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大陸的腹地,生活著盤角斑羚。這是一種羚羊的變異種群,非常珍稀,有一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物保護專家常年駐地研究。有一段時間,專家們明顯感覺到盤角斑羚的生活狀態出現了異樣。一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成年羚羊出現集體性的消瘦,而且變得煩躁不安;另外,就是幼羚體質大不如從前,死亡率空前高。專家們憂心忡忡,苦苦探尋其中的原因。按照常規研究思路,動物出現身體消瘦,肯定是身體攝入營養和能量出現了不足。專家們順著這一思路,前往盤角斑羚的生活領地,仔細查看。結果,他們沒有發現羚羊愛吃的芨芨草產量減少,相反,因為上一個雨季是近10年同期最長的,草木長勢出奇的好。他們又勘察了水源,也沒有發現水質有什麼問題。他們甚至還把盤角斑羚愛舔食的含有大量天然礦鹽的泥土帶回去化驗,鹽分的含量並未發生變化。如此一來,盤角斑羚群體衰退的根源就成了一個懸而未決的難題。
謎底是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揭開的。那天,專家小組的負責人費曼博士外出散步,無意間看到幾個當地土著居民趕著一輛馬車經過,他發現車上裝滿了石塊。在這個廣袤的草原上,那些石塊隻產自一個地方,就是盤角斑羚活動區域的中心地帶。費曼博士注意到,那些石塊上好多都沾有白色的汙漬。
看到馬車運載著滿滿一車石塊慢慢遠去,費曼博士想到前些天考察的時候,曾經發現草原深處的石塊銳減。當時因為忙著對水草的研究,根本就沒把這個變化放在心上。而現在,費曼博士突發奇想:石塊的減少與盤角斑羚的衰弱是否存在著某種隱秘的聯係?
經過近一個月的艱苦探察,結論終於出來了:原來,處在哺乳期的盤角斑羚因為乳頭腫脹,喜歡在這些扁平的石塊上磨蹭,所以大量的乳汁都流淌在石塊上。當地數以萬計的鳶尾雀最愛吸食石塊上的羚羊乳汁。它們邊飽食邊排泄,這些排泄物裏蘊涵了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蛋白,又是盤角斑羚的天然補品。一直以來,以石塊為媒介,羚羊和小鳥之間就維持著這種彼此互惠互利的供求關係,羚羊的體質也因此非常健壯。而近期由於陰雨連綿,當地土著居民運走了大部分石塊用於加固房基和畜圈,也就無形中割斷了盤角斑羚獲得所需營養的運輸通道。因為沒有了石塊,盤角斑羚無法釋放多餘的乳汁給鳶尾雀,自然它們自己也無法獲得鳶尾雀提供的營養。
真相大白,研究成果總結會議上,費曼博士用這樣一句話來結束自己的報告:“動物出現衰退,一般情況下應該是獲取不足,這是科學的思維。然而,在這裏,上帝和我們開了個玩笑,竟然要從舍棄的角度追本溯源。我隻能解釋為,這是上帝的邏輯。”
哈佛人生哲理
社會生活是複雜的,自然世界也是複雜的,很多事情發生的原因經常出乎我們的意料。按照一般邏輯、進行常規推理,甚至科學的思維都無法圓滿地解決問題,這時候,就要開闊思路,進行全麵的觀察和全方位的思考,才可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如何才能讓客人快點走
查理是許多公司的企管顧問,他在工作中的絕招就是“問問題”。
有一次,一家專門在歐洲機場做咖啡餐飲的連鎖公司,請查理來幫忙,想找出提升業績的答案。查理把幾個機場的店長找來,然後開始問問題。
“你們感覺業績不能提升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人太多。”其中一個店長說。
“什麼意思?”
“就是店裏老是客滿。”
“客滿有什麼問題?”
“你知道,在機場的旅客進到咖啡店,一屁股坐下來就不動,一直等到要登機,才會起身。中間他不會多點東西,他隻是占著位置……”
“對,其他客人也進不來,所以,店裏老是客滿,看起來好像生意很好,其實業績不佳。”另一個店長附和著。
“好,問題是旅客占著位子不走。那怎麼辦?怎麼讓客人快點走呢?”
