對於一些事物,有些人隻能看到表麵,想到當前,而有些人卻能看到內涵,想到以後。擦亮你的眼睛,開動你的腦筋,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個機會,相信你一定會迎來成功的曙光。

一個法學界的經典案例

20世紀60年代,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地方高等法院受理了一樁頗為棘手的刑事案件。有人被控犯有殺人罪,法院經過漫長的調查,掌握了很多重要證據,足以證明他殺人的事實成立。但是,他的辯護律師辯解說:被害人的屍體一直沒有找到,法院無法認定所謂的被害人已經死亡。

法庭對被告是否有罪展開了辯論。被告的辯護律師站起來說道:“法官先生,陪審團的女士們,先生們,有一件事情會讓你們大吃一驚。”他舉起手腕看了一下手表,隨即把目光轉向法庭的入口處:“再過一分鍾,在本案中被認定已經死亡的那個人,將通過這扇門走進法庭。”

人們一下子驚呆了:什麼,他沒有死?他們都把目光投向法庭的入口處,緊張地等待著石破天驚的一幕。可是,一分鍾過去了,什麼事也沒發生。

這時,辯護律師說:“請原諒我開的一個小小的玩笑,這隻是我虛構的一個情節,那個人並沒有如我所說的那樣走進來。但是,你們剛才的反應證明了一點,那就是:你們並不能完全肯定那個人已經死亡。基於這一點,所有指控都不能夠成立。”

法官和陪審團陷入了極尷尬的境地,他們一個個麵麵相覷,沒有人能駁斥他的說法。是啊,既然他們認定他已經死亡,為什麼還要朝門口看呢?

主控方首席律師凱勒是個富有辦案經驗的人,他站起來反駁說:“沒錯,剛才大家都在看門口,這說明大家對被害人是否死亡還心存疑慮,這不足為奇,因為任何推斷都有可能發生意外,他們中沒有一個人是當事人,因而並不知道被害人是否死亡。可是,有一個人知道,那就是您的委托人,本案中被指控殺人的當事人。我注意到了,他並沒有朝門口看,這說明他根本不相信被害人會從那扇門裏走進來。”

辯方律師的氣焰頓時被壓了下去,這關鍵的一句,最終促使嫌疑人被定罪。

這個案例,後來被收入美國聯邦法院的案例彙編,成為法學界的經典。

哈佛人生哲理

很多複雜的問題往往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單一的,往往互相聯係、互為因果、互相影響、相互製約,這增加了處理問題的成本和難度。但是,也增加了解決問題的線索和突破口。因此,要靈活地進行思考,找準要害點進行突破,這樣,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得到一個接近真實值的數據

全世界的人的總血量大概是多少?

對於這個問題,你也許會不屑地說:“隻要告訴我單個人的血量,乘以全世界的總人數就得到答案了。”但是,假如你不知道自己體內到底有多少血液呢?這時,我們可以考慮一下獻血時的場景,普通人往往一次獻血200到400毫升,這個血液“損失量”肯定對健康人體是安全的。因此,讓我們粗略地認為一次獻血量大約相當於總血量的10%,於是我們每個人體內的血量就是2000~4000毫升,再乘以全世界70億人口,就得到了所有人的總血量:1.4萬億到2.8萬億毫升。

這個數字還是難以理解。不過我們可以打個比方,這些血量倒進一個大公園那麼大的池塘的話,血液的深度可以達到10~20米。這回你應該有感覺了吧?

如果這個問題讓你感到惡心,讓我們來看一個舒服點的:全世界每年汽車的行駛裏程總長度是多少?讀一下你自己的汽車的裏程數,問題就解決了。

假設你的車5年跑了10萬千米,每年就是2萬千米。全世界有車族占總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呢?粗略地估計全世界10%的人屬於有車族,那就是7億人,則每年全世界有車族的汽車一共行駛了14萬億千米。對這個數字沒有感覺?離太陽係最近的恒星與太陽的距離是40萬億千米,假如我們的飛船1年飛行的距離等於全球所有汽車裏程的總和的話,隻要3年的時間,我們就將抵達另外的星係。

這兩個事例告訴我們,估算最重要的是突破常規方式,從另一個角度來解決問題,比如,通過獻血來思考總血量,利用自己汽車的裏程表數據來思考總裏程。同時,估算還要合理地進行猜測,比如,對獻血量和有車族在總量中所占的比例,都粗略地估計為10%。

估算並不嚴格,卻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一個接近真實值的數據,從而給人們在思考實際問題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哈佛人生哲理

很多時候,有了一個接近真實值的數據,就等於解決了問題。一個粗略的估算結果總比沒有結果強。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我們無法得到某些數據的精確值,因此,就要用估算和精確計算兩者相輔相成地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樣,解決問題的思路就寬闊了,能力也就提高了。

