艇長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下令打開內層蓋子後,魚雷發射管的裏外雙層蓋子便同時處於打開狀態,無遮無擋的海水洶湧而入,導致了災難的發生。
一滴油漆滴在甲板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可當它滴入安全測試閥門後,它就成了肇事的元凶。
哈佛人生哲理
人們常說:魔鬼存在於細節之中。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個細節上的疏忽,隨時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釀成不必要的事故,毀滅我們的夢想。一個對生活負責的人,在生活中是事無巨細的,因為他懂得:成敗往往不在於大事上,有時小事的細枝末節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修的環山公路
維吉斯是瑞士一個安靜美麗的小鎮,鎮長安東尼奧是一個60多歲的老人,很受市民愛戴。
新的一屆任期又開始了,市民皮特向鎮長反映,小鎮東麵的環山公路有點窄,開車不太好走,最好能考慮拓寬一下。
安東尼奧鎮長說:“是的,皮特,我知道了,我會考慮的。”
可是,時間飛快地過去了,鎮長始終沒有給出答複。幾次拜訪,也沒有見到鎮長的麵,於是,皮特寫了一份由全鎮居民簽名的請願書,遞交給了鎮長的秘書,可是鎮長還是沒有回話。
一時間,小鎮沉浸在一片譴責之中。接著,在市民的強烈建議下,鎮長的選舉提前進行,安東尼奧下台了。
新鎮長上台後,大刀闊斧對環山公路進行擴建,使道路比原來更安全、更寬闊。
在新公路使用一年之後,安東尼奧因為心髒病突發離開了人世。此時,小鎮的警察局對一年的交通事故情況進行統計發現,新的環山公路的交通死亡數是舊的環山公路使用以來的10倍,死亡人數達到20人。而且,交通事故中由司機的主觀原因造成的竟占95%,而舊的公路交通事故中則全是汽車的客觀原因。
這是為什麼呢?人們一番思索後,終於明白了原來的路窄,司機就會謹慎駕駛,也終於明白了安東尼奧的苦心,明白了他的固執。
哈佛人生哲理
好走的路未必安全,安全的路未必好走。有時候,某些障礙和危險反而能激發人們的安全意識,避免因麻痹大意而受到傷害和遭受損失。因此,在回避困難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在克服困難之後,也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有些苦難是無法改變的
弗雷澤匆匆地趕路,他手持哈佛大學社會學係畢業生的文憑,去一家慈善機構應聘。從事慈善事業是弗雷澤一生的理想。弗雷澤既要把它當作一份工作,又要把它當作一項心靈工程來做。去的路上,弗雷澤在一家燒烤店門口停了下來。這家燒烤店正要宰一隻活羊,店主為了標榜新鮮,招攬顧客,把屠宰的地點就選在了燒烤店的門口。
弗雷澤經過時,刀鋒正逼近羊的脖子,許多圍觀的人尖聲地叫了起來。正當刀鋒要接觸小羊幼嫩的肌膚時,弗雷澤看了看表,猶豫了一會兒,最終作出了選擇。他擠進人群,走到店主的麵前,做店主的思想工作。店主微微一笑:“我宰我的羊,與你何幹?再說,我不宰這隻羊,會宰另一隻羊,你不可能救下天下所有的羊。”
無奈,弗雷澤擠出圈外匆匆趕路。快接近慈善中心的那棟大樓時,一個流浪漢攔住他,想跟他說點什麼,弗雷澤看一看表,早過了約定的時間,弗雷澤心急如焚地把流浪漢推開。慈善機構的負責人、已謝頂的約翰遜先生,坐在沙發上,顯然有些不滿。弗雷澤慷慨陳詞,描述自己如何想救一隻羊。約翰遜先生更為不滿:“年輕人,你忽略了另外一個細節,你在門口不耐煩地打發了一個流浪漢。”
約翰遜讓弗雷澤過去,一扇很大的落地窗戶,窗外的一切盡收眼底,包括對麵的燒烤店和大樓門前的那條街。不過,弗雷澤不明白自己所做有何不妥:畢竟,一隻羊正麵,臨著刀鋒,是生存問題;而流浪漢麵臨饑渴,是生活問題。約翰遜先生說:“有些苦難是注定無法改變的,比如羊注定是會讓人吃的,這你無須試圖去改變;有些苦難是可以改變的,比如一個流浪漢的居住和飲食問題,去關心一下就會有所改變。你無法改變天下的羊被屠宰的命運;但是你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境況——你隻需要伸手到口袋裏去掏一枚硬幣。”