“把椅子換成硬的,讓他坐得不舒服,這樣就待不久。”
“我的辦法是盯住客人,隻要他杯子一空,就過去清桌子……”
“如果客人不動呢?”
“我剛剛沒說完,接著問他要不要再點什麼?”
“如果他說:‘不要,謝謝。’怎麼辦?”“那就叫每個服務員每隔30秒,就過去問他要不要再點什麼?”“不,說正經的,我認為可以在每張桌上裝個定時器,超過時間就加錢,跟出租車一樣,時間也算錢嗎。”
“不,這不實際,我認為隻要加收座位的桌錢,很多人就會選擇站著吃喝,吃喝完就走人。”
“不,加收不好,不如把帶走吃的算便宜點……”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查理眼看快不可收拾了,趕快拉回正題,說:“好,大家剛才說的都是要做什麼,才能讓客人早點離開。有沒有不做什麼,就可以達到效果的?”
“不做什麼?關店不賣嗎?”
“有點接近了,你們有沒有注意客人在店裏,眼睛都在看哪裏?”查理提示。
“客人最常看的是航班顯示機的電視嗎。”
“客人在咖啡店裏,都是等著要登機。如果有航班顯示機,他們就會安心等待,不怕搞不清楚狀況。所以,如果把航班顯示機關掉,假裝壞掉,他們便坐不安心,一定坐不久的。”
“一直都關掉嗎?”
“不,等客人少了,便把顯示機打開,其他的客人就會進來。”
“然後呢?”
“等人多了,再把顯示機關掉,假裝故障。”
“各位,你們真是一流的店長,我想我們找到答案了。”查理很是興奮。這家機場連鎖餐飲公司就靠著假裝故障的航班顯示機,業績果然大增。
哈佛人生哲理
善於思索,善於提問是一種好習慣。解決困難的最好辦法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找不到答案的時候就找問題,問題找到了,答案自然就出來了。這是工作的方法、思考的方法。
滅鼠的方法
夏威夷是世界上最熱門的觀光勝地,但鼠患成災,給人們造成很大的麻煩,最糟的是它們嚴重破壞了夏威夷的製糖工業。這些老鼠都是跟著各種貨物偷渡進來的。因為沒有天敵,老鼠數量有增無減。
蓋斯姆博士所領導的小組可能是夏威夷的救星。今天他向政府當局說:“我們過去采取的滅鼠方法,花錢多,效果差,現在應該換個方式,對自然的問題,應該用自然的方法。”
“什麼方法呢,博士?”有人問。
“問對了問題就會找到答案。我們先來問為什麼老鼠在夏威夷會繁殖得這麼快?”
“這個我們都知道,因為沒有天敵。然後呢?”
“沒有天敵,我們就給它找個天敵。老鼠的天敵是什麼?”
“貓。”
“對,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但一般的貓,是我們要的好貓嗎?”
“怎麼說?貓還有區別嗎?”
“造成我們痛苦的老鼠,是在一般人家裏嗎?”
“不,是在甘蔗田裏的老鼠。”
“這就對了,現在的貓都靠人養,隻吃罐頭,都懶得抓老鼠,真叫它抓,搞不好還抓不了。連家裏的老鼠都對付不了,怎麼可能叫它去對付在田裏的那些狡猾的鼠輩呢?”
“那怎麼辦?”
“所以,我們要找到比貓更強的天敵。這個天敵要符合下麵的條件:一要有快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二要有凶猛的侵略性;三要有高度的繁殖力。最重要的,它要喜歡吃老鼠。”
“去哪裏找這種動物?”
“各位,我已經找到了。”說著,蓋斯姆拍拍手,助理提著一個大籠子走進來,“就是它。”
“這是什麼東西啊?”