一項有悖常理的科研成果

1975年,美國費城的艾倫教授到日本進行學術訪問。在東京技術學院實驗室參觀時,樓道角落裏的一堆既像塑料又閃著銀光的薄膜引起了他的注意。當他好奇地詢問陪同的白川教授時,對方不以為然地回答:這隻是一堆廢品,毫無科學價值。

白川接著告訴他,那是一個外國留學生在做高分子聚合實驗時由於沒聽清規則和要求而製造的一種莫名其妙的產品,被丟棄在那裏已近5年了。現在被當作失敗的實例,以教育那些違背科學而荒謬操作的學生。

艾倫聽了點點頭,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他對這堆垃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研究了幾日後,他提出將這堆垃圾廢品帶走的請求,白川教授爽快地答應了。在他看來,這隻不過是一堆垃圾而已。

回到費城後,艾倫教授不分晝夜地在實驗室裏對這堆垃圾進行研究。最後,當他將一些微量碘加入這種聚乙烯時,奇跡發生了:這堆“廢品”的導電性能一下子提高了千萬倍,真正成為金屬般的導電塑料。

這個發現震驚了全世界,因為自1868年發明第一種塑料以來,各種塑料為絕緣體已成為科學界的定論。但艾倫教授的發現卻打破了常規,這個有悖常理的科學研究成果,使他獲得了200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本是毫無關聯的兩種東西,組合在一塊兒,居然創造了奇跡。如果沒有大膽設想、創新的勇氣,這堆“垃圾”將永遠被棄置在科學的大門外。

哈佛人生哲理

在愛迪生的實驗室裏,貼著一條雷諾茲爵士的語錄:“人總是要千方百計地逃避真正艱苦的思考。”而在語錄的下方:“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樂趣。”在創造過程中,思考是極為重要的關鍵。要很好地進行創造,就必須有專門的時間去思考。不善於思考就不可能發現問題,也就談不上會有更多的想象與創造。

啤酒公司的宣傳海報

一家啤酒公司發布了一則消息,麵向各大策劃公司誠征宣傳海報,開價是50萬美元。消息一出,國內許多策劃公司紛紛趨之若鶩,不到半個月時間,這家啤酒公司就收集了上千幅廣告作品,但是,這些作品大都不盡人意,最終,分管宣傳的負責人隻得從上千幅作品中選擇了一件較為滿意的作品。

這幅作品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一隻啤酒瓶的上半身,瓶內啤酒洶湧,在瓶頸處,緊握著一隻手,拇指朝上,正欲頂起啤酒瓶的瓶蓋。這幅海報的廣告標語是:“忍不住的誘惑”。

但是,這幅作品交給啤酒公司的老總定奪時,老總僅僅看了兩秒鍾就給否決了,理由是,這種創意略顯生硬,並且用拇指來開酒,這種做法十分危險,若是用這種廣告,因開酒而導致拇指受傷者肯定會大幅度增加,那樣的話,勢必會有許多消費者來起訴我們,那就得不償失了。

這無疑是一個完美的拒絕。既說出了拒絕的原因,又彰顯了啤酒公司對消費者的無微不至關懷。

看到這家啤酒公司的老總如此挑剔,許多策劃公司紛紛望而卻步。這時候,一個藝術係的學生聽說了這個消息,他當即胸有成竹地撥通了啤酒公司的電話,他打算試一試。啤酒公司的老總同意了他的要求,兩天後,這位學生就拿著自己的作品走進了啤酒公司老總的辦公室。

也同樣是兩秒鍾,啤酒公司的老總從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來,然後激動地說:“年輕人,太棒了,這才是我想要的。”這位藝術係的學生也如願以償地得到了50萬元稿酬。

第二天,啤酒公司的海報就鋪天蓋地地見諸各大平麵媒體。想知道這幅海報的內容嗎?其實很簡單:一隻啤酒瓶的上半身,瓶內啤酒洶湧,幾乎要衝破瓶蓋冒出來,這時候,瓶頸處緊握的那隻手用拇指緊緊地壓住瓶蓋,盡管這樣,啤酒還是如汩汩清泉溢了出來。這幅海報的廣告標語是:“××啤酒,精彩按捺不住。”

同樣是一隻拇指,僅僅是變換了一下位置,向上位移了1厘米,轉換了一下姿勢,就贏得了50萬美金。這在許多人看來,未免也太投機取巧了,然而,你可曾想過這樣短短1厘米的背後,境界要差距多少米呢?