弗雷澤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哈佛人生哲理
阿裏。基夫說:“對目標的追求要量力而行,著眼於自己的努力,不要一心隻想著結果。”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為了試圖做某些做不了的事,人們常常忽視了他們能做的事情,其實這是不明智的。要想改變世界,改變生活,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
“敗家子”行為與極富創意的決策
1998年8月的一天,位於芬蘭赫爾辛基西部的諾基亞總部裏一片歡騰,人們打開一瓶又一瓶的香檳,慶祝公司銷售網覆蓋國家的數量超過了麥當勞。
當時,諾基亞的產品已經銷往130個國家,比麥當勞多15個,在10個國家建廠,在45個國家設立銷售辦事處,擁有4.8萬名員工,年銷售額達到1180億瑞典克朗。
芬蘭是一個並不顯赫的北歐國家,而諾基亞也不過是一個小村莊。最初的諾基亞公司,更不起眼,不過是一家小小的木材工廠。
諾基亞的成功,與諾基亞一個“敗家子”變賣家產分不開。
這個“敗家子”是諾基亞的總裁約瑪。奧利拉。1993年,奧利拉下達命令:將移動通信之外的部門通通賣掉。
此命令一出,立即遭到強烈反對,尤其是那些老員工,大罵奧利拉在敗家。
奧利拉沒有改變自己的決策,他的理由是:賣掉其他部門,以保證移動網絡和移動電話業務的持續發展。
他真的行動了。
每出售一個部門,諾基亞的老員工就會減少一些。隨著放棄的部門相繼被出售,諾基亞的隊伍也越來越年輕。有一年某技術學院一個班的畢業學生全都來到了諾基亞。
不久,所有芬蘭人都認識到了,“敗家子”約瑪。奧利拉快速而堅定地轉向電信業的發展規劃,以及出售諾基亞其他部門的“敗家子”行為是極富創意的決策,這一決策使諾基亞步入了快車道。
其實,任何看到1992年諾基亞統計資料的人都知道,電信業務才是諾基亞的飯碗。可是,沒有人能夠做出丟掉其他部門的決策,除了奧利拉。
哈佛人生哲理
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你必須審慎地運用你的智慧,做出果斷的判斷,有所選擇,有所放棄。沒有目標,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標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目標過大,又難免會遭受挫折。選擇是人生成功路上的航標,隻有量力而行的睿智選擇,才會擁有更輝煌的成功;放棄是智者麵對生活的明智選擇,隻有懂得何時放棄的人,才會獲得幸福和滿足。
招聘高級財務主管的測試
一家大公司要招聘一名高級財務主管,競爭異常激烈。
公司副總在每名考生麵前放下一個有潰爛斑點的蘋果、一些指甲大的商標和一把水果刀。他要求考生們在10分鍾內,對麵前的蘋果做出處理——即交上考試答案。
副總解釋說,蘋果代表公司形象,如何處理,沒有特別要求。
10分鍾後,所有考生都交上了“考卷”。
副總看完“考卷”後說:“之所以沒有考查精深的專業知識,是因為專業知識可以在今後的實踐中學習。誰更精深,不能在這一瞬間做出判定。我們注重的是,麵對複雜事物的反應能力和處理方式。”
副總拿起第一批蘋果,這些蘋果看起來完好無損,隻是潰爛處已被貼上的商標所遮蓋。副總說,任何公司缺點和錯誤都在所難免,就像蘋果上的斑點,用商標把它遮住,遮住了錯誤卻沒有改正錯誤,一個小小的錯誤甚至會引發整體的潰爛。這批應聘者沒有把改正公司的錯誤當成自己的責任,被淘汰了。
副總拿起第二批蘋果,這些蘋果的斑點被水果刀剜去,商標很隨便地貼在各處。副總說,剜去潰爛處,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可是這樣一剜,形象卻被破壞了,這類應聘者可能認為隻要改正了錯誤就萬事大吉了,沒考慮形象和公司的信譽度是公司發展的生命。
這時,副總的手裏隻剩下一隻蘋果了,這隻蘋果又紅又圓,竟然完好無缺,上麵也沒什麼商標。
副總問:“這是誰的答卷?”一個考生站起來“是我的。”“它從哪兒來的?”