“它叫貓鼬,精確說法是印第安貓鼬。它夠凶,夠猛,適應力強,繁殖力快。眼鏡蛇都不是它的對手,殺老鼠就太簡單了。”
蓋斯姆示意助理把3隻老鼠放進籠子,隻見貓鼬三下兩下就把老鼠都幹掉了。
大家拍手叫好,就這麼決定了。
於是,大批的貓鼬被送到夏威夷各島去放生,大家都想,老鼠這下死定了。
結果呢?老鼠不但沒死,貓鼬也變成大問題。
怎麼回事?原來老鼠是夜行動物,晚上出來搞破壞;而貓鼬卻是日行動物,白天出來打獵,晚上呼呼大睡。它們雖是天敵,但就是碰不到一塊兒。
貓鼬在夏威夷,不僅沒有幫忙抓老鼠,當地的野生雞種、野生鳥類……倒被它殺掉一批,許多動物麵臨絕種的危機。
哈佛人生哲理
“問對問題,答案自然就會出現。”然而,生活是複雜的,在很多時候,問對了問題,並不代表得到了解決的方案。任何一個因素考慮不到,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使我們前功盡棄。因此,隻有經過檢驗的解決方案,才可以認為是真正有效的。
一塊曆經幾代的頑石
當馬麗作為新娘來到這個農場時,那塊石頭就在那兒了。
它剛好位於屋角,是塊醜陋、陰暗的橙色怪石。這塊直徑約有一英尺的石頭,從後院草地裏突出兩英寸,隨時可能使人絆倒。
一次使用割草機,不小心被它碰斷了高速運轉的刀片,馬麗問:“我們不能把它挖走嗎?”
“不行,它一直在那兒。”丈夫說,他父親也表示同意。“它埋下去很深,我想。”公公補充說,“我妻子家從南北戰爭時就住在這兒,從來沒人把它挖走。”
於是那石頭就留住了。後來,馬麗的孩子們出生了,又逐漸長大可以到處走了。接著公公去世,再後來,丈夫也離開了她。
葬禮之後,馬麗開始以主人的眼光審視周圍的院子,發現有近百個小傷痕。她便一個一個地修補它們。然而,房子西南角那片,怎麼整也不行。一定是那塊石頭影響了草坪的生長。她到庫房拿出鐵鏟,要挖掉那塊石頭。
馬麗準備幹上一整天來除去這塊頑石。她穿上厚厚的鞋子,找來手推車。
僅僅5分鍾後,那塊石頭就被挖出來了。它隻埋了約一英尺深,馬麗用鐵棍把它撬鬆,然後放入手推車。
令人吃驚的是,那塊頑石曆經幾代,每代人都確信前輩試圖移走它的努力都失敗了,因為那石頭看起來又大又深,好像結實無比,根本無法移動。
哈佛人生哲理
聰明和勇敢的人麵對困難做出的反應,不是逃避或繞開它們,而是麵對它們,同它們打交道,以一種進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們奮鬥。許多困難貌似“巨大”,其實是“不堪一擊”的。隻要你敢於勇敢地麵對它,就會發現,那實在遠不如想象得可怕。隻有被嚇倒的人,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心算大師的失誤
每天晚上,著名的心算家阿伯特。卡米洛總是站在一個台子上,請台下任何一個觀眾給他出題。這位天才的心算家還從來沒有被任何人難倒過。
這天晚上,一位先生走上台來,坐到這位心算家的對麵,開始出題:
“一輛載著283名旅客的火車駛進車站,這時下來87人,又上去65人。”
阿伯特。卡米洛很輕蔑地笑了。
“下一站下去49人,上來112人,”這位先生又做了補充。
心算家依然付之一笑。
“再下一站下去37人,上來96人,”主考人說得飛快,“在再下一站下去74人,上來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來23人;再下一站下去55人,僅僅上來7人;在再下一站下去43人,又上來79人。”
“完了嗎?”心算大師很同情地問他。
“不,請您接著算。”他搖著腦袋接著說道:“火車繼續前行。到了下一站又下去137人,上來117人;再下一站下去22人,上來68人。”這時,他用手敲著桌子叫道:“完了,卡米洛先生。”
心算大師不屑一顧地向下咧咧嘴角,問道:“您現在就想知道結果嗎?”
