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環境就是從人和自然的和諧關係出發,去安排人和企業的一切活動。和諧環境是綠色經濟與綠色營銷的統一,是借助他人力量與情感管理的統一,是以德服人與公平競爭的統一,是與環境同步和協同進取的統一,是上下協調與和諧處世的統一。
企業對天應有的態度
從人和自然的和諧關係出發,才有綠色經濟、和諧管理模式。
孟子指出人對天應有的態度。他說:
“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人應該“事天”,以尊敬及服從的態度完成天所賦予的使命。
從人和自然的和諧關係出發,去安排人生的一切活動,才是實現一個人的天賦使命,也才無愧於作為一個人。
工業化帶來的大規模墾植,砍伐林木使自然林遭到破壞,森林調蓄功能喪失殆盡。雨水衝下大量泥沙,淤積起來,又使湖泊、河流調蓄功能嚴重減退。長江每年衝刷5億噸泥沙,相當於世界另外3條大河泥沙衝刷量的總和。同時,人口下行,修築堤堰、圍湖造田,長江中下遊800多個湖泊消失,洞庭湖支離破碎,原始林殘敗,湖泊消蝕,母親河成為害河,這就是天人不和諧。中國企業家對保護森林責無旁貸,以大量砍伐樹木而謀利的企業家不是有責任感的企業家。日本國土森林覆蓋率為65%,世界各國平均森林覆蓋率為25%,我國國土的森林覆蓋率僅為13%。日本人的森林那麼多,卻舍不得用它們;我國過去每年向日本出口200億雙木筷,相當於40億立方米的木材。
歐洲國家特別愛護環境,洪澇災害也較少。這並不是因為人口壓力小,英、法、德、意人口密度都超過我國。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至今仍保持老祖宗熱愛環境,以肉、蛋、奶為主食的特征。而我國以填充湖泊、毀壞森林和草原的代價,種點糧食,其實是得不償失。沿江地帶的水災近些年幾乎是年年都有,能不能變抗災為無災,沿江地帶開展“複古運動”是一種積極的辦法。天人和諧要求由“以糧為綱”退回到“民以食為天”,由種植業退回到養殖業、漁獵業、旅遊觀光業;要求人們減少對糧食的依賴,鼓勵食品多元化;為了不用糧食養家畜家禽,要大力發展遠洋漁業,盡量通過海洋生物解決人類的食物來源。
人類社會自跨入工業化時代以來,得到了日益豐富的物質產品。與此同時,伴隨著地球上自然資源的迅速減少,“三廢”等有害物質排放量增多,人類的生態環境惡化。尤其是隨著大氣臭氧層被破壞,氣候變暖等全球性環境問題的出現,引起了人們的日益關注。人們的環保意識正在增強,一場以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為宗旨的環境保護運動正在興起。企業對保護地球既有義不容辭的義務,又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企業的基本任務是發展經濟,其本質任務是為了造福社會,造福人民,讓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身體健康。
企業在采取任何舉動之前,都應該謀求與大自然的調和,這才能給人類帶來繁榮與幸福。
企業發展經濟,開展營銷活動,絕對不應當以汙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危害人類生存為代價。
營銷要有利於環境
企業在選擇商品生產技術時,應當考慮盡量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在選用生產原料和產品製造過程中,應當符合環保標準。在營銷時要有利於環境。
聯合國環境署1992年環境狀況報告指出,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工業界對環境保護並不熱衷,盡可能設法回避。到了90年代,許多企業在製定環境政策上開始積極起來,因為消費者和公眾愈來愈不喜歡隻顧賺錢、不顧環保的企業。法國一家化妝品公司耗費兩億法郎發明新方法,使噴霧劑中不再使用損害臭氧層的氯氟烴。近年來,德國每年排放到河中的油漆溶劑減少了4萬噸,法國化學工業產量大幅度增長,產生的汙染物則大大減少。在我國,一些企業也增強了重建山清水秀的地球的環保意識,華意、新飛等電器公司,早就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無氟製冷技術,開發生產無氟綠色冰箱。
企業在產品設計和包裝裝潢設計時,應盡量降低商品包裝或商品使用的殘餘物,以減少商品對環境的汙染。美國本來在市場上行銷紙尿片,據專家分析,這種紙尿片用後埋在土裏,至少要經曆500年才能分解。於是美國紙尿片銷量驟減,而布尿片銷路劇增。法國已經推出一種新型汽車——“綠色”汽車,這種汽車報廢後所有廢料均可回收再利用。世界著名的“奔馳”汽車,廠家正在研製以氫為燃料的新車種。日本三洋公司製成了以太陽能為動力的新車。
美國許多廠商在商品包裝上附有3個箭頭組成的一個圓形的“可再循環”標誌。法國立法規定,上市的消費品有50%的包裝必須能夠再使用或者回收利用。日本富士的“即可拍”照相機已經做到硬紙外殼可以回收利用。法國成衣製造商保證所售服裝絕對不使用致癌物質,並已將布料上殘留的化學物質減至最低限度。德國許多快餐店淘汰了不易處理的聚苯乙烯盒子,改用可以再循環利用的紙來包漢堡包。國際上環境保護的呼聲日益高漲,國際市場上的環保要求日益具體,1992年140多個國家參加的“地球環保高峰會議”也給國際市場增添了新的競爭因素,這都給我國出口商品的質量和包裝敲起了警鍾,因為不符合國際市場環保要求的商品,質量再好也不能參加國際貿易。現代企業家頭腦中不僅要有經濟觀念,還必須樹立環保意識,否則在未來的競爭中,你的產品就失去了市場。