這個考生從口袋裏掏出剛才副總發給他的那隻蘋果和一些商標,說:“我剛才進來時,注意到公司門前有一個賣水果的攤子。而當大家都在專心致誌地修理手上的爛蘋果時,我出去買了一個新蘋果。10分鍾足夠我用的了。當一些事情無法挽救時,我選擇重新開始。”
副總當即宣布:“你被錄用了。”
哈佛人生哲理
一位哲人說: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拿到一幅好牌,而在於考慮如何把手中的牌打好。但是,如果拿到了一手必輸的爛牌,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能否努力爭取到重新發牌的機會。當一些事情無法挽救時,最明智的做法是選擇重新開始。
從蛇口逃生的方法
在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生活著一種巨蟒,其身長可達10多米,能輕而易舉把一個人從頭到腳全部吞下。駐紮在巴西熱帶雨林的軍人常會遭遇這種食人蟒蛇,他們的《生存手冊》介紹了逃生之法:
“碰到巨蟒時,記住千萬別跑,你跑得快,蟒蛇比你更快。你得立即平躺在地麵上,背朝下,兩腳並攏,雙手放在身體兩側。巨蟒爬到你身邊的時候,它會從各個角度將頭伸到你的身體下麵。記住,要沉著,保持極度的冷靜。然後,它會開始吞噬你的腳。別害怕,就讓它吞,你不會有什麼肉體上的痛苦,它這樣要花上很長時間。如果你沉不住氣,試圖反抗,巨蟒馬上會用它的身體結結實實將你纏住,令你窒息而死。如果你保持冷靜,不做什麼動作,巨蟒把你的腳吞下後,會繼續吞噬你身體的其餘部位。千萬別恐慌,等到它的嘴接近你的膝蓋部位的時候,你要不動聲色地拔出隨身攜帶的匕首,朝著它張開大口的一側快速有力地劃過,用利刃把它的嘴割裂,同時迅速將腳從他的口裏抽出。”
上述對付巨蟒的方法可謂大膽,令人驚心動魄。相比之下,另一種從蛇口逃生的方法要簡單得多。
作家勒魯瓦。艾姆斯在《成為領袖》一書中,敘述了他自己對付響尾蛇的經驗:“在住地一帶常有響尾蛇出沒,每年夏天我都要遇到一兩次,每次都能化險為夷。在野地行走時,突然碰見一條盤著身子、揚著頭、吐出紅紅信子的響尾蛇,著實令人害怕。響尾蛇的動作閃電般迅速,而且對目標的攻擊極準。麵對如此危險的動物時,人類最本能、最簡單的反應是:趕快逃跑。事實也證明,這是對付響尾蛇最有效的一種方法。”
巨蟒和響尾蛇都是非常凶險的蛇類,人類對付它們的方法卻完全不同。對付前者需要的是勇敢冷靜的貼身搏鬥,對付後者需要的是迅速及時的躲避。它們都是人類在險境中保全自身的有效方法。
其實,生活中我們常會與“巨蟒”或“響尾蛇”不期而遇。那些你無法回避、必須麵對的挑戰和困難是“蟒蛇”。對付它們,你必須硬著頭皮上,勇敢地與之周旋;而一旦劇毒無比的“響尾蛇”出現在你麵前,你就必須趕緊躲開,躲得越遠越好。
哈佛人生哲理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無論你的智商有多高,力氣有多大,都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戰勝不了的對手。所以,做事要量力而行,不可強求。對付不同的困難,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此,一個人僅僅敢於拚搏是不夠的,必須做到有勇有謀,當退則退,才能避開那些不必要的危險。
衝進大火的逃生智慧
有個記者去采訪一位因救森林大火而犧牲的勇士家屬。家屬帶他來到火災現場,10米多高的大樹已經燒成了木炭,樹枝燃燒後掉到地上結成的灰已經有厚厚一層,勇士的親人指著一堆亂石對記者說:“他就死在這兒。”然後,他的親人指著離亂石30米遠的一片開闊的平地說:“如果他能跑到這裏,就沒事了。”接著,又指著一個10米遠的淺溝說:“如果他能到這裏,身子趴在淺溝裏,也能逃出劫難。”