“那當然,”主考人點著頭,微笑著說“我現在並不想知道車上還有多少旅客,我隻想知道,這趟列車究竟停靠了多少個車站?”
阿伯特。卡米洛,這位著名的心算家呆住了。
哈佛人生哲理
牛頓說:“把簡單的事情考慮得很複雜,可以發現新領域;把複雜的現象看得很簡單,可以發現新規律。”或許在科研中這一名言很有效,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未必適應。不善於掌握問題的實質,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大忌。
究竟是什麼樣的貓和狗
一位叫莫裏斯的盲人,因為經常迷路,便想擁有一隻狗來給他導盲,擁有一隻貓來給他看住餐桌上的食物不被老鼠偷吃。於是,莫裏斯請鄰居幫他寫了一份求購廣告登在報紙上。很快,寵物訓練中心給他打來電話,說完全可以滿足他的要求。
得到了貓和狗的莫裏斯,急不可耐地出門辦事了。天還沒亮,他將貓留在家裏看家,特別是餐桌上的食物,不能讓老鼠吃了。然後,他牽著狗出了門。晚上,等莫裏斯回到家的時候,已經累得躺在床上動彈不得。他氣急敗壞地給寵物訓練中心打電話:“你們給我送來的究竟是什麼樣的貓和狗啊?你們說狗熟悉本市的所有交通路線,可是,它今天盡領著我往草叢、往窄窄的小巷裏鑽,害得我迷了路,還找不到一個人問。再說貓吧,我隻不過外出了一天,它便將我放在餐桌上的食物吃了個精光,肯定是它吃了,如果是老鼠的話,哪裏會吃得那麼幹淨?”
寵物中心的工作人員來了,經過仔細測試,並請出莫裏斯的鄰居來監督,證明他們所訓練出來的貓確實會看家捉老鼠,而狗也確實會給盲人帶路。莫裏斯猶豫著答應再試用一天。
可是第二天,情況照舊,沒有任何改觀。莫裏斯再次憤怒了,他堅決要求寵物訓練中心賠償他的損失,特別是精神損失,因為讓狗帶著連續兩天都往草叢裏鑽,任何人都受不了。
寵物中心的人再次對貓和狗進行了測試,依然沒有任何問題。有人提議,讓莫裏斯將他前兩天的過程,當著寵物訓練中心工作人員的麵再演試一遍。隻見莫裏斯用手摸了摸貓和狗,然後將狗關在了家裏,把貓牽出了家門。
寵物訓練中心的工作人員問莫裏斯,是怎樣判斷出哪隻是貓哪隻是狗的?莫裏斯說:“我是用手摸的,個大的那隻肯定是狗,個小的那隻肯定是貓,難道不對嗎?”但實際上,寵物訓練中心給莫裏斯的貓和狗的個頭剛好相反。
哈佛人生哲理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著手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所具備的條件認識清楚,並進行精心的籌劃和正確的安排。如果一開始就出現了判斷的失誤,就別期望會得到預期的好結果。
加拿大物理學家的高招
智利北部有一個叫丘恩貢果的小村子,西臨太平洋,北靠阿塔卡瑪沙漠。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太平洋冷濕氣流與沙漠上的高溫氣流終年交融,形成了多霧的氣候,可濃霧絲毫無益於這片幹涸的土地,因為白天強烈的日曬會使濃霧很快蒸發殆盡。
一直以來,在這片被幹旱統治的土地上,看不到綠色,沒有一點生機。
一位名叫羅伯特的加拿大物理學家在進行環球考察時經過這片荒涼之地。在這裏,除了村子裏的打魚人,他沒有發現任何生命跡象。但他有一個重要發現,那就是這裏處處蛛網密布。這說明蜘蛛在這裏四處繁衍,生活得很好。為什麼隻有蜘蛛能在如此幹旱的環境裏生存下來呢?這引起了羅伯特極大的興趣。
羅伯特把目光鎖定在這些蜘蛛網上。借助電子顯微鏡,他發現這些蜘蛛絲具有很強的親水性,極易吸收霧氣中的水分。而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這裏生生不息的源泉。
