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成功路線圖(2)(2 / 3)

第二天,雪花仍然在飄舞,下午4時魚濟民就要登機回家了。可是偏偏在那天中午又有一位消費者打電話來說他買的襯衫有點毛病。魚濟民和他約好了地點,帶上兩件襯衫冒雪向那個地方趕去。

可是誰能料到,他趕到接頭地點後,左等右等,卻沒有人來。他把襯衫舉得高高的,大聲喊誰要換襯衫,也沒人理會。他可真急壞了,他要趕不上飛機了。時間在流逝,魚濟民的心跳也在加速,一直站在風雪裏站了1個多小時,才見有人跑來,說是路上堵車來晚了。魚濟民已經沒時間再查驗那件有毛病的襯衫了,他把兩件襯衫都塞給他,一件是換的,一件是獎給他的。這位消費者見他一身雪花,臉凍得通紅,渾身打顫,又聽說他馬上要趕飛機回家,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

幾天後,這位消費者給《武漢晚報》寫了封感謝信,表揚了這位雅戈爾人。接著,武漢新聞界抓住這件事大做了一番文章,說雅戈爾人如此敬業,事業肯定會興旺發達。

魚濟民就這樣從一件件的小事中,為雅戈爾集團積累著誠信的資本,雅戈爾集團也從這一件件的小事中得到了公眾的認可。

化整為零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到前麵的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馬拉鬆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隻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還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兩年後,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冠軍。他在他的自傳中是這麼說的,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跑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裏外終點線上的那麵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步步為營

成功要有路線,必須步步為營,積小成大,積少成多。

一個窮人一心想富起來,天天在盤算著怎樣才能變成富翁。偶然的一天,他在橋畔苦苦觀察思索,不知不覺中已到黃昏。一群木匠路過,走在後麵的學徒們手中有很多木片,每走一步,就會有木片不時掉下來,卻無人回頭去撿。窮人看了覺得可惜,就跟在木匠後麵將木片撿起來,竟撿了300片之多,第二天拿出去賣,又竟然賣了200文錢。他恍然大悟,原來腳底下就有這麼好的賺錢法,為什麼以前沒發覺呢?從此每到黃昏,他就跟在木匠後麵拾,終於賺了不少錢。後來他想出了用木片加工製作筷子的主意,也有利可圖,最終成為以製作筷子而發家的有名的大富翁。

機會無處不在,如果說機會就是那一塊塊木片,丟在大街上多數人都熟視無睹,那麼機會也就白白地浪費了。隻有善於發現和挖掘機會的創業者,才能把握機遇,創造財富,成為資本的主人。

以小博大

做人要不卑不亢,既不要因為自己占據某方麵的優勢而仗勢欺人,也不要因為自己居於劣勢而自卑。生活中以小博大的事情多如牛毛。

比起老虎,牛虻微不足道,卻能置老虎於死地。

有一天,老虎遇到一隻牛虻。“不要在我眼皮底下打擾我覓食,否則我要吃掉你。”老虎生氣地喝道。

“嘻嘻,隻要你夠抓著就來吃呀。”牛虻嘲笑老虎,並且爬在老虎鼻子上吸血。老虎用爪子來抓,牛虻又飛到老虎背上,鑽進虎皮中吸血。老虎惱怒地用鋼鞭一樣的尾巴驅趕牛虻,而牛虻越鑽越深,老虎躺在地上打滾妄圖壓死牛虻。牛虻又引來一大群同夥,群起而攻之,沒過多久老虎便奄奄一息了。

南美洲海洋中有一種很小的鱷魚,它的外皮很疏鬆,渾身長滿了尖銳的棘刺。它對付比自己大幾倍的魚很有一套辦法。當大鯊魚把它吞進肚子裏時,它就會縮成一個刺球,用身上的刺一邊到處亂刺亂撞,一邊啃吃鯊魚肉。鯊魚雖然很疼痛,可毫無辦法,隻能聽之任之,最後一命嗚呼。

落實每一步驟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嚴謹的企業家必然以這樣的高標準要求自己:在經營運作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掌握各方麵的動向和反映,及時製訂靈活適宜的對策,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計劃列出後,該幹什麼,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都很清楚,執行起來也有根有據,便於檢查。

1988年春節,經營錄音機的孫峰為了把生意做得更紅火,便犧牲了走親拜友的時間,潛心盤算如何繼續做大生意。他首先宏觀分析了全國的市場走勢,認為現在人們對家電的購買欲正在急劇上升,而且有可能迅速掀起一個高潮,必須抓緊時間把貨備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