記者聽了感慨良久,心想:生與死的距離,原來隻有短短的10米,5秒就夠了。
回來後,記者跟他的一位精通林業的專家說到此事。“瞎扯。”專家說:“人在山林中是無論如何也逃不過大火的,在5級風的情況下,火的速度可以達到每秒5米;而普通人最大的奔跑速度也隻有每秒2米。如果在山火撲來時逃跑,必死無疑。加上叢林中的各種羈絆以及大火燃燒時產生的高溫、缺氧,生存的機會十分渺茫。”
“那勇士有沒有逃生的可能?”
“有。隻有唯一的一種,就是麵對大火,屏住呼吸,衝進大火中。”
記者愕然。
“因為,隻有大火背麵才是安全的,而人是有弱點的,有時候,專業的救火員也會在情急之下忘記這樣的基本知識,遇到危險想到的就隻有逃跑。”
哈佛人生哲理
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學會靈活變通的態度,我們要懂得放棄,懂得逃跑並不等於懦弱,而是一種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明智選擇。在麵對強敵力不能抵的情況下,選擇逃跑是無可非議的,關鍵是,在逃跑的時候也要講究策略,選對方向,把握好時機。
經驗越多贏的機會就越大
周末,約翰和傑克來到一個魚塘釣魚。不一會兒,傑克就釣了好幾條大魚,而約翰卻一無所獲。約翰實在想不明白,便來到傑克身邊,向他請教釣魚的秘訣。傑克一邊將幹蠅掛在魚鉤上,一邊對約翰說:“如果你確定要釣什麼魚,你就準備著做一係列的選擇吧。選擇的正確與否決定你能否釣到,或者更準確地說能否釣到大魚。”
傑克將魚鉤準確而且有力地拋向水麵,然後坐下來看著說:“釣魚也許應該靠運氣,不確定性的因素太多了。因為如果我們都做了對的選擇,是否成功則要靠天意。但是,釣魚不是傻瓜遊戲,它更像是玩21點撲克牌。你對娛樂場所(棲息地)、遊戲規則(魚)和概率(水、食物供應量和天氣狀態)了解得越多,你贏的機會(釣到大魚)就越大。”
“首先,要挑選一片水域。如果你想釣鯉魚或者鯽魚,那麼,必須在淡水區域,比如在水庫、魚塘,或者在一條不太湍急的小河邊。如果你想釣到鯨魚,也許需要駕著漁船進入深海,享受驚濤駭浪的刺激。”
“魚並非均勻地分配在所有的水域,同一區域,有人能釣到大鯉魚,而另一些人釣到的總是小魚。因此,選擇池塘變得十分重要了。在這個池塘釣魚,我是經過反複的選擇,而你則是完全盲目的,盡管我們碰巧遇在一起了,但是我們卻有區別。這種區別在於我知道自己的選擇;而你是隨機。真正的成功需要積累和理智的選擇。”
傑克的魚又上鉤了,又是一條大紅尾鯉魚。
傑克微微一笑,說:“你知道嗎?為了選擇這個魚池,我做了長時間的觀察和分析,了解水深和藻類的繁殖狀況。也許你覺得這不過是一種娛樂,似乎應該更輕鬆些。但是,如果我們選錯了池塘,拿著魚竿傻傻地坐在池塘邊,那還不如坐在花園的長椅上眯著眼睛曬太陽呢。我們也許沒必要將釣魚當成一種體育比賽。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用心思。這是一種人生態度,一旦你養成了這種態度,你就能從中獲得某種樂趣——思考的樂趣。”
“選定了池塘,接下來你應該聘請一個教練。”傑克接著說,“許多人寧願選擇做一個失敗者,也不願意選擇依靠他人的幫助和善意,無論是付費還是免費。如果你立即接受你是無知的、而且什麼也不懂的事實,如果你閉上自己的嘴巴,那你的釣魚技術也會迅速提高。”
“最後,選擇一個位置。與人生層次一樣,魚也有層次之分,當一個地方的魚釣完了,我們必須不斷地調整我們的位置。但並非盲目的,我們必須知道哪些位置會有魚。魚是遊動的,機會也是在變化的。也許我們選對了一個好區域,並且選對了一個好池塘,但是我們卻在一個隻有小魚的淺水區徘徊,又怎麼能釣到大魚呢?因此,必須不斷變化位置來尋找大魚,並且在其饑餓的時候投下魚餌,將其釣上來。”