哈佛人生哲理

為了更有創意,考慮問題要從多種角度出發,不要受某一固定角度的局限;要從問題的多方麵去考慮,不要把視線固定在個別問題上或個別的方麵。比如,可以思考:現有的東西是否可以做某些改變?現有的事物能否做適當的調整?現有的事物能否從相反的角度重新考慮,能否正反顛倒、上下顛倒、主次顛倒、位置顛倒、作用顛倒……在思考的時候,稍加改變,就可能贏得不同的結果。

在商品上粘貼小廣告的打工者

詹姆斯。麥克格裏威先生是超市剛剛招聘來的服務生。他已經50多歲了,超市的裝卸與擺放工作已遠遠超出了他的體力負荷。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節奏下,他甚至略顯笨拙,但是,超市老板還是把他留了下來。因為,他的傭金最低,低到每天隻有10美元。

第一天上班,詹姆斯先生就非常努力,他負責把一整車袋裝的麥片扛到超市的倉庫裏,然後碼好,做好登記。但是,第二天一早,上班不到兩個小時,超市老板就把他叫到了辦公室,老板要解聘他,因為他在超市的商品後麵貼上了一些不相幹的小廣告,這一舉動引起了許多顧客的不滿。因為要把這些小廣告從商品的背後撕下來,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詹姆斯先生總是把這些廣告粘得很牢。

看到老板要炒了自己,詹姆斯先生萬分緊張,他再三央求老板,再給他一次機會,哪怕自己可以不要工錢。老板是個吝嗇鬼,一聽說不要工錢,就再沒有說什麼,就連忙吩咐詹姆斯先生幹活去了。

一切如舊,詹姆斯先生隔三岔五地總被老板叫到辦公室。每一次,老板都要炒他“魷魚”,但是,每一次又都沒有炒成,因為,詹姆斯先生留在超市的薪酬已由不發1分錢,變成了每個月支付超市100美元。

詹姆斯先生在商品上粘貼小廣告是有選擇性的,他隻選擇在麥片、薯條和巧克力的後麵粘貼,小廣告的尺寸也在不斷變化,廣告語也層出不窮。這些廣告,讓許多顧客都耳熟能詳。

許多人都譏笑詹姆斯先生是個十足的傻瓜,竟然倒貼錢在超市打工。超市老板也異常納悶,心想:詹姆斯這個老家夥竟然願意倒貼錢也要呆在我的店裏,不會是想傳播什麼不良信息吧?於是,超市老板連忙找人把粘貼在商品後麵的小廣告拿下來看,這一看,竟然把鐵石心腸的超市老板感動得淚如雨下。原來,小廣告上寫的是——

尊敬的顧客:您好。實在是冒犯了。我有一個18歲的女兒,到新澤西州來旅遊,3月未歸,她走丟了。她喜歡吃麥片、薯條和巧克力,如果您也想讓她像您一樣享受這些美味,那麼,請您一定要幫助我(另附愛女露絲的照片)。

——詹姆斯。麥克格裏威

這是發生在美國新澤西州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後來,詹姆斯。麥克格裏威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女兒,就在那家超市。

後來,超市的老板才知道,原來詹姆斯是一位身家1000多萬美元的富有企業家。

哈佛人生哲理

著名思維學家、“創新思維之父”德。波諾說:“每一次成功的背後,都有‘另辟蹊徑’的創意,它是解決問題的‘加速器’。”當傳統方法、常規方法不能解決問題時,我們應該努力嚐試一下“奇特”、“怪異”的方法。靈活運用非常的方法,才能達成非常的目的。

總是在兜圈子的螞蟻

一百多年前,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把許多螞蟻放在一個圓盤的周圍,並設法使它們首尾相連,繞圓盤組成一個圓形。這些螞蟻就繞著圈兒轉,說不清哪是頭哪是尾。

它們似乎並沒有發現周圍環境一遍又一遍重複,井然有序地走了一圈又一圈,沒有一隻另類的螞蟻私自走出這個圈子。

法布爾和他的助手麵麵相覷,他們不知道這群螞蟻為何老是在兜圈子。於是,他在螞蟻的旁邊放了些食物,他想這些螞蟻聞到了食物一定會蜂擁上去搶奪。出乎他們意料是:這些螞蟻像中了邪似的,對食物視而不見。法布爾和助手困惑地看著這群螞蟻周而複始地循環著那個圈,直到七天七夜後,所有的螞蟻都活活累死……

這群螞蟻之所以有這樣的結局,就是因為它們分泌的一種化學物質。螞蟻平時就是靠著這種化學物質認路,尋找食物,與同伴聯係、行走天下,而法布爾實驗的這群螞蟻,都沿著自己或者其他螞蟻留下的“標記”行走,一圈又一圈,直到死亡。

哈佛人生哲理

布萊克說:“打破常規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宮。”按照慣常的方式,規規矩矩地走老路子,並不總是萬無一失的。在很多時候,導致我們失敗的,不是因為別的原因,恰恰是因為我們所擅長的拿手好戲。在必要的時候,要敢於有所改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