人類為什麼不能像蜘蛛織網那樣截霧取水呢?在智利政府的支持下,羅伯特研製出一種人造纖維網,選擇當地霧氣最濃的地段排成網陣,這樣,穿行其間的霧氣被反複攔截,形成大的水滴,這些水滴滴到網下的流槽裏,經過過濾、淨化,就成了新的水源。
如今,羅伯特的人造蜘蛛網平均每天可截水1萬多升;而在濃霧季節,每天可截水13萬升,不僅滿足了當地居民生活之需,而且還可以灌溉土地,讓這片曾經滿目荒涼、塵土飛揚的荒漠重現生機,長出了百年不見的鮮花和青綠的蔬菜。
哈佛人生哲理
劍橋大學著名教授貝弗裏奇說:“移植是科學發展的一種主要方法。大多數發現都可應用於所在領域以外的領域,而應用於新領域時,往往有助於促成進一步的發現。重大的科學成果有時來自移植。”假如我們善於思考,開闊思路,就會發現,表麵上看來仿佛是毫不相關的兩個事物或現象之間,也可能有非常密切的聯係。隻要善於觀察,積極動腦,肯於嚐試,勇於堅持,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突破不了的障礙。
怎樣製止杯中的水向外流
哈佛大學的莫格特教授收了4個學生,他們分別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日本。
開學第一天,教授讓他們解決一個問題:桌上有一隻燒杯,杯內盛著水,比水麵低一點的杯壁上有一個小孔,水從孔裏不斷湧出。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迅速采取辦法製止杯中的水向外流,教授給4位學生一天的思考時間,第二天要把各自的辦法演示一遍。
美國人看了一眼燒杯便走了。
中國人打量了幾眼也走了。
俄羅斯人端起燒杯仔細觀察了一陣,離開了教室。
日本人拿著尺子圍著燒杯量了半天,記錄下一串數字,最後一個離開教室。
美國人回到宿舍若無其事地玩著遊戲,晚上又看電視到深夜。他一天都沒有考慮有關燒杯的事情。
俄羅斯人放下燒杯就定了一項名為《玻璃容器在泄漏過程中的修補技術》的課題。他查閱資料,尋找工具,擺弄機械設備……從白天一直忙碌到晚上10點。
日本人一天都在計算機麵前度過。晚上,他打印了一疊材料,然後衝了個熱水澡,上床休息。
第二天,教室裏來了許多觀眾。俄羅斯人第一個上台演講。他搬來一隻笨重的箱子,從裏麵取出一套設備,然後手握一支鋼筆似的東西,拖著一條管線走到燒杯前。隻見他一按“鋼筆”上的開關,設備就發出嗡嗡的響聲,接著他用“鋼筆”對準杯上正湧水的小洞一點,便把燒杯上的小孔堵起來了。如果不仔細看的話,不會發現燒杯上曾經有個小孔。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人們很佩服俄羅斯人。
第二個上台的是中國人。他把一小片紙沿杯內壁貼到小孔處,水的壓力作用使紙與杯壁緊密貼合,小孔不再往外流水。全場再次響起長時間的掌聲,人們佩服中國人具有獨特的思維方式。
第三個上台的是日本人,他在燒杯有小孔的那邊墊了幾枚硬幣,由於杯子傾斜,小孔高出了水麵,水不再漏出。全場再次響起掌聲,人們歎服日本人就是聰明。
最後上台的是美國人。他上台前向前3位同學詢問:“誰願意把您的方法轉讓給我?”俄羅斯人閉口不答;中國人看不慣美國人這種金錢萬能的思想;隻有日本人微笑著和他搭話。很快,美國人和日本人做成了交易。日本人把昨夜打印好的材料給了美國人。材料上詳細說明了水麵到小孔的距離與墊幾枚硬幣的關係,同時還給出了燒杯的直徑、水的高度與燒杯傾斜的最大角度和計算公式。