哈佛人生哲理
“命運不是機遇,而是選擇。”選擇是一種力量,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被動的,因此感覺不到這種力量的存在。一旦我們的人生為自己所把握,就能感受到這種力量的存在了。在確定人生目標的時候,一定要用好選擇的力量。選擇是人生成功路上的航標,隻有量力而行的睿智選擇,才會擁有更輝煌的成功。
第一家幹洗店的誕生
喬利。貝朗出生於巴黎一個貧民家庭。13歲便獨自外出打工。由於年紀小,沒有哪個工廠肯聘用他。流浪幾年後,他找到一個貴族家庭,在他的苦苦哀求下,貴夫人讓他在廚房裏當了一名小雜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殺雞、殺魚、拖地、掃廁所,幾乎包攬了全部髒活累活。他一天至少要幹12個小時,而所得的工資連一隻雞都買不到,但他仍然感到非常滿足,總是省吃儉用地將辛苦賺來的錢攢起來,養活自己貧困的家。
就是這樣緊巴巴的日子也不長久。一天半夜,喬利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原來貴夫人第二天一早要去赴一個約會,要喬利立即將她的衣服熨一下。因為實在太困了,他不小心將煤油燈打翻,燈裏的油滴在了貴夫人的衣服上。
喬利被嚇壞了,他就是打一年工恐怕也買不來那件昂貴的衣服。貴夫人堅決要求喬利賠償,給她白打一年工。喬利沮喪極了,但當他答應給貴夫人白打一年工後,他也得到了那件衣服。
其實,那件衣服隻是弄髒了一點而已,如果將它送給母親穿,她一定會很高興。但他不敢將這件事告訴母親,她會很傷心。於是喬利將那件衣服掛在自己的窗前,以警示自己別再犯錯。
一天,他突然發現那件衣服被煤油浸過的地方不但沒髒,反而將原有的汙漬消除了。經過反複試驗,喬利又在煤油裏加了一些其他的化學原料,終於研製出了幹洗劑。
一年後,喬利離開了貴夫人家,自己開了一間幹洗店。世界上第一家幹洗店就這樣誕生了。
喬利的生意一發而不可收,幾年間他便成了讓世界矚目的幹洗大王。如今,幹洗店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人們在享受他發明的幹洗劑的同時,也記住了他的名字——喬利。貝朗。
哈佛人生哲理
哈佛大學的學子都懂得:“不要為打碎的牛奶瓶哭泣。”生活中的很多原本看似不幸的意外,常常會成為美好事業的開端。所以,當我們遇到挫折,感到沮喪、鬱悶的時候,不要讓自己過分消沉,不妨試著從中去發現一些可能的積極因素。
借肩膀給別人用一下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者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6隻猴子分別關在3間空房子裏,每間2隻。房子裏分別放著一定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樣:第一間房子裏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間房子的食物懸掛在屋頂;第三間房子的食物則分別從易到難掛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
幾天後,學者打開房間,發現6隻猴子的生存狀況迥異:第一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一死一傷;第二間房子裏的兩隻猴子全死了;唯獨第三間房子裏的猴子安然無恙。
原因顯而易見。擺放在第一間房子地上唾手可得的食物,激起膨脹的私欲,讓兩隻猴子大動幹戈,結果非死即傷;第二間房子裏懸掛在屋頂上高不可攀的食物,讓兩隻猴子在無望中,互相感染著悲觀的情緒,彼此孤立地在饑餓和絕望中死去;隻有第三間房子裏的猴子,在獨自跳躍取食難以奏效時,同時想到了對方。於是,一隻猴子站在另一隻猴子的肩上,取下食物,兩隻猴子在“疊羅漢”式的兩者組合中,驚奇地發現了一種新的高度,這種高度讓它們飽食、生存。以致後來離開這間屋子時仍然相互友愛。
其實,人與人相處,有類似6隻猴子的景況。互相撕咬和孤立,都會加速災難的來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局限,當感覺到自己的高度不夠時,借肩膀給別人用一下,你借出的肩膀會為你贏得新的高度,你的存在,無形中就成了他人存活的重要前提。
哈佛人生哲理
哈佛大學非常注重教會學生學習發展成熟的人際關係,培養人際交往能力,主要包括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動關心別人的意識。現代社會,分工細化,競爭激烈,個人隻有借助眾人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價值,創造輝煌的人生。善於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才能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險阻,共同達成宏大的目標。
成功地走出絕境
兩個年輕人外出旅行,因為迷路而越走越遠,到了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眼看著所帶的食物沒有了,正在絕望的時候,他們遇到了一個釣魚的老人。老人手裏拿著一個釣魚竿,魚簍裏有一些魚。他們立即向老人求救。老人說:“從這裏出去走到有人煙的地方,至少有7天的路程,我手裏的兩樣東西分別送給你們,請你們自己看著渡過難關吧。”
年齡大些的要了魚簍裏的魚,他說:“我沒有力氣去釣魚了,我吃著這些魚回去。”然後,他拿了魚簍上路了。
年輕的拿了釣魚竿以後想,有了釣魚竿就去找有魚的地方釣魚,也沒有問題。他很高興地告別老人也上路了。
幾天過去了,拿了魚的那個人把魚吃光了,但是他僅僅走了一半的路程,在開始走下一半路程的時候,他餓死在了路上。
而拿了釣魚竿的人呢?他拿了釣魚竿以後就尋找能夠釣魚的地方,當他距離有魚的地方還有十幾千米的時候,再也爬不動了,他也餓死在了路上。
很多年以後,又有兩個年輕人同樣因為迷路到了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同樣,在他們山窮水盡的時候,也遇到了一個拿著釣魚竿和裝有魚的魚簍的老人。他們向老人求救,老人依然是分別送給他們每人一樣東西以後就走了。
兩個年輕人商量:“我們不能分開,兩個人的力量和智慧肯定比一個人大,我們共同吃著這些魚去尋找釣魚的地方,邊釣魚邊向有人煙的地方靠近,就有救了。”
果然,在魚簍裏的魚將要吃盡的時候,他們找到了釣魚的地方。而後,他們把釣的魚曬成魚幹,向著來路走。不久又發現了釣魚的地方……十幾天以後,他們成功地從死亡之地突圍,回到了出發的地方。
哈佛人生哲理
被譽為“美國學術和教育之父”的韋伯斯特說:“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起,幾乎是萬能的。”一個人不能獨立成功。兩個人的力量和智慧肯定比一個人大。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精誠合作,而不要自私狹隘。追求“雙贏”的結果,才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