美國人上台把日本人的辦法重複了一遍,這次沒有人鼓掌,卻有人喊:“那是日本人的辦法。”美國人聳聳肩,微笑著說:“對。這是日本人的辦法。我的辦法是根據自己的需要投資引進別人開發的技術。在我們美國使用的最先進武器中,同樣少不了日本人的電子集成塊。”全場第四次響起了掌聲。
教授微笑著說:“你們的成績都是優。俄羅斯人的方法最先進;中國人的方法最巧妙;日本人的方法最經濟;美國人的方法最實用。”
哈佛人生哲理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用多種方法,其中有的先進,有的巧妙,有的經濟,有的實用。最重要的是,你要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采用那種最簡便、最合理的辦法。必要的時候,積極借鑒別人的方法,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你可以把房子租給我
有一對要租房子的夫妻,拖著疲憊的身體挨家挨戶地找房子,但總沒有中意的。
到了下午,奇跡出現了,兩個人共同看上一間他們都滿意的房子,急著想付訂金,把房子訂下來(因為這房子太好了。客廳像客廳,廁所像廁所,他們不喜歡那種客廳像廁所般太雜亂的房子;也不想要一個廁所像客廳般豪華的房子)。
房東出現了,是位老先生,這位老人說:“租房子,我隻有一個限製,那就是我不租給有小孩子的家庭。”
這對夫妻麵麵相覷。
老公:“可是你看我們旁邊的是什麼?”
老婆搶著說:“是裝飾品。”
老公:“老婆。你瘋了嗎?為了租房子竟然把孩子當作假的。”
老婆:“嗚——我真的很喜歡這房子,被這孩子給害了。”
倆人正沮喪的要離去時,隻見小孩又回頭按電鈴,叮咚。老伯又來開門。他笑著問小孩:“啥事啊?裝飾品——嗬嗬嗬。”小孩:“老伯伯,我要租房子。”
老伯說:“租房子?我不租給有小孩子的家庭呀。”
小孩:“我知道。可我隻有爸爸、媽媽,沒有小孩子啊。你可以把房子租給我了。”
老伯大笑:“好吧。”
哈佛人生哲理
生活中總是有許多困難,許多問題,許多限製,不論限製是正麵或負麵的,都不要輕易地被這些限製縛住自己的頭腦和手腳。其實,隻要稍微轉換一下腦筋,就能夠突破這些限製,達到自己的目的。
躲過空難的飛行員
指揮官曾孜孜不倦地教導飛行員:要熱情飽滿地成隊列飛行。他一再強調,飛行時不管出現什麼情況,都必須保持隊列,堅決服從隊長的命令已成為飛行時的本能,不可能有任何選擇餘地。
有一次,漢德聽到一位年輕的飛行員問指揮官:“如果領航撞上了山崖該怎麼辦?”指揮官思索片刻,立即回答道:“我情願在山崖邊看到4個一字排開的洞。”
這就是原則。這件事給漢德和那個年輕飛行員上了生動的一課,指揮官的話同那一次次嚴格的隊形訓練一起,深深地刻在漢德的腦海深處。
在一次飛行中,漢德和同伴排成一字形縱隊,他排在第三位。一字形縱隊要求第二架飛機與領航飛機的右翼間距少於6英尺,第三架飛行左翼距第二架飛行右翼也是6英尺。
他們在暴風雪中飛回基地,盡管氣流幹擾很大,但他們仍以500英裏的時速保持著優美的隊形。正當漢德集中精力飛行時,領航瞥見了下麵雲層間的黑洞,開始迅速迫降。他自信將會有更惡劣的天氣,因此急呼指揮中心取消原來的飛行計劃。
原飛行遵循IFR規則(即飛行中心通過雷達監控指揮飛行)。取消IFR就意味著轉為可視飛行,飛行中心不再進行監控。IFR一經取消,飛行就完全由飛行員自己控製。
他們的領航是一個相當自信的指揮官,對穿破雲層安全著陸很有把握。當他發現雲層中的洞居然是一個“黑洞”時,他一定相當驚訝,因為這意味著有更惡劣的天氣會緊隨其後。在那一刻,作為飛行員,總會想起一句老話:聽天由命吧。
他們盡可能保持隊形飛行,然而由於沒有任何指示,他們都有些茫然。當他們衝進厚厚的雲層時,漢德就看不到另外的兩架飛機,視野極其有限,四周茫茫一片。然而,他們的距離始終如一,作為飛行員,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證精確飛行。
飛機在漢德的視線中忽隱忽現,接著他看到領航機和第二架飛機,其座艙蓋間距大約6英尺左右。
漢德決定打破常規,按自己的方式行事:“讓規則見鬼去吧。”他將飛機拉起,點燃再燃裝置的同時迅速跳傘。他已經決定,凡事都講究時間、地點,此時此刻就該把隊形拋到腦後去。
漢德沒有同領航通話,但確信,他在黑洞的另一邊一定很吃驚。天氣是如此之惡劣。大約一個半小時後,漢德在軍官俱樂部看到了領航,一瓶酒已喝掉了一半,他們都躲過了一場空難。盡管他們曾經曆過嚴格的隊形訓練。他們都是將三者融會貫通:天賦(技藝高超、反應敏捷的飛行員),知識(無休止的飛行訓練)和閱曆(與死神打交道)。
在危急時刻,他們的天賦和求生本能使他們走出死亡線,避免成為隊列飛行的犧牲品。
哈佛人生哲理
做任何事都不能沒有規則,但是任何規則都不是時時、處處有效的。
在一般情況,遵守規則是事業成功的保障;在危機情況下,規則也可能是一種障礙。在危機來臨的時候,要想到打破常規,根據實際情況積極應對,靈活處理。
輕鬆自如的服務員
世界上,最緊張的地方可能要數隻有10平方米的紐約中央車站問詢處。每一天,那裏都是人潮洶湧,匆匆的旅客都爭著詢問自己的問題,都希望能夠立即得到答案。對於問詢處的服務人員來說,工作的緊張與壓力可想而知。可櫃台後麵的那位服務人員看起來一點也不緊張。他身材瘦小,戴著眼鏡,一副文弱的樣子,顯得那麼輕鬆自如、鎮定自若。
在他麵前的旅客,是一個矮胖的婦人,頭上紮著一條絲巾,已被汗水濕透,充滿了焦慮與不安。問詢處的先生傾斜著上半身,以便能傾聽她的聲音。“是的,你要問什麼?”他把頭抬高,集中精神,透過他的厚鏡片看著這位婦人,“你要去哪裏?”
這時,有位穿著入時,提著皮箱,頭上戴著昂貴帽子的男子,試圖插話進來。但是,這位服務人員卻旁若無人,隻是繼續和這位婦人說話:“你要去哪裏?”
“春田。”
“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嗎?”
“不,是馬薩諸塞州的春田。”
他根本不需要行車時刻表,就說:“那班車是在10分鍾之內,在第15號月台出車。你不用跑,時間還多得很。”
“你是說15號月台嗎?”
“是的,太太。”
女人轉身離開,這位先生立即將注意力轉移到下一位客人——戴著帽子的那位身上。但是,沒多久,那位太太又回頭來問一次月台號碼。“你剛才說是15號月台?”
這一次,這位服務人員集中精神在下一位旅客身上,不再管這位頭上紮絲巾的太太了。
有人請教那位服務人員:“能否告訴我,你是如何做到並保持冷靜的呢?”
他這樣回答:“我並沒有和公眾打交道,我隻是單純處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換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隻服務一位旅客。”
哈佛人生哲理
聰明的人懂得:一次處理一件事,一個時期隻有一個重點。“一次隻做一件事”,可以使我們靜下神來,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就會把那件事做好、做細。思考最大的敵人就是混亂。不要將心力分散在太多的事情上,那樣就會顧此失彼,降低效率,最終什麼